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3人、环境与行为的关系。
5、维果茨基开创了以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心理学理论体系。他认为教学与发展,教学应当走在发展前面,他提出的心理发展观是最近发展区。 二、名词解释
10、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和有成人的指导下或与有较高能力的同伴合作中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三、简答
12、简述对格塞尔的成熟论评价:(1)突出了成熟机制对于发展的重要性;(2)为研究儿童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3)提供了一系列育儿观念;
13、简述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的评价:1、开拓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2、第一次强调早年经验对个体毕生发展的重要作用,使得儿童发展中的家庭关系重要性得以凸显。
14、如何评价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
1、他主张,个人(尤其是儿童)的行为是通过观察学习而获得的。2、他十分重视榜样的作用,这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实际教育工作者有重要意义。我们应当给儿童树立有利于儿童身心发展的榜样,榜样必须具有代表性,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榜样必须具有典型性,特征鲜明、突出;榜样必须具有积极性,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榜样必须具有生动性,感染力强;榜样必须具有权威性,易于接受。3、他的理论开辟了行为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15、简述皮亚杰把儿童的思维发展过程划分为的四个阶段及其特征。 1、感知运动阶段(0~2 岁),2、前运算阶段(2~6、7 岁)
3、具体运算阶段(6 或 7~11或12 岁),4、形式运算阶段(11或 12~15 岁),16、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个阶段及相应发展危机和任务。
1.婴儿期:( 1~1.5 岁)信任对不信任 2.儿童早期:( 1.5~3 岁)自主对羞怯3.学前期:( 3~6 岁主动对罪疚
4.学龄期:( 6~12 岁)勤奋对自卑5青春期:( 12~18 岁)同一性混乱, 6成年早期:( 18~25 岁)亲密对孤独7成年中期:( 25~65 岁)繁殖对停滞8成年晚期( 65 岁以后)完善对失望 四、论述
18、对维果斯基心理发展观的评价:
(1)维果斯基主张意识室高级心理机能的一种系统,意识和各种心理机能是两种不同质的反映水平,为意识的研究注入了新生命。(2)他关于教育应当走在发展前面的观点,集中体现了他的社会---文化历史发展观,在教学实践中极富指导意义。(3)他开创了以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心理学理论体系。(4)忽视心理形成中生物因素的研究。
第四章 幼儿感知觉注意的发展
一、识记
1、感知过程是个体产生和成熟得最早的心理过程,蒙台梭利将3~7 岁称为“感觉敏感期”。
2、视知觉发展包括客体知觉和恒常性、空间知觉、视觉偏好。儿童视敏度发展最快的时期是在 7 岁左右。人类双眼视觉发展的关键期在前三年。
3、5 岁时才能以自我为中心的进行上下左右的辨别;6~7 岁是儿童左右方位概念发展的飞跃期。听觉的发展包括听觉的发生、辨别、定位。听知觉的发展包括语音知觉、音乐知觉。其他感知觉的发展包括触觉、嗅觉和味觉、时间知觉、跨通道知觉。
4、注意具有两个基本特征:选择性和集中性。注意的功能有选择功能、维持功能和调节监督的功能。注意的发展包括注意稳定性的发展、注意分配和注意转移的发展。 二、名词解释
5、感觉是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刺激物的个别属性反映。
6、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在脑中的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7、视觉集中是指通过两眼肌肉的协调,能够把视线集中在适当的位置观察物体。 8、视敏度是指精确地辨别物体在形体上最小差异的能力,俗称“视力”。 9、方位知觉是个体对自身或物体所处的位置和方向的反映,包括对其方向和同主体之间距离的信息认识。
10、时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运动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11、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比较持久的高级知觉过程,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主动认识过程。
12、观察的目的性是指在观察的过程中儿童需要在观察对象中去注意什么,寻找什么,让观察有选择性和针对性。
13、观察的精确性是指在观察过程中,根据观察目的对观察对象细节部分观察的程度
14、观察的持续性是指观察过程中稳定观察所保持的时间长短。
15、观察的逻辑性指针对观察过程来说,从事物的表象发现其相互关系的能力。 16、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久暂特征。 18、注意分配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 三、简答
19、简述幼儿观察力的特征:1 观察的目的性;2 、观察的精确性;3 、观察的持续性; 4 、观察的逻辑性 。 四、论述
20、试述促进幼儿感知觉和注意发展的策略:(一)感知觉发展的策略;1 、活动分区明确; 2 、课内课外互动; 3 、感知认识要多启发
(二)观察力发展的策略;1 、让儿童明白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帮助他们产生具体的方法;2 、培养儿童的知觉敏感性,提高他们的观察技能;3 、帮助儿童形成感觉通道的整合,提高分析能力;4 、培养儿童用语言指导自己的观察活动;5 、观察活动要求直观,能控制任务的难易程度;6 、及时总结、及时反馈 (三)注意发展的策略。1 、设立良好的环境,防止幼儿分散注意;2 、选用新颖的教具,吸引幼儿注意;3 、明确活动目的,帮助幼儿发展有意注意;4 、注意个别差异,让每个幼儿都有所发展
第五章 幼儿记忆的发展
一、识记
1、根据信息的加工阶段,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等。感觉记忆的特点是瞬间能存储大量的信息,进入感觉器官的信息几乎都被存储。且保存的时间很短。
4、幼儿记忆策略的发展包括复述策略、组织策略、检索策略。组织策略加工方
式包括: 归类加工、主观加工、意义加工、心象化。
5、幼儿元记忆的发展包括:1关于主体的元记忆;2 、关于任务的元记忆;3 、关于策略的元记忆 二、名词解释
6、记忆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回忆和再认)
7、感觉记忆是外界信息进入感觉通道,并以感觉映象的形式保持的记忆。 8、情节记忆是个体的亲身经历和与特定的时间地点有关的信息。
11、记忆的回涨是第一次记忆测验以后一段时间里幼儿又回忆起了一些测验项目的现象。
12、形象记忆(表象记忆)是借助具体的形象或表象来记忆某种材料的。 13、语词记忆是利用词的标志来记忆材料的。
14、联想就是由一种经验想起另一种经验,或由想起的一种经验又想起另一种经验。
15、幼儿的元记忆是指儿童对作为记忆者的自己和他人所具有的所有能力、局限和物质所具有的认识。 三、简答
16、简述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大约一岁半以后,儿童的记忆具备了新的特点:
1,儿童再现的能力开始发展起来。2,出生后的三年,儿童的记忆基本上是无意记忆。
3~6岁儿童记忆的特点:
1,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2,机械记忆占优势,理解记忆逐渐发展。3、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四、论述
17、试论促进幼儿记忆发展的策略(如何利用记忆规律促进幼儿记忆的发展)1、组织各种活动(游戏、学习等活动),只有在活动中,记忆才得以发展。教师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在教学活动中,应注意活动的特点,充分运用直观性原则,并在活动中适当配语词的说明,这样会提高记忆效果。2、要培养幼儿的有意记忆。如果在记忆某一事物或音讯之前,教师用语言向幼儿提出记忆的目的、任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