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对称》(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各位评委,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数学下册《对称》。 下面我从八方面进行说课。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交流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京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中的内容,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对称性质的事物很多,学生对于对称现象并不很陌生。学生已经认识了前后、上下与左右,认识了简单的平面图形等内容。本小节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直观感知实物与图片的对称性。通过学习,学生既可以了解轴对称现象在生活中的普遍性,又能提高数学欣赏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是学生后继学习相关内容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物体的对称现象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轴对称图形概念还比较陌生。轴对称现象是学生新接触的一个教学内容,学生具备初步的几何识别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本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有时学生对图形的特点能看出来,但是表述不清。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活泼好动是他们最大的特点。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重点)
2、经历折一折,画一画的操作实践活动,在反复感知中形成图形表象,发展学生空间观念。(难点)
3、感知欣赏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美。 五、教法、学法 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采用以探究发现法为主,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为辅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学法:
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操作实践等学习方法,在活动中获得知识经验和技能。 六、教学流程 以下是我的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引思。
师:谈话引入:同学们,我昨天到眼镜店看到了一副眼镜,请大家帮我看一看,我要不要买呢?(用课件出示一副不对称的眼镜图片) 学生汇报:不买,因为两边不一样,不对称。
师:大家都说眼镜不对称,到底怎样才是对称的呢?可以用手比划一下。 生:比划两边大小一样就是对称的了。
师:看来眼镜我得选一个对称的才行。感谢同学们,真会出主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对称”的数学知识。板书:对称
(从生活现象引入教学,让学生初步感知不对称与对称的事物“老师让孩子帮助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出主意)这样最能引起孩子的好奇心,学生纷纷自觉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每一个孩子都想急于表现自己。所以都在进行认真专注的思考。通过观察他们很快发现了眼镜的左右镜片的不对称,从而找到问题解决的答案,这样就很自然的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学习有关“对称”的知识。这样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开拓学生的思维,还发展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引导学生感受美、鉴赏美、领悟美,达到情境(景)交融的教学效果。)
二、 实践探究,形成概念。(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1初步形成“对称”概念。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给学生一个探究性的学习天地。教师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通过自主发现的方法进行学习,进行设疑,完成了学生自主探究的一个自主发现问题——自主研究问题——自主解决问题——自主应用知识的过程。)
所以我安排了以下三个环节(说一说、折一折、剪一剪)
◆说一说(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设想、验证的方法试着描述对称图形的概念。) 师:春天来了,同学们都喜欢外出放风筝,风筝的图形有蜻蜓、燕子、蝴蝶的等等,它
们有什么共同点呢? 生:它们都是对称的。
师:通过观察,你们觉得它们是对称的,但是是不是真的对称?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来验证一下呢?(以蝴蝶图为例)
生:同桌商量想办法然后来回答。可以把图形对折比一比看对折后的图是不是叠在一起,如果叠在一起就是一样的。
师:在学生回答时总结出学生操作验证的过程,并且帮助学生组织语言。 板书:沿一条直线——对折——完全重合——对称图形
师小结: 想要验证一个图形是不是对称的,可以把图对折后看两边是不是完全重合,如果完全重合此图是对称的,没有完全重合就不对称。
◆折一折(让学生试着用对折的方法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对称图形,边做边说原因。其目的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师:还有其它的图形它们是对称图形吗?请你选择一个来验证。(以蜻蜓图为例)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生:到前面边操作边说明图形是不是对称图形。我把蜻蜓图对折后它的两边完全重合了,蜻蜓图是对称图形。
师:他回答的太好了,谁来验证燕子图是不是对称图形?
生:判断一个图是不是对称的,可以把这个图对折后看两边是不是完全重合,我把燕子图对折后看到它的两边完全重合了,所以这个图是对称图形。
师:我这儿还有一个图形,紫金花形图片 : 它是对称的吗?用对折法试一试。 (生:示范对折后,不能完全重合,它不是对称的) ◆ 剪一剪
师:猜猜老师的图是什么?(出示剪纸对称图形的一半) 生:猜一猜。(飞机、金鱼、花篮、葫芦 )
师:你们也想剪出这么漂亮的对称图形吗?如果你来剪有好办法吗? 生:试着剪一个对称图形。
师:示范剪对称图形衣服的过程。总结出过程:折——画——剪 生:再剪一个对称图形,展示。
(叶澜教授曾在新基础教育课题实验中提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
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最终要落实到个体的学习行为上,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进而内化为己有,在学习实践中逐步学会学习。
本课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轴对称图形的这一特征,安排了说一说、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在新授时并没有采用传统的灌输手段,而是把学生看作是课堂的主角,让学生通过观察平面图形的特征,大胆地加以猜测,说出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并通过小组动手操作来验证它们为什么是对称的,采用对折的方法来折一折,让每位学生都参与活动,从只重视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注重学生活动的课堂生活,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的空间和活动的余地;在对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点,通过操作发现图形的两边是完全相同的,这时教师就引入“完全重合”,让学生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