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
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子)曰:“赐也亦有恶乎?”
(子贡)曰:“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17.24) 1、 请用自己的话,解说孔子的“中庸之道”。(不超过40字)(1分)
2.孔子、子贡的言论是否符合“中庸之道”?请简要分析。(3分)
(二十二)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中庸之道》)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13.24)
一乡之人,宜公论矣,然其间亦各以类自为好恶也。故善者好之而恶者不恶,则必其有苟合之行;恶者恶之而善者不好,则必其无可好之实。(朱熹《四书集注》)
正义曰:言乡人皆好之,是善善不明;乡人皆恶之,是恶恶不著。若乡人之善者善之,恶者恶之,则是善善分明,恶恶显著也。(何晏《论语集解》、邢昺《论语注疏》) 阅读选文和名家评点,结合选文,自选角度写出你的阅读感受。(100字左右) (二十三)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中庸之道》)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6.29)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11.16)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13.21)
①
【注】①程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结合选文和注释,你怎样理解“中庸”的涵义?“中庸”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折衷主义”吗?为什么? (二十四)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克己复礼》《沂水春风》)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13.3)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11.26)
1、这两段文字都写了子路极富个性的语言和孔子对他的态度。你从子路的言语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2、 为什么孔子对子路所言持否定态度?(2分) (二十五)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高山仰止》)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7·11)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6·10)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9·11) 1、当孔子去探望生病的伯牛时,孔子的话语中充满了痛苦和无奈。试问,得以充分表达这
种情绪的修辞手法是什么?(1分) 2、孔子通过平时的言行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和崇敬。请结合上面三段谈谈其理由,并作简
要分析。(3分)
(二十六)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18.7)
1.“长幼之节”在文中指什么?“君臣之义”指什么?(2分)
2.子路所说的“道”的含义是什么?子路认为“道之不行”的原因是什么?(2分)
(二十七)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中庸之道》)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孔子不得中行之人就愿意结交狂狷之人,你赞成孔子的选择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二十八)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君子之风》)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你是否赞成孔子的观点?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二十九)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求诸己》《君子之风》) (一)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二)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三)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四)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1. 孔子说自己“乐在其中”,谈谈你对此处孔子提及的“乐”的内涵的理解。
2. 后世的儒者遵从孔子的信念,如孟子提出“舍生取义”,董仲舒提出“正其义不谋其
利”,都力图追求道德精神的完善,从上述几章看,儒家价值观的核心是什么?说说
这些观点对你现实生活的启示。(不超过50字) (三十)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君子之风》)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曾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终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综合上述5段材料说说在传统儒家看来,作为一个优秀的人应具有哪些素养?
2、你认为这些素养中哪种最重要?为什么?(2分)
(三十一)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周而不比》)
子曰: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子曰: “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子贡问友。子曰: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
孔子回答“子贡问友”,说明了怎样的交友之道?你是否赞同孔子的观点?为什么?(4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