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研究
进入21世纪以来,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对传统的商务方式和传统的企业管理提出了挑战,使得企业的运作模式发生改变,同时企业原有的供应链概念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因此需要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对供应链管理进行重新认识。目前物流和信息流已成为构成供应链的两个重要因素,随着网络通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流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客户、零售商、分销商、制造商、供应商可以直接进行信息共享。企业网络化的形成又使原有的依靠自身力量开发产品和市场的方式显得陈旧,出现了集团化、群体化的战略行动和竞争范式。而未来的市场竞争,将不仅仅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单体竞争,更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在企业活动中,以“链”的形式把制造商、零售商、客户和供应商连接在一起,形成一条不可分割的能共享信息技术和资源的供应链,并对其进行管理是企业追求共同经济利益最大化,增强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同时,关于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的研究最近涌现的较大,国内对于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已逐步从以往的理论概念研究,向着结合企业的实际运作方向发展,并获得了一定得成果,但是较国外发达地区仍然具有一定的差距。通过中国期刊网收集相关的论文,用关键词“电子商务”“供应链”进行搜索,发现有上千篇相关的论文,其中可总结成如下几个方面: 1.电子商务研究 1.1 电子商务的定义
电子商务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个方面是“电子”,一方面是“商务”,其核心为“商务”。“电子”是为实现“商务”的工具和手段。但是目前由于不同的人、组织及地区对电子商务的理解不同,所以电子商务还没有统一的权威的定义,下面列举几种对电子商务的理解:
汪应洛(2007)指出:从沟通角度看电子商务就是通过电话线计算机网络或其他方式传输 信息、产品3服 务或者支付。从商业流程角度看,电子商务是
1
实现商业程自动化和工作流程自动化的相关技术的应用。从服务角度看,电子商务是一种工具,它一方面能满足企业、消费者的需求,同时还能 削减服务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提高产品3 服务周转速度。从网络角度看,电子商务具有在线销售产品、信息和其他在线服务的能力[1]。
陈小琴(2007)在论文中指出:对于电子商务概念的理解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子商务是整个贸易活动的自动化和电子化;(2)电子商务是利用各种电子工具和电子技术从事商务活动的过程;(3)电子商务渗透到贸易活动的各个阶段,包括信息交换、售前售后服务、销售、电子支付、运输、组建虚拟企业、共享资源等等;(4)电子商务的参与者包括消费者、销售商、供应商、企业雇员、银行以及政府等各种机构和个人;(5)电子商务的目的是要实现企业乃至全社会的高效率、低成本的贸易活动[2]。 1.2企业中的电子商务
张娜(2008)在论文中提到:企业间电子商务是指企业之间通过互联网、外部网、内部网或者企业私有网络将买方、卖方和中间商之间的信息交换和交易行为集成在一个平上的电子运作方式[3]。
曾平华(2008)在论文中提到:电子商务不等于商务电子化。真正的电子商务绝不仅仅是企业前台的商务电子化,更重要的是包括后台在内的整个动作体系的全面信息化,以及企业整体经营流程的优化和重组,即建立在全面信息化基础上,通过电子手段对企业的生产、销售、库存、服务以及人才资源等环节实行全方位控制的电子商务才是真正的电子商务[4] 。
黄国雄(2003)提出,电子商务对企业影响包括:1、企业内部供应链。企业内部通过Intranct自动处理商务操作及工作流,增加对重要系统和关键数据的存取,共享经验,共同解决客户问题,并保持组织之间的联系。2、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电子商务中,企业之间可以通过电子形式将关键的商务处理连结起来,形成一个虚拟企业。3、企业与客户。企业开设网上商店,使客户与企业提供双向交互通信,节省了客户和企业双方的时间和空间,更为重要的是hiternet和电子商务也将使供应商与客户的关系发生重大的改变,其关系将不再仅仅局限于产品的销售,更多的是以服务的方式满足客户需求来替代将产品卖给客户[5]。
2
2. 供应链管理 2.1供应链的定义
供应链管理涉及企业的各个领域,但是到目前为止对其尚无一个公认的定义,在发展研究过程中,许多专家和学者提出大量的定义。
魏玉轩(2008)认为供应链不仅是一条连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料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格。而且这样的一条链在全球制造、全球竞争加剧的环境下,它应该是一个围绕核心企业的网链,而不仅是一个简单的从供应商到用户的链结构[6]。
stevens(1993)认为:供应链是通过价值增值过程和分销渠道控制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用户的整个过程,它始于供应的源点,终于消费的终点[7]。 李健(2006)在论文中提出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执行于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的计划和控制职能。概括的说供应链管理就是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业务流和价值流的分析和控制,达到对客户需求、产品研发、原材料采购、产品制造、产品销售和产品服务各环节及供应链资源的有效规划和控制[8]。
陈国权(1999)认为,信息共享是实现供应链管理的基础,有效的供应链管理离不开信息技术系统提供可靠的支持。信息技术在供应链中的应用主要是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支撑的体系。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推动了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它可以节省时间、提高企业信息交换的准确性、减少工作中的人为错误,从而提高供应链管理的运行效率[9]。
张兰芳(2006)在文中指出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再单纯追求成本最小化, 而是以客户为中心, 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因此, 供应链的竞争也必须制定与客户需求相匹配的战略, 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10]。 2.2 供应链的结构及阶段
李佳(2007)在论文中提到美国SGSCF(斯坦福全球供应链论坛)从流的集成角度将供应链管理定义为从供应、制造、分销到客户的物流和信息流的协调与集成。 Har1and从活动与关系管理的角度认为供应链管理是对企业组织内部、直接供应商、第一层第二层供应商及供应链上的顾客、整个供应链活动和关系的管理[11]。
廖巍、刘勤(2007)在书中提出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物流、信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