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外国语言文学导论-文学部分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5 3:17:3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圣经》对欧洲文学的影响一直延续到近现代。14世纪英国诗人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16世纪莎士比亚戏剧《威尼斯商人》,17世纪英国弥尔顿的《力士参孙》、《失乐园》,班扬的《天路历程》,当代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约瑟和他的兄弟们》都取材《圣经》。《圣经》成了欧美文学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直到今天,许多作家的作品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与宗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第三节:中世纪英雄史诗

中世纪初期的英雄史诗是欧洲进入封建社会之前产生的民间创作,反映的是氏族制度瓦解时期的部落生活,歌颂了部落英雄,并带有神话色彩。

两类:一类反映满族各部落在原始社会末期的生活,尚未封建化,没有受到基督教的影响。 如早期英雄史诗:

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贝奥武甫》(最早最完整) 日耳曼人的《希尔德布兰特之歌》

? 另一类英雄史诗也以历史人物、民间传说为基础,如《罗兰之歌》、《熙德之歌》、《尼

伯龙根之歌》和《伊戈尔远征记》,是欧洲各民族高度封建化后的产物。史诗中的英雄开始具有国家观念,要求团结、抵御外辱,忠心主题是爱国主义。在基督教的影响下,英雄们的爱国行为往往表现为反对异教徒的斗争。 时 代 早期英雄史诗 部落民族大迁徙 英雄、勇敢 晚期英雄史诗 封建国家时代 忠君、爱国、 宗教 《希尔德布兰特之歌》 (日《罗兰之歌》 耳曼人) (法国) 主 要 作 品 《贝奥武甫》 (盎格鲁·撒克逊人) 《尼伯龙根之歌》 (德国) “埃达“萨迦”(冰岛)

? 《贝奥武甫》(Beowulf)是迄今我们所知道的最古老的英国叙事诗(创作于8世纪),

也是中世纪时期最早用当时欧洲方言写成的长篇诗作。全诗共3182行,分为引子及长短不一的34诗节。

? 贝奥武甫在其母舅耶特王慧阿拉克的宫廷中成长为一位英勇的武士(耶特国),后带

12个武士帮助丹麦王贺罗斯加在“鹿厅”战胜妖魔格兰代尔。格兰代尔的死激怒了妖母。妖母为了复仇,再次肆虐“鹿厅”并掠走贺罗斯加的爱将艾希尔。

? 贝奥武甫只身闯魔潭,追杀妖母,并将格兰代尔头颅作为战利品带回。贝奥武甫回

到耶特国,后参与对瑞典人的征战。慧阿拉克战死疆场,贝奥武甫曾辅佐其子治理耶特国,后来被拥戴为王。50年后,耶特国国泰民安的局面因一条火龙的攻击而中断。年迈的贝奥武甫深知自己已无力对抗恶龙,但还是以老朽之躯迎战,最终杀死火龙,自己也重伤而死。

希尔德布兰特之歌

? 《希尔德布兰特之歌》是日耳曼人的史诗,是古代高地德语文学中最古老,最有价

值的一篇杰作。只残存两页,共68行。史诗流传于8世纪。内容讲的是欧洲民族大

《熙德之歌》 (西班牙) 《伊戈尔远征记》 (古俄罗斯) 9

迁徙时期的故事。希尔德布兰特是东哥特国王狄里特希的亲信,当他们被西罗马的日耳曼雇佣兵镇压时,他随主人投奔匈奴。30年后重返家乡,在边界遇到儿子哈都布兰特,都为了各自的荣誉,父子激战,史诗结束。

四大英雄史诗:

? 中世纪中期出现的英雄史诗以歌颂封建时代理想英雄人物为主,初流传于民间,后

由文人加工整理而成文字。这些史诗往往以某一历史事件为基础,以歌颂英雄的武功为主要内容。 ? 四大英雄史诗:

? 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 ? 即法国的《罗兰之歌》 ? 西班牙的《熙德之歌》

? 俄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

尼伯龙根之歌

? 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产生于1200年左右,是一部用中古高地德语书写的民间史

诗。全书分为两部《西格夫里特之死》和《克里姆希尔特的复仇》,共9516行。主要情节是讲妻忠于夫、臣忠于君,争夺财宝及报仇雪恨的故事,反映了12世纪的生活和思想情感。尼德兰王子西格夫里特想娶一个公主克里姆希尔特,但公主的哥哥巩特尔要娶冰岛女王布伦希尔特为妻,因此让西格夫里特帮忙,作为娶妹妹的条件。此后,西格夫里特假装巩特尔的随从,带着隐身帽,战胜了布伦希尔特,并偷走了她的戒指和腰带。

? 10年后,布伦希尔特说服丈夫邀请妹妹和妹夫来做客,两位王后为夸自己的丈夫,

发生争吵,为了占上风,克里姆希尔特说布伦希尔特是自己丈夫的情人。布伦希尔特决定报复,她的骑士哈根杀死西格夫里特。克里姆希尔特为了报仇,下嫁匈奴,后由匈奴王邀请巩特尔、哈根来匈奴,并俘获、杀死他们。后克里姆希尔特也被其他勇士杀死。这部史诗被称为德国的《伊利亚特》,它用的诗体后来被称为尼伯龙根诗体。

罗兰之歌

? 产生自法国12世纪初的武功歌《罗兰之歌》

? 大约写于1170年左右,全诗4002行。故事源于8世纪,公元778年,年轻的查理

大帝和阿拉伯人结盟,越过比利牛斯山,围困信奉伊斯兰教的萨拉戈萨国。后因穆斯林的袭击和萨克森人的起义,查理放弃围困,在重越比利牛斯山返回法兰西时,他的后卫军遭山民巴克斯人伏击,死伤无数,其中就有罗兰伯爵(罗兰继父加纳隆的出卖)。最后查理消灭了萨拉戈萨军队,惩罚了加纳隆。

? 这部史诗体现了中世纪法兰西人对宗教信仰的虔诚,查理大帝的胜利就是基督教对

异教徒的胜利。

? 意义:两个世界、两种文明、两种宗教的冲突。基督教代表善、正义和天意,而伊

斯兰教代表恶、不义和邪道。

熙德之歌

? 目前发现最早的西班牙战功歌。这部史诗是根据西班牙民族英雄罗德里戈·迪亚斯·德比瓦尔的原型编写的。“熙德”是敌人对他的尊称(阿拉伯语“主人”)。全诗分为三章:“流放”、“婚礼”、“橡树林的暴行”,共3730行。主题是维护荣誉的问题。国王阿方索六世听信谗言,将熙德流放,后来熙德不断从摩尔人手中收复失地。国王允许熙德与妻女团聚,贪财的卡里翁的两个儿子侮辱了熙德的两个女儿,后熙德部下与卡

10

搜索更多关于: 外国语言文学导论-文学部分 的文档
外国语言文学导论-文学部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hso09xcyk34ka295j7z7yqpo85se700d72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