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主要表现在一级市场上,股票市场还有宏观经济调节功能,公司价值评估功能,投资功能,社会进化功能等,这些主要表现在二级市场上。要使股市的这些功能都能得到充分发挥,就必须降低政府对股市的干预程度,提高股市经济自由化程度。股票市场属于“自我触媒系统”,它具有自我组织、自我调节、完善和自我扩张功能。所以在正常情况下,股市能自我调节和修复,不需要外界力量来调控股市,外界的过度作用和干扰都不利于股市的健康发展。 (四)调整上市公司股权结构 1.我国股市股权结构现状
我国股市目前的股权结构现状是股权过度集中,国有股占绝对控股地位。所有者结构失衡,股市内部控制和部分大股东“圈钱”现象严重。股权结构复杂多样,流通股于非流通股并存,其中流通股比例较低,非流通股比例过大。上市公司中,职工持股比例过低,而且逐年下降,上市公司内部没有建立良好的职工持股激励机制。由于各种原因,我国机构投资者比例低,数量发展缓慢。我国股市股权的不合理,限制了我国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影响了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 2.如何调整和优化我国股市的股权结构
首先,要转变观念,树立反垄断的意识。保持股市的开放性、竞争性。调整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其次,从多角度努力,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鼓励股东之间进行股权置换。吸引更多外资参与股权改革,建立国有股、法人股转让市场。对国有股进行适量的转换,将适量的国有股转换成优先股。最后,循序渐进实施股票全流通制度,彻底解决股市股权分割难题。 (五)建立和完善我国证券市场体系 1.构建多层次的证券市场体系
构建多层次的证券市场体系,培育国际一流的证券市场一直是我国证券发展的长期目标。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缺乏明确的市场分工机制,证券市场资源使用效率低,资源浪费情况明显。为了应对世界经济发展全球化、一体化,我国的证券交易必须实现机构重组与分工。努力建立独立的创业板市场,推动新的经济发展浪潮。规范和发展场外市场交易,完善多层次的场外市场体系。 2.解决阻碍证券市场扩大发展的实际问题
首先,要构建统一便利的经济信息披露平台,做到信息披露达到国际标准。
12
提高信息质量,规范信息审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信息披露的法律责任。其次,建立对应的多层次证券市场监管体系。我国证监会及其下属分支机构应该将工作重心放在证券市场的建设、战略规划和法律监管上。向投资者提示各类投资风险,加强上市公司管理,增强券商上市指导、承销和保荐的责任。最后,加大违法处罚力度,细化市场监管和执法项目,提高监管水平,加大宣传力度,向投资者宣传投资保护意识和监督意识。完善交易设施和条件,提供税收优惠等。 (六)建立地方性证券市场 1.我国建立地方性证券市场的前提
我国的证券市场虽然发展起步晚,但是到目前为止,已经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国际性证券市场。但是证券市场结构单一,只有全国性的证券市场,没有建立地方性证券市场。单一的全国性证券市场已经不符合我国的国情,满足不了我国众多企业对证券市场的需求。因为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现在企业众多,现在为止,我国大型企业总数已经超过了一万家,几乎每年都有一些新兴企业和外资企业陆续建立。而且在我国,地方性企业占据了绝大多数,所以,我国有条件建立地方性证券市场。 2.建立地方性证券市场的意义
为了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经济全面发展,有效发挥证券市场、资本市场的作用,推动乡镇经济的发展。就应该快速建立地方性证券市场和资本市场。借鉴已有大型证券市场的经验,推进地方企业上市进度,有力促进国企改革和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地方性证券市场具有以下实际意义:第一,有利于实现地方企业产权重组和转让,实行资本经营。第二,地方性证券市场的产生可以为乡镇企业开辟直接融资渠道。第三,有利于地方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第四,有利于推动市场经济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四、对我国股市发展远景的规划
(一)确定股市长期发展目标 1.确定我国股市长期发展目标的意义
我国快速的经济增长可以成为推动我国股市增长的推动力,但是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可能会出现泡沫,而且股市内部结构不合理也会阻碍股市长期健康发展。
13
要想长期保持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就必须保持我国股市的长期健康发展。政府和投资者应该共同努力把我国股市建造成为一个具有长期投资价值、法律监管严格、同股同权、开放式、多层次、以现货交易为主其他交易为辅的国际化一流水平的股票市场。
