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7年全国各地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全套专题解析(Word版,含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5 3:28:2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4.(2017?黄石)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D )

A.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物质一定是酸 B.置换反应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也不变 D.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所以金属腐蚀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

【解析】A.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但含有氢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酸,如H2O,故选项推理错误;B.置换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则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2H2O2

2H2O+O2↑,故选项推理错误;

C.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则分子个数可能发生改变,故选项推理错误;D.化学反应通常伴有能量变化,金属腐蚀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故选项推理正确;故选:D。

5.(2017?随州)归纳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归纳推理正确的是( B )

A.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那么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B.镁、锌、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那么它们与稀硫酸反应也能生成氢气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那么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人体缺少必需微量元素会得病,那么应尽可能多吃含有这些元素的营养品 【解析】A.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但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故选项推理错误;B.镁、锌、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它们与稀硫酸反应也能生成氢气,故选项推理正确;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推理错误;D.人体缺少必需微量元素会得病,摄入不足或过多均不利于人体健康,不能尽可能多吃含有这些元素的营养品,故选项推理错误。故选:B。

6.(2017?襄阳)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推理必须科学、严谨。下列推理正

确的是( C)

A.木炭在氧气中能燃烧,所以氧气具有可燃性

B.不锈钢虽然是金属材料,但它属于混合物而不是金属单质

C.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故所有原子核中都一定含有质子和中子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解析】A.木炭能在氧气中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不是可燃性,故错误;B.不锈钢

是合金,属于金属材料,它属于混合物而不是金属单质,故正确;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并不是所有的原子核中都含有质子和中子,如氢原子原子核内没有中子,故错误;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可能是杂质,故错误。答案:B

7.(2017?孝感)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

A.若某雨水的pH<7,则该雨水一定呈酸性

B.过率可以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因此过滤后的水一定是软水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D.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所以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可燃物就一定能燃烧 【解析】A.酸性溶液的pH小于7,若某雨水的pH<7,则该雨水一定呈酸性,故正确;B.过滤可以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但过滤后的水不一定是软水,硬水软化的方法是加热煮沸,故错误;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同,故错误;D.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所以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不一定能燃烧,还需要和氧气接触,故错误;答案:A

8.(2017?泰安)类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但如果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会产生错误的结论。下列类推结论错误的是(A)

①CO能与Fe2O3反应生成Fe,CO也能与CuO反应生成Cu

②NaOH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Cu(OH)2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③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则含碳元索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④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⑤碱的溶液呈碱性,则呈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A. ②③⑤ B. ①②⑤ C. ①⑤ D. ③④⑤

【解析】解:①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CO能与Fe2O3反应生成Fe,CO也能与CuO反应生成Cu,故选项类推结论正确;②NaOH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但Cu(OH)2难溶于水,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故选项类推结论错误;③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无机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则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故选项类推结论错误;④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类推结论正确;⑤碱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变红,但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碳酸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但碳酸钠属于盐,故选项类推结论错误;所以②③⑤类推结论错误。故选:A.

9.(2017?龙东)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B )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在一定温度下,硝酸钾饱和溶液不能再继续溶解硝酸钾,但可以继续溶解其它物质 C.铝表面的氧化铝薄膜能起到保护作用,则铁表面的铁锈也能起到保护作用 D.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则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解析】A.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类推结论错误;B.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不可继续溶解某物质,但仍可继续溶解其他物质,故选项类推结论正确;C.铁锈结构疏松,不能隔绝空气和水,不会对铁起保护作用,铁制品生锈后如不及时防锈,会导致全部锈蚀,故选项类推结论错误;D.构成物质的微粒不止分子和原子,例如氯化钠由钠离子、氯离子构成,故选项类推结论错误。故选:B.

