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孤独症)怎么办?自闭症(孤独症)怎么做康复康复训练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
特殊儿童康复训练的第一品牌-奥普迈针对自闭症(孤独症)儿童症状在提升自闭症(孤独症)儿童注意力、增加常识认知、改善自控能力、改善肢体协调、改善交际能力、提升模仿力、增强想象力方面进行训练。
据奥普迈的数据统计,我国儿童自闭症(孤独症)的发病率为1.53%,现阶段全国的0-19岁的患儿达到了200多万。全国0-6岁残疾儿童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自闭症(孤独症)谱系障碍在0-6岁儿童残疾原因中占据首位,高达78%该病男女发病率差异显著,在我国男女患病率比例为4:1。
自闭症(孤独症)儿童通常表现为社会交流障碍,语言障碍突出,行为刻板,智力异常,感觉异常;容易伴随其他常见行为,如多动,注意力分散,发脾气,攻击,自伤等。但自闭症(孤独症)儿童智力异常,其中70%左右的儿童智力落后,但某些方面有较强能力,20%智力在正常范围,约10%智力超常,多数患儿记忆力较好,尤其是机械记忆方面。因此,奥普迈希望通过科技更好地发挥寓教于乐的理念,打开自闭症(孤独症)儿童的心扉,让更多的自闭症(孤独症)儿童在快乐中成长。
自闭症(孤独症)怎么办?自闭症(孤独症)怎么做康复康复训练?
特殊儿童康复训练第一品牌-奥普迈针对自闭症(孤独症)儿童七大改善功能的效果评估
1.提升注意力(适用指数:★★★★★)
孩子可在屏幕上看到自己,成为课件内容的主角,有上电视的感觉,增强了孩子的注意力,同时减少不安,学会专心完成一件事。配合身临其境般与课件中的虚拟元素实时互动,在虚拟情境中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
2.增加常识认知,接近学前常识教学目标(适用指数:★★★★★)
课件基于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教授于1983年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参考幼儿园的教育大纲制作。让参与者在训练中学习和成长,从而为更好地融入正常学校,融入社会做准备。
3.改善自控能力(适用指数:★★★★★)
通过课件训练,在虚拟世界中学习社交中的分享、合作,让参与者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空间。
4.改善肢体协调(适用指数:★★★★☆)
1
通过课件训练,有效改善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加强视觉与运动智能的结合,提升空间思维能力。
5.改善交际能力(适用指数:★★★★☆)
在训练过程中学习社交中的分享、合作,让参与者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空间。
6.提升模仿力(适用指数:★★★☆☆)
通过课件的提示,引导参与者跟随虚拟场景中的人物的动作和表情进行模仿。从而学习注意别人的表情和情绪变化。
7.增强想象力(适用指数:★★★☆☆)
课程以友善的卡通画面、有趣的内容和悦耳的音乐使参与者在虚拟环境中学习,刺激其视觉、听觉,增强学习的兴趣与参与度,继而增强想象能力。
特殊儿童康复训练的第一品牌—奥普迈教你如何进行自闭症(孤独症)康复训练:
奥普迈是针对自闭症(孤独症)儿童开发的一套多感官康复训练系统,是中国目前针对特殊儿童康复训练的第一品牌。奥普迈以美国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为训练原理,以参与式、体验式的干预疗法为手段,通过既定的练习体系由低至高逐步引导孩子,在训练的同时令自闭症(孤独症)儿童获得更多的生活信息,提高他们对康复训练的兴趣和参与度,更好地促使机构、家庭和参与者三方共同参与使用,加快自闭症(孤独症)儿童康复目标的达成。
奥普迈通过科技让自闭症(孤独症)儿童得到关爱
相对于药物治疗来说,日常的康复训练更具有潜移默化的效果,而且能让自闭症(孤独症)儿童在训练中寻找到乐趣。奥普迈家庭版是首套家庭多感官康复训练系统,该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软
2
件部分即康复训练课程,目前已推出一套包含一百五十多个训练课件的《开星乐园》;硬件部分为一个500万像素的摄像头和一支可远程操控的操作棒。儿童使用康复训练系统时,通过观看屏幕上接收到摄像头的影像并挥动手中的操作棒,从而与虚拟的图像进行交互,有助于提升儿童的注意力与手眼协调能力。由于奥普迈的特殊设计,摄像头能经过软件图像分析,得到操作棒的空间坐标,让儿童摆脱鼠标键盘,远离显示器,减轻显示屏幕对儿童视力的影响。
特殊儿童康复训练的第一品牌—奥普迈针对自闭症(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案例
案例一:
6岁的小明(化名)被确诊为自闭症,同时有多动症与学习能力迟缓症状,通过机构进行康复训练已有两年时间。小明进入多感官训练室后,四处游走,一时被波波池吸引,一时被墙上的图案吸引,这里摸摸,那里摸摸,任谁叫他的名字都没有反映。小明的主要症状为:
1.不主动跟老师打招呼 2.兴趣狭窄
3.对1-10的数字不理解 4.听指令比较差
5.手眼协调,专注力,大动作有待提高。
在使用奥普迈的《开星乐园》进行康复训练时,着重训练逻辑智能中的分类训练。老师要求他坐在指定位置后,通过引导,他对画面中的自己产生了焦点关注,并且主动的尝试挥动手中的操作棒,脸上露出认真思考的表情。通过2个课件的引导使用,小明在10分钟内便操作了2个课件,并且在第二个课件的首次操作便获得了2星好成绩,老师结合课件的教学内容向小明进行引导答案的选择,小明可以用单字发音回答问题,正确率达到80%。经过15天的训练后,小明进步明显:
训练目标 和老师打招呼 兴趣狭窄 训练前 无 只操作1个课件 训练后 能在引导下打招呼 可多课件操作 3
数字理解能力 主动语言 身体手眼协调 案例二:
小杰(化名),今年三岁九个月,被确诊为自闭症,只接受较熟悉的事物,对新事物没兴趣或较排斥。主要症状为:
1.注意力及专注力较差 2.兴趣狭窄
3.大肢体动作较差容易出现相似概念混淆的状况
训练重点:音乐智能中的《幸福拍手歌》以及语言智能《春天来了》的学习训练。经过20天的训练,小杰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训练目标 对多感官课的兴趣表现 课程参与度 兴趣狭窄 交际方面 训练前 排斥,要求关闭 喜欢看别人做,自己不参与,身体紧张 只操作1个课件 比较自我,不太会配合别人 训练后 非常喜爱,下课不愿离开 主动或在引导下参与,并最终主动完成了游戏任务 可多课件操作 因为对游戏的喜爱,会试着接受别人的意见并配合 不会左右摇摆身体及双手协调上下摆动 会左右摇摆身体及协调运用双手上下摆动做“飞翔”状 不理解 鹦鹉学舌居多 有,但不灵敏 理解5以内 能主动表达 可以灵敏的跳跃,完成老师指标 身体手眼协调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