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答案】
由于大华公司持有的笔记本电脑数量14 000台多于已经签订销售合同的数量10 000台。因此,销售合同约定数量10 000台,应以销售合同约定的销售价格作为计量基础,超过的部分4 000台可变净值应以一般销售价格作为计量基础。 (1)有合同部分:
①可变现净值=10 000×1.5-10 000×0.05=14 500(万元) ②账面成本=10 000×1.41=14 100(万元) ③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金额=0 (2)无合同的部分:
①可变现净值=4 000×1.3-4 000×0.05=5 000(万元) ②账面成本=4 000×1.41=5 640(万元)
③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金额=5 640-5 000=640(万元) (3)会计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 640
贷:存货跌价准备 640
(4)2009年3月6日向M公司销售笔记本电脑10 000台
借:银行存款 17 55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5 000(10 000×1.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 550
借:主营业务成本 14 100(10 000×1.41)
贷:库存商品 14 100
(5)2009年4月6日销售笔记本电脑100台,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1.2万元
借:银行存款 140.4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20(100×1.2)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0.40
借:主营业务成本 141(100×1.41)
贷:库存商品 141
因销售应结转的存货跌价准备=640÷5 640×141=16(万元) 借:存货跌价准备 16
贷:主营业务成本 16
2. 【答案】
甲产品的可变现净值=280×(13-0.5)=3500万元,小于成本4200万元,则甲产品应计提跌价准备700万元,本期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700-(800-200)=100万元。
乙产品有合同部分的可变现净值=300×(3.2-0.2)=900万元,其成本=300×3=900万元,则有合同部分不用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无合同部分的可变现净值=200×(3-0.2)=560万元,其成本=200×3=600万元,应计提准备=600-560=40万元。
丙产品的可变现净值=1000×(2-0.15)=1850万元,其成本是1700万元,则丙产品不用计提准备,同时要把原有余额150-100=50万元存货跌价准备转回。
丁配件对应的产品丙的成本=600+400×(1.75-1.5)=700万元,可变现净值=400×(2-0.15)=740万元,丙产品未减值,则丁配件不用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2007年12月31日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100+40-50=90万元 会计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 100
贷:存货跌价准备--甲产品 100 借:资产减值损失 40
贷:存货跌价准备--乙产品 40 借:存货跌价准备--丙产品 50 贷:资产减值损失 50
第三章 固定资产
【本章教材变化、考情分析及重要考点提示】
一、本章教材变化
本章2010年章节内容无太大变化,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移到第十一章长期负债。但是增加了(1)按照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企业2009年1月1日以后购入(或接受捐赠)的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设备)所支付的增值税在符合税收法规规定情况下,也应从销项税额中扣除(即进项税额可以抵扣),不再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与之相联系的,在建工程领用生产用原材料的进项税额不用转出了。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业务中,涉及固定资产的,都需要根据此规定做相关会计处理。(2)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的安全费用以及具有类似性质的的各项费用的核算。
本章主要内容:固定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固定资产的处置。 二、本章考情分析
近三年考试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和综合题。在历年的考试中,主要出现在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这些客观题题型中,但作为基础知识也可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所得税会计以及会计差错更正、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等内容相结合,在计算题、会计处理题或综合题中出现。
本章重点: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折旧、后续支出、处置等。本章非常重要,考生们要重点学习和掌握 三、重要考试点
【考试点】固定资产的概念及确认条件
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需注意:在判断是否属于固定资产时,视具体情况,也应适当考虑单个资产的价值,如果单个资产的价值很低,则即使可以使用一年以上,也不能作为固定资产核算。
固定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1)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应关注的问题:(1)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适用不同折旧率或折旧方法的,应当分别将各组成部分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2)备品备件和维修设备通常确认为存货,但某些备品备件和维修设备需要与相关固定资产组合发挥效用,例如,民用航空运输企业的高价周转件,应当确认为固定资产。
【例题1】 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的,应当将各组成部分分别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 ( )
【答案】对
【考试点2】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固定资产的成本,是指企业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必要的支出。这些支出包括直接发生的价款、运杂费、包装费和安装成本等,也包括间接发生的,如应承担的借款利息、外币借款折算差额以及应分摊的其他间接费用。
【例题2】甲公司为一般纳税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率为17%,2009年甲公司购入设备安装某生产线。该设备购买价格为1000万元,增值税额为170万元,支付保险、装卸费用50万元。该生产线安装期间,领用生产用原材料的实际成本为100万元,发生安装工人工资等费用10万元。此外支付为达到正常运转发生测试费20万元,外聘专业人员服务费20万元,均以银行存款支付。假定该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其入账价值为( )万元。 A.1166 B.1376 C.1377 D.1200 【答案】D
【解析】其入账价值=1000+50+100+10+20+20=1200(万元)。 借:在建工程 105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0
贷:银行存款 1220 借:在建工程 150
贷:原材料 100 应付职工薪酬 10
银行存款 40 借:固定资产 1200
贷:在建工程 1200
对于特殊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确定其初始入账成本时还应考虑弃置费用。如核电站核设施等的弃置和恢复环境等义务。在固定资产或油气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预计负债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费用,应当在发生时计入财务费用。一般工商企业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报废清理费用,不属于弃置费用,应当在发生时作为固定资产处置费用处理。需注意:弃置费用性质不同于清理费用,它是折旧费用的增加项目,但金额较大,所以讲弃置费用应当按照弃置费用的现值计入相关固定资产成本,并计提折旧体现出来。
固定资产初始计量取决于固定资产取得方式的不同,固定资产的取得方式有:外购、自行建造、融资租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
需注意:考生重点掌握计入固定资产初始成本的特殊项目(外购固定资产的增值税进项税、领用原材料用于在建工程、领用产成品在建工程、工程人员工资、借款费用资本化、弃置费用、相关契税、耕地占用税、车辆购置税)等。 (1)外购固定资产账务处理程序如下: 银行存款等在建工程②安装完毕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固定资产①需安装,设备价款、发生的安装支出等购入不需安装的固定资产 (2)一笔款项购买多项没有单独计价的固定资产,每项固定资产有独立的使用年限,独立地提供经济利益。这种情况下按照公允价值的比例分配,单独确认各项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3)自行建造固定资产账务处理程序如下:
银行存款等工程物资②领用工程物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①购入工程物资⑥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③用银行存款支付的其他费用应付职工薪酬④分配工程人员工资库存商品⑤工程项目领用本企业产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需注意:①企业通过自营方式建造的固定资产,其入账价值应当按照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确定,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直接机械施工费等。
②工程完工后剩余的工程物资,如转作本企业库存材料的,按其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转作企业的库存材料。存在可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的,应按减去增值税进项税额后的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转作企业的库存材料。 ③盘盈、盘亏、报废、毁损的工程物资净损益的会计处理如下图所示:工程项目尚未完工计入或冲减所建工程项目的成本盘盈、盘亏、报废、毁损的工程物资净损益的处理工程已经完工计入当期营业外收支 ④企业的在建工程项目在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取得的负荷联合试车过程中形成的、能够对外销售的产品,其发生的成本,计入在建工程成本,销售或转为库存商品时,按其实际销售收入或预计售价冲减工程成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