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表演魔术时,尽可能挤出易拉罐和手之间的空气,易拉罐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被“吸”起。故A符合题意;
B.易拉罐保持静止时,易拉罐和手之间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手对易拉罐不存在摩擦力。故B不符合题意;
C.易拉罐保持静止时,受到的重力和大气的压力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不符合题意;
D.易拉罐保持静止时,易拉罐的重力和易拉罐对手的压力是作用在不同物体的两个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不符合题意。 10.C 【解析】 【分析】
根据海风形成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海风的形成是因为白天陆地吸热比海洋快,温度比海洋高,陆地近地面形成低压,海洋上空形成高压,故风向从海洋吹向陆地;而陆风为夜晚时分,陆地冷却比海洋要快,气温比海水要低,所以陆地近地面形成高压,海洋上空为低压,空气从陆地吹向海洋;甲图近地面风向是从陆地吹向海洋,是陆风,且陆地近地面为下沉气流,说明甲图为夜晚形成的陆风;乙图近地面风向从海洋吹向陆地,是海风,且陆地近地面为上升气流,说明乙图为白天形成的海风。故选:C。 11.A 【解析】 【分析】
图甲中①②③④分别指垂体、甲状腺、胸腺、胰腺,图乙右侧的男性为巨人症。 【详解】
垂体能分泌生长激素,促进人身体的生长发育,当生长激素分泌异常时会出现不同的症状。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得侏儒症;幼年时期分泌过多会得巨人症;成年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得肢端肥大症。图乙右侧的男性为巨人症,原因是图甲中垂体幼年时期分泌过多所致。
答案第4页,总!异常的公式结尾页
【点睛】
人体的内分泌腺及分泌的激素的作用、缺乏症等考试的重点,要好好掌握。
21.C 【解析】 【分析】
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详解】
小的黑猩猩能模仿成年黑猩猩用树枝钓取白蚁是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老马识途也是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春蚕吐丝结茧和蜘蛛结网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机器人不属于动物,可见C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较为基础。 22.C 【解析】 【详解】
若将小灯泡和电流表的位置互换,则电路图如下:
不会影响电路电流,所以灯泡仍正常发光,电流表示数不变;原来电压表测灯泡两端电压,位置互换电压表测电流表两端电压,电流表的电阻几乎为0,相当于导线,电压表被短路故示数为0.故选C. 【点睛】
答案第5页,总!异常的公式结尾页
从图中可以看出电压表测灯泡两端电压,若将小灯泡和电流表的位置互换,电路中发生改变的是电压表与电流表并联了. 23.B 【解析】
由图示电路图可知,两电阻并联,电压表测电源两端电压,电流表A1测R1支路电流,电流表A2测干路电流;A. 滑片向右移动,电源电压不变,电阻R1阻值不变,通过电阻R1的电流不变,电流表A1示数不变,故A错误;B. 滑片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增大,由欧姆定律可知,通过滑动变阻器电流变小,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不变,干路电流变小,电流表A2示数变小,故B正确;C. 电压表测电源电压,电源电压不变,电压表示数不变,故C错误;D. 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变大,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由电功率公式:
U2?PR可知,电阻R2消耗的电功率变小,故D错误;故选B.
点睛:分析电路图,R1和R2并联,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电流表A1测量R1中的电流,电流表A2测量干路电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中点向右移时,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压表的示数不变;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两电流表示数变化量之间的关系,根据P?UI得出R2电功率的变化量。 24.C 【解析】 【详解】
A. 此时电压表测量的是L1两端的电压,故A不符合题意;
B. 此时电压表测量是L2两端的电压,且正负接线柱正确,故B符合题意; C. 此时电压表测量的是总电压,故C不符合题意;
D. 此时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且测量的是L1两端的电压,故D不符合题意; 25.C 【解析】
答案第6页,总!异常的公式结尾页
【详解】
试题分析:(1)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阻一定时,通过电阻电阻的电流与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据此分析图象甲乙电阻的变化;(2)由图象可知,当甲两端电压为2V时对应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R甲的阻值;(3)如图2所示,甲和乙串联,由图象读出图象中,电路电流为0.2A时甲和乙电阻两端的电压,根据根据电路的电压特点总电压,利用欧姆定律即可求出总阻值;(4)如图3所示,甲和乙并联,电源电压为2V时,由图象读出图象中甲和乙电阻对应的电流,再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得出干路电流.A、由图象可知,甲对应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甲电阻的阻值不变,乙电阻的阻值变化,故A不正确;B、由图象可知,当甲两端电压为2V时,通过的电流为0.4A,根据欧姆定律
R甲?可得U甲2V??5?I甲0.4A,故B不正确;C、如图2所示,甲和乙串联,通过两电阻的
电流相等,当电路电流为0.2A时,由图象可知,U甲=1V,U乙=2V,根据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可知,电源的电压U=U甲+U乙=1V+2V=3V,根据欧姆定律可得
R总?U3V??15?I0.2A,故C正确;D、如图3所示,甲、乙并联,两电阻两端的电压相
等,当电源电压为2V时,由图象可知,I甲=0.4A,I乙=0.2A,根据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可知,干路电流I=I甲+I乙=0.4A+0.2A=0.6A,故D不正确.故选C.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 26.= > 【解析】 【详解】
[1]∵轮船始终漂浮, ∴F浮=G,
∴轮船在甲、乙两海洋中受到的浮力都等于轮船受到的重力G,
答案第7页,总!异常的公式结尾页
即F1=F2=G=mg,已知轮船的总质量不变,所以受到的浮力相等,即F1=F2; [2]又∵ρ液gV排=F浮,
∵由图知,轮船排开海水的体积:
V1 ∴甲、乙海洋海水的密度为ρ1>ρ2. 27.C A≥B>C 【解析】 【详解】 (1)由图可知,A中烧杯中残留有某固体物质,说明某固体物质不能继续溶解,说明该溶液一定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等质量的水,在相同温度下,B烧杯和C烧杯中分别溶解了15g、5g某固体物质,B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C烧杯中溶解的质量比B烧杯中的少,C烧杯中的溶液一定为不饱和溶液。 (2)等质量的水,在相同温度下,C烧杯中为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B烧杯中溶解的溶质比C烧杯中多,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若是饱和溶液,则AB烧杯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若是不饱和溶液,则A烧杯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B烧杯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即A≥B>C。 故答案为:(1)C;(2)A≥B>C。 【点睛】 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还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28.40g 乙,甲,丙 40 ℃ 丙 0—30 ℃ 【解析】 (1)从50℃向上做垂线,与乙曲线的焦点再向纵坐标作垂线,所对应的数值就是该温度下的溶解度;(2)从20℃向上做垂线,与曲线的交点在上面的溶解度就大,所以20℃时它们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乙>甲>丙;(3)曲线中交点表示该温度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答案第8页,总!异常的公式结尾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