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若寒星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
嘉兴一直为富庶繁华之地,被誉为“鱼米之乡、丝绸之府”。近些年来,嘉兴在一无能源、二无资源的情况下,形成了“皮革之都”——海宁、羊毛衫市场——桐乡、木业大县——嘉善、服装中心——平湖等特色产业区域。
(1)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嘉兴市经济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10分) (2)改革开放初期,环太湖地区很多集镇人口没有进入城市,集镇慢慢发展成为小城市。简述这种城市化发展方式对当地的影响。(12分)
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嘉兴市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比重偏高,且第二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经济发展较慢。针对上述问题,该地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进行污染治理、调整产业结构等。(2)当地原有乡村、集镇发展为城市,避免了大城市人口过于集中所导致的“城市病”,提升了区域整体发展水平,有利于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开发和集约化发展;但是这种发展方式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城市层次不高。
答案:(1)问题:第二产业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对资源消耗、交通运输要求高,技术含量低,环境污染严重,产品的附加值低等。 措施: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低污染、高附加值的产业;大力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等。
(2)有利影响: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促进区域整体发展,乡村地区得到发展,缩小城乡差距,避免了大城市的拥堵、污染等问题;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整合等。
不利影响:县级城市重复建设,投入高,削弱中心城市的辐射影响力等。
13.(2016·高考上海卷)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在区域发展中相伴而行,城市化率、产业结构是城市与区域发展的重要标志。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24分)
灿若寒星
********灿若寒星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
2012年崇明及全国三大产业比重(%)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产值比重 崇明 9.40 53.10 37.50 全国 10.08 45.27 44.65 从业人员比重 崇明 37.90 16.30 45.80 全国 33.60 30.30 36.10 材料一 2012年崇明农业总产值中传统种植业占51.88%,种植业以农户家庭经营为主。工业以传统工业为主,主要部门为黑色金属、机械和纺织,占重点骨干企业的70%,且主要分布于各个乡镇,布局零散。
材料二 2012年,崇明县GDP仅占上海全市GDP的1.2%。 (1)概括2012年崇明城市化率特点。(2分)
(2)据表中数据,分别归纳2012年崇明三大产业的特点。(8分)
(3)分别说明2012年崇明第一、第二产业对其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并分析原因。(8分) (4)上海市《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提出2020年崇明城市化率要达到70%。对此有专家建议,崇明应大力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并以此作为城市化建设的强劲动力。评价这一建议的合理性。(6分)
解析:(1)图示2012年崇明城市化率约为42%,低于上海市和全国平均水平。(2)分析三大产业特点要从资料给出的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从业人员比重与全国的对比进行分析。图示2012年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低于全国平均值,但从业人员比重却高于全国平均值。第二产业:产值比重高于全国平均值,但从业人员比重却低于全国平均值。第三产业:产值比重
灿若寒星
********灿若寒星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
低于全国平均值,从业人员比重高于全国平均值。(3)2012年崇明农业总产值中传统种植业占51.88%,种植业以农户家庭经营为主,第一产业产值小,产业规模小,效率低,难以为城市化提供足够的剩余劳动力。崇明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大,即滞留的农业劳动力过多,影响了第一产业劳动力的转移,不利于城市化的发展。2012年崇明工业以传统工业和乡镇企业为主,主要部门为黑色金属、机械和纺织,占重点骨干企业的70%,且主要分布于各个乡镇,布局零散,集聚程度较低,规模小。第二产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偏弱,即工业化对城市化发展虽然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但拉动作用还不够强。(4)三大产业中,第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最强;崇明的第三产业不强,发展空间很大;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既可以促进崇明的经济发展和加速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率,也可以减少种植业对环境的破坏,有效地保持崇明优良的生态环境,兼顾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这个建议是积极的、合理的。
答案:(1)2012年崇明城市化率低于全市和全国平均水平。
(2)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低于全国平均值,但从业人员比重却高于全国平均值。 第二产业:产值比重高于全国平均值,但从业人员比重却低于全国平均值。 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低于全国平均值,从业人员比重高于全国平均值。
(3)第一产业影响:崇明第一产业滞留的农村劳动力过多,影响了第一产业劳动力的转移,不利于城市化的发展。 原因:以种植业为主,规模小,效率低,难以为城市化提供足够的剩余劳动力。
第二产业影响: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偏弱,即工业化对城市化发展虽然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但拉动作用还不够强。 原因:①以传统产业、乡镇企业为主;②布局零散,集聚程度较低,规模小。因此,第二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偏弱。(任答1点即可)
(4)通常,三大产业中,第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最强;崇明的第三产业不强,发展空间很大;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既可以促进崇明的经济发展和加速城市化进程,也可以有效地保持崇明优良的生态环境,兼顾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这个建议是积极的、合理的。
灿若寒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