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_____℃.
15.医院里用“B超”诊断胎儿发育是否正常,“B超”是____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用超声波击碎病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___________。预测地震、台风来临是利用了_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16.课本指出“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其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表达式为v?s,其国际单位制单位为m/s.我们也可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a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其大t小等于物体通过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则其表达式为a=______(用字母表示),该物理量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为_____,该物理量的数值越大(单位相同时),表示物体运动______(越快/越慢). 三、计算题
17.如图所示,在烧杯内装满水,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0.8kg,将质量为0.3kg的金属球完全浸没在水中,等停止溢水后,再次测得烧杯、金属球和剩余水的总质量为1kg,已知?水=1.0×10kg/m,
3
3
求:
(1)溢出水的质量m溢; (2)溢出水的体积V溢; (3)金属球的密度?金属。
18.一列长为360m的火车匀速驶过长为1800m的大桥,测得火车通过大桥的时间为54s.求: (1)火车的速度;
(2)火车在桥上运行的时间. 四、实验题
19.小明和小红在物理实验宣准备测最一石块的密度,他们各自选用器材并设计测量方案进行测量。
(1)小明选用天平和烧杯测量石块的密度,他的测量方案是:
①先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如图,石块的质量m1=_____g;
②然后将石块放入烧杯中,加水把石块浸没,并在水面处做标记,接取出石块,测得绕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2=350g;
③最后再往烧杯中加水到标记处,再测量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3=375g,则石块的密度为_____g/cm3,由于步骤2中取出石块会带出水,这会导致出的石块密度_____真实值(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小红选用弹簧测力计和瓶子测量石块的密度,她的测量方案是: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出石块的重力为G1;
③用一瓶子装满水,随后用瓶盖盖上瓶口,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瓶子总重力为G2;
③打开瓶盖,将石块放入瓶中,水不再溢出后盖上瓶盖,用抹布擦干外壁的水,再次测量瓶子的总重力为G3。
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则石块的密度表达式为_____;
小红实验完成后才发现弹簧测力计没有调零,指针指在零刻线上方一点,这种情况对重力测量结果的影响是_____,对石块密度测量结果的影响是_____(均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0.小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所示,将焦距f=15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20cm刻度线处,之后应将光屏向_____(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清晰的_____(填“正立”或“倒立”)的像A。
(2)再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上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B.则像B比像A_____(填“大”或“小”)
21.晓薇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立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面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实验中:
(1)晓薇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_关系。
(2)晓薇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___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晓薇在实验中,环境光线应______一些(选填“亮”或“暗”),在如图装置中,刻度尺的作用是_______;如果实验中发现蜡烛A的像始终不能与蜡烛B重合,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 22.小王用如图所示装置在某山脚下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
(1)指出他所用装置中的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图中气泡变化情况可以推知此时水_______沸腾(填“正在”、“将要”)。
(3)纠正错误后,进行正确操作时记录的数据如下表:由表中数据可知,此时水的沸点是_______℃,说明水面上方的气压是1标准大气压。
时间/min 温度/℃ 1 90 2 92 3 94 4 96 5 98 6 100 7 100 8 100 9 100 … … (4)如他将该装置搬到山顶上做,他将会有什么新的发现________________。 23.小明在吉他演奏中发现,琴弦发出的音调与弦线的长度、粗细和张力有关.于是他想用实验进行探究
(1)利用弦音计做研究,如图甲所示,其中a、b、c、d四根弦线的张力相同. ①若他选择b、d两弦线做实验,则研究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 .
②若他要研究音调与弦线粗细的关系,则应选择_________两弦线做实验. ③小明研究后得出结论:_______.
(2)请你据图乙判断,在张力相同的情况下,分别按住A点、B点、C点后拨动琴弦,发出的音调最高的是按住________点,最低的是按住 ______ 点.
24.一同学根据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猜想: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能与其运动速度有关.他在老师的帮助下利用一些“小纸杯”作为研究对象,用超声测距仪等先进仪器测量 “小纸杯”在空中直线下落时的下落距离、速度,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该同学首先测量了单只“小纸杯”在空中下落过程中不同时刻的下落距离,将数据填入下表中,图(a)是对应的s~t图线,则
时间t/s 0.0 0.4 0.8 1.2 1.6 2.0 路程s/m 0.000 0.036 0.469 0.957 1.447 x (1)图(a)中的AB段反映了运动物体在做__________运动,表中x处的值为_________m. (2)接下来,该同学将质量相同、数量不同(1只、2只、3只、4只、5只)的“小纸杯”先后叠放在一起
从空中释放,并分别测出不同时刻的速度,得到它们的速度一时间(v-t)图线,如图(b)中图线1,2,3,4,5所示.观察图(b)中单个纸杯的v-t图线1可知,小纸杯最后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所受空气的阻力__________自身重力(大于/小于/等于).
(3)单个纸杯和5只叠放纸杯比较,在它们各自到达匀速运动时所受的空气阻力之比f1:f5=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A A C B B B B C 二、填空题 11.右 增加 81.6 12.倒立 缩小 20
13.1.6 衣领 10:51 黑 蓝 14.热胀冷缩 35℃-42℃ 37.8 15.超声波 能量 次声波 16.s/m 越慢 三、计算题
17.(1)0.1kg(2)1×10m(3)3×10kg/m 18.(1)四、实验题
;(2)
-43
3
3
G119.2.68 小于 ρ石=ρ水 偏小 无影响
G1?G2?G320.右 倒立 小
21.便于观察到蜡烛像的位置 大小 不能 虚 不变 暗 方便测量物距和像距 玻璃板与水平台不垂直
22.温度计玻璃泡接触容器底了 将要 100 沸点降低
23.长度 a b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弦线越长,发出的音调越低;弦线越粗,发出的音调越低 A B
24.匀速直线 1.937 等于 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