2.制定出合理的股市长期发展规划
首先,应该明确把握股市在经济中地位与作用,使股市具有长期投资价值,股市不能长期过度投机,应该做到长期投资,减少金融风险,维护经济秩序。其次,吸引机构投资者。发展投资基金,对机构投资者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再次,改善和优化交易条件。提高交易速度,使交易变得更灵活,加快股市信息传递速度。最后,加强股市监管,严格按照市场机制运行股市,发挥竞争机制作用,贯彻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 (二)降低机构投资者投资的限制
在我国对于机构投资者并没有确切的定义划分,一般情况下,拥有市场竞争势力的投资者都可以看作机构投资者,其他则为非机构投资者。与中小投资者相比,机构投资者有很多优势,一般来说,机构投资者不仅拥有充足的财力,可以对证券价格产生影响,机构投资者还掌握着市场中交易者的信息分布,有明确的投资理念,强烈的市场认同感,参与股市分析等。为了扩大股市整体的交易量,就必须降低对机构投资者的投资限制,增加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实现投资利益最大化。另外还应该允许机构投资者参与证券市场治理,目前,我国证券投资几经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单只基金持有一家上市公司股票市值总额不得基金资产净值的10%,这样严格的限制打击了机构投资者参与投资的积极性。
逐渐适度的开放社保基金、保险基金投资于证券市场的限制,明确规定机构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的权利与义务,建立专门对应机构投资者的激励机制。逐步放宽社保基金、保险基金、企业年金的投资限制,吸引境外投资者,培育对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带来长期投资收益感兴趣的机构投资力量。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完善资本市场整治环境,强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及财务会计制度。确保股东享有对公司信息的知情权,加大对市场操纵、恶意炒作密谋的监管与惩处力度。
14
(三)允许商业银行参与股市投资 1.商业银行参与股市直接投资的可行性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经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我国经济发展也受到了巨大冲击。近几年来,股市低迷,成交额逐年萎缩,沪深股票指数长期低位运行,大量股票价格持续下跌。股票市场是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股市能通过自身的融资效应、财富效应等功能来对实体经济发挥积极作用,在我国,大型商业银行都是国有控股银行,大都是分业经营,国家不允许商业银行资金直接参与股市投资。1995年,我国《银行法》第43条规定:“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和股票业务”。1997年6月,人民银行也下发了《关于禁止银行资金违规流入股票市场的通知》。当时颁布这些法规是为了降低银行系统风险,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但发展,国内经济形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禁止银行资金参与股市投资已经不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利于银行业转型,我国商业银行应该逐渐向混业经营转型。
再者,商业银行经营项目众多,投资品种也很多,股票交易只占其中的很少一部分,股票交易的风险远远低于其他金融衍生品的风险。适量的参与股市投资,并不会增加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积累,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应该向世界第一的水平而努力,为此就更应该改革我国现在的银行制度,允许商业银行参与股市投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允许商业银行自有资金参与股市投资。此举可以加快商业银行的金融市场业务发展速度和理财业务速度,从而推动商业银行健康安全转型。 2.商业银行参与股市直接投资的意义
商业银行参与股市直接投资是我国商业银行向前发展的迫切需要,顺应经济改革的大潮,我国银行也开始经营模式转型,银行和股市间的关系应该更加紧密。一直以来,我国银行对股市的影响较小,因为银行没有参与股市投资,央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对股市产生的影响较小甚至几乎没影响,然而财政政策可以对股市产生很大影响。所以商业银行应该参与股市投资,刺激长期低迷的股市。向股市中注入适量的流动资金,从而达到对经济宏观调调控的目的。商业银行参与股市投资可以促进我国证券市场进一步发展壮大,银行的资金也可以满足
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