10. (2017?聊城)归纳总结和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归纳推理正确的是(A)

A.二氧化碳气体和氧气都能用浓H2SO4干燥 B.Na2CO3溶滚和NaNO3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C.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则可做保护气的一定是稀有气体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解析】A.二氧化碳和氧气都不与浓硫酸反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二氧化碳和氧气均可用浓硫酸干燥,故选项类推结论正确;B.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可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硝酸钠溶液显中性,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故选项类推结论错误;C.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但做保护气的气体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如在某些情况下可用氮气作保护气,故选项类推结论错误;D.中和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等,故选项类推结论错误。故选:A. 11.(2017?绥化)分析和推理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则含碳的化合物也一定是有机物 B.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C.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解析】A.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如CO、CO2、Na2CO3等,故选项类推结论错误;B.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故选项类推结论正确;C.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

如Na2CO3等,故选项类推结论错误;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只有

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才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类推结论错误;故选:B.

12.(2017?青岛)(双选)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C)

A.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B.碱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不一定是碱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有机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解析】A.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活泼金属,如碳酸盐也能与硫酸反应产生气体,故选项类推结论错误;B.碱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但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不一定是碱,如金属氧化物,故选项类推结论正确;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选项类推结论正确;D.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含碳元素,但属于无机物,故选项类推结论错误。故选:BC

13.(2017?南充)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 ) A.碳酸盐与酸反应会放出气体,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 B.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能使燃着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解析】A.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例如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故选项类推结论正确;B.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酸碱中和反应,如

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类推结论错误;C.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但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不一定是二氧化碳,如氮气,故选项类推结论

错误;D.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还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类推结论错误;故选:A

14.(2017?乌鲁木齐)推理是学习化学重要的方法之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通常情况下,物质燃烧需要氧气,所以有氧气参与的反应一定是燃烧 B.氢气可用排水法收集,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一定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C.性质活泼的全属在空气中容易被腐蚀,铝在空气中不易被腐蚀是因为其性质不活泼 D.碱的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一定是碱的溶液 【解析】A.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缓慢氧化有氧气参与,但不属于燃烧,故选项类推结论错误;B.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要求不溶于水,不与水反应,故选项类推结论正确;C.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但铝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北部的铝进一步氧化,故选项类推结论错误;D.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性溶液,但不一定是碱溶液,如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但属于盐溶液,故选项类推结论错误;故选:A

15.(2017?东营)推理和归纳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

A.氢气点燃前需验纯,则点燃任何可燃性气体前都需验纯

B.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生成CO2,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不一定含碳元素 C.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 室温下pH<7的溶液呈酸性,同理pH<7的雨水是酸雨

【解析】A.点燃不纯的可燃性气体可能发生爆炸,因此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先验纯,选项类推结论正确;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选项类推结论错误;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还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混合,选项类推结论错误;D. pH<7的溶液呈酸性,但pH<5.6的雨水为酸雨,选项类推结论错误。故选:A

16. (2017?陕西)推理是常用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D ) A.化合物中含不同种元素,所以含不同种元素的物质都是化合物 B.木炭、活性炭可用于净化空气,所以碳单质都能净化空气

C.CO2、SO2均可与碱溶液反应,所以非金属氧化物一定能与碱溶液反应 D.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所以点燃甲烷前一定要验纯

【解析】 A.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含不同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不是纯净物,也不会是化合物,选项类推结论不正确;B.木炭、活性炭可用于净化空气利用了它们具有吸附性,它们有吸附性的原因是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但不是其他碳单质都具有吸附性,如金刚石和石墨就不能用于净化空气,选项类推结论不正确;C.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能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但不是所有非金属氧化物都能与碱溶液反应,如一氧化碳就不与碱溶液反应,选项类推结论不正确; D.可燃性气体如与空气混合时,点燃有可能发生爆炸,所以点燃前一定要验纯,甲烷是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也一定要验纯,选项类推结论正确。故选:D

17.(2017?赤峰)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B)

A.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则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元素 B.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碘酒均一稳定,则碘酒属于溶液 C.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利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则利用木炭也可以

【解析】A.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中一定有两种物质,但由于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所以混合物也可能只含一种元素,如氧气和臭氧混合在一起就是混合物,选项类推结论不正确;B.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碘酒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选项类推结论正确;C.化学变化中伴随有能量变化,但有能量变化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摩擦生热,摩擦属于物理变化,选

2017年全国各地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全套专题解析(Word版,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hmyv1ep3c565jb3urou8mpoj7ocb000zok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