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述内容要点是拍摄录相课的重点课题,具体坚信教学设计研究时,各承担单位可以先把整册书的每一节课都设计出来,形成教学设计文本,以便出版。
2.书写的格式请注意规范化,其标准就是教科书。
3.希望承担任务的各单位真正把它作为开展教研工作的抓手,组织本市具有较好教学水平的教师开展研究。
附录三:发言纪录
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及教学设计研究
第3次会议记录
(元月19日,义乌中学)
章: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交流前面做的工作;分工。课题的成果:教学设计的文本材料,年内,最迟明年,正式出版;拍录像课;有教学研讨,专家点评。现在的基础工作很重要。
这一次主要解决教学设计的问题!请田老师先讲一下“全等”这个核心概念问题。另外,
张曜光老师提出“核心概念”要注意“概念的核心”在哪里?在教学中用什么方法落实下来。后面可以讨论一下。下面请田老师发言。
田老师:
温州会议以后根据大家意见做了修改,主要在概念本身。
章:这就是一个范本,今后就这么走。把全等这个核心概念说得清楚。
白:初看这个图的老师,知道这个图的核心是讲什么吗?
李:是从提高素养还是教学设计角度帮助老师?
杭州教究员:从知识角度看十分清楚。比如,解析几何中的直线方程。
吴明华(嘉兴):这样可能就没有几个核心概念或者说太多了。是否要分级列出?比如“相似”怎么算?下位概念是否还列。
田:以相似为中心再做一个。
杭州教学研究员:从知识角度看十分清楚。
连:框图很好。从现在数学看“全等”能否要单独列出来。拓展这一部分,可以单独列出来。
田:包括概念的解析可以单独列出来,这里仅是对“全等”这个概念列一列。
关于函数单调性的写法
桂:先有一个实际背景。学生认为先一个100,再取一个200,也是任意的。难在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单调是局部概念,还一个是如何判断单调?有的学生说作图。有的说为了作图,而作图又是为了判断。如何理解?
张曜光:按照第二次会议体例,金华搞了教学设计。实践看,要求教师,学生必须是能够上得了的。是不是一定能展示得了。教学的底线是什么?把握的太多完成不了。选择太多也是不好的。
章:不要说支支节节的东西。
金:提出的问题太多。讨论“任意”这个问题。如何用数学语言表示是核心。为什么这个表示是核心。把看起来比较简单的东西搞复杂了。
章:概念的核心在哪里。用数学的语言表示的单调性。采取什么措施落实用数学语言表示函数的单调性。
陶:“任意”二字怎么出?
李勇:以“有人认为”方式出,然后让学生辨析。从反面提出来。
陶:苏格拉底式提问还是孔子的提问方式。要不要解决“任意”二字?如何解决?概念发生的过程如何处理?为什么要提出这个概念?这个概念描述的是函数的什么特征?描述时“任意”二字出不出?如何出?如何体现“少强加于人”。
李昌官:无限的事情,有限化。
张金良:学生要理解任意要慢慢过渡而来。无限与任意学生搞不清楚。曲线与方程也是取特殊值。取特殊点反面说明,就是多一些少一些。不取任意不行。
章:如果不用数学符号语言是不行的,只有用符号语言。到底怎么写。写的太庞杂,要瘦身,要更加简洁。
薛:非常实在。画龙也能教下来。知识性目标多了,隐性目标少了。问题设计太多。太累,抓住第一层次问题,分成几个方面。提第一层面就够了。
杭州:前面的一点就是田老师的那些?是不是要做,现在从教学层面来。重点是什么?重点如何落实,难点是什么?如何突破。把前面瘦身。操作问题成方快。让老师知道如何突破难点。
白:“度”把握的不好,仅是更多地体现第一次会议稿。落实第二次会议精神不够。“任意”未必是讨论的重点。
章:行为分析问题最大。
第二篇: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郭)
问题诊断分析,是教学中会遇到什么问题?
陶:概念教学的主要组成是否应该是:
为什么要定义这个概念? 必要性。
怎样定义这个概念(描述特征,完成刻画)? 合理性。
为什么这样定义是合理的,其他说法行吗?(不这样讲行吗?)
这个概念的重点在哪里?如何在教学中突出这个重点。
理解这个概念的难点在哪里?如何突破这个难点?
这个概念的核心在哪里?教学如何体现它的核心地位?
教学设计应该遵循: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注意加强数与形的结合,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加强与已经有知识的联系,等等。
教学过程要注意学生的活动,体验,尤其是学生的思维参与。
是否应该有别于教案。
关于桂思铭——向量运算
田:不知道,有没有这样考虑问题,接近学生的思维,平面一个点怎么表示,表示一个向量怎么表示?对应的是什么?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与学生最近的知识点是什么?与这个最近的联系在一起。与平面直角坐标系联系起来。
金:是否在评价设计当中进行“设计反思”,而不是“反思设计”。
提出的问题象郭老师的问题7,1比3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向量用两个基向量表示。本质上是用平面上的两个向量表示出来后就好办了。学生最大的问题是向量是怎么表示的。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