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记录如下: ① 实验操作 打开活塞a,滴加氯水,一段时间后关闭活塞a 吹入热空气一段时间后停止 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中溶液颜色明显变浅;B中有气泡,产生大量白色沉淀,沉降后上层清液为无色 开始时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继续滴加③ 打开活塞b,逐滴加入H2O2溶液 H2O2溶液,一段时间后,混合液逐渐变成橙红色 完成下列填空: (1)在进行操作①时,A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②吹入热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B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________。 (3)
装
置
C
的
作
用
是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上述实验可知,在此实验条件下,H2O2、H2SO3、Br2的氧化性强弱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操作③开始时颜色无明显变化,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1)A中溶液变为橙红色 Cl2+2Br===Br2+2Cl (2)吹出单质Br2 BaSO4 (3)吸收尾气
(4)H2O2>Br2>H2SO3 (5)H2SO3有剩余(或H2O2浓度小或Br与H2O2反应慢等,合理即可) 14.(10分)现有X、Y、Z三种元素,已知:
①X、Y均与Y的气态氢化物分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
②Z与Y可组成化合物ZY3,ZY3溶液遇KSCN溶液呈红色,向ZY3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ZY3溶液滴入沸水可得到红褐色液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此液体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填字母)。 A.光束通过该液体时形成光亮的“通路” B.插入电极通直流电后,有一极附近液体颜色加深 C.向该液体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无沉淀产生
6
2-
-
-
-
-
D.将该液体加热、蒸干、灼烧后,有氧化物生成
(3)X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与含1.5molY的含氧酸(该酸的某盐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一种强酸和一种氧化物。若有1.5×6.02×10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4)室温时,pH=5的HY溶液和pH=5的ZY3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分别是______________mol·L和______________mol·L。
解析:①X、Y均与Y的气态氢化物分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这说明X与Y分别位于同一周期的第ⅥA族和ⅦA族;②Z与Y可组成化合物ZY3,ZY3溶液遇KSCN溶液呈红色,说明Z是铁元素;向ZY3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Y是氯元素,则X是硫元素。
(1)氯元素的最高价是+7价,则氯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HClO4。 (2)将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可得到红褐色液体,该液体是氢氧化铁胶体,反应的离子方△3++
程式为Fe+3H2O=====Fe(OH)3(胶体)+3H。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则光束通过该液体时形成光亮的“通路”,A正确;氢氧化铁胶粒带正电荷,则插入电极通直流电后,阴极附近液体颜色加深,B正确;该胶体是由FeCl3水解得到的,含有Cl,则向该液体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有氯化银沉淀产生,C错误;将该液体加热、蒸干、灼烧后,有氧化铁生成,D正确。
(3)S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是SO2。SO2与氯的含氧酸的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强酸和一种氧化物,由于该酸的某盐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则该酸是氯酸,生成的强酸应该是硫酸,即S化合价从+4价升高到+6价。1.5mol氯酸参加反应,若有1.5×6.02×10个电子转移时,则1分子氯酸在反应中得到1个电子,因此氯元素的化合价从+5价降低到+4价,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电子转移为
。
(4)盐酸抑制水的电离,氯化铁水解促进水的电离,则室温时,pH=5的HCl溶液和pH10-1-9 -1-5
=5的FeCl3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分别是-5 mol·L=10mol·L和10mol·L
10
-1
-14
23
-
2-
-
-1
-1
23
个电子转移时,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1)HClO4
△3++
(2)Fe+3H2O=====Fe(OH)3(胶体)+3H ABD
(3)
7
(4)10 10
15.(12分)汽车尾气中CO、NOx以及燃煤废气中的SO2都是大气污染物,对它们的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1)氧化-还原法消除NOx的转化如下:
O3CO(NH2)2
NO反应Ⅰ――→NO2反应Ⅱ――→N2
①反应Ⅰ为NO+O3===NO2+O2,生成标准状况下11.2 L O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mol。
②反应Ⅱ中,当n(NO2)∶n[CO(NH2)2]=3∶2时,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________。
(2)使用“催化转化器”可以减少尾气中的CO和NOx,转化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NOx―→N2+CO2(未配平),若x=1.5,则化学方程式中CO2和N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________。
(3)吸收SO2和NO,获得Na2S2O4和NH4NO3产品的流程图如下(Ce为铈元素)。
-9-5
①装置Ⅱ中,酸性条件下,NO被Ce氧化的产物主要是NO3、NO2,请写出生成等物质的量的NO3和NO2时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Ⅲ的作用之一是用质子交换膜电解槽电解使得Ce再生,再生时生成的Ce在电解槽的________(填“阳极”或“阴极”),同时在另一极生成S2O4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已知进入装置Ⅳ的溶液中,NO2的浓度为a g·L,要使1m该溶液中的NO2完全转化为NH4NO3,至少需向装置Ⅳ中通入标准状况下的氧气________L(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结果保留整数)。
解析:(1)①在反应NO+O3===NO2+O2中,每产生1 mol氧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2 mol,则生成标准状况下11.2 L(即0.5 mol)O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1 mol。②反应Ⅱ中,当n(NO2)∶n[CO(NH2)2]=3∶2时,反应方程式是6NO2+4CO(NH2)2===7N2+4CO2+8H2O,在该反应中,NO2是氧化剂,变为还原产物N2;CO(NH2)2是还原剂,变为氧化产物N2,所以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8∶6=4∶3。(2)使用“催化转化器”可以减少尾气中的CO和NOx,转化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NOx―→N2+CO2(未配平),若x=1.5,则根据电子守恒及原子守恒,可得化学方程式为3CO+2NO1.5===N2+3CO2,化学方程式中CO2和N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1。(3)①在酸性条件下,NO被Ce氧化的产物主要是NO3、NO2,
4+
-
-
-
-1
3
-
2-
4+
4+
-
-
4+
-
-
8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原子守恒可得生成等物质的量的NO3和NO2时的离子方程式是2NO+3H2O+4Ce===NO3+NO2+6H+4Ce。②用质子交换膜电解槽电解Ce使得Ce
3+
4+
4+
-
-
+
3+
3+
4+
--
再生,再生时Ce失去电子,被氧化,所以生成的Ce在电解槽的阳极,同时在另一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S2O4,电极反应式为2H+2HSO3+2e===S2O4+2H2O。③已知进入装置Ⅳ的溶液中,NO2的浓度为ag·L,要使1m该溶液中的NO2完全转化为NH4NO3,则失电子数(5-3)aV是1000×mol。设消耗标准状况下氧气的体积是V,则得电子数是×2×(2-
4622.4(5-3)aV0) 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得1000×=×2×(2-0),解得V=243a。
4622.4
答案:(1)①1 ②4∶3 (2)3∶1 (3)①2NO+3H2O+4Ce===NO3+NO2+6H+ 4Ce ②阳极 2H+2HSO3+2e===S2O4+2H2O ③243a
3+
+
-
-
2-
4+
-
-
+
-
-1
3
-
2-
+
-
-
2-
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