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资料参考
中山市高三级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文科地理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姓名、统考考号、座号和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第I卷共22小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必须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第II卷则用黑色的钢笔(或签字笔)按各题要求答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3.考试结束时,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4分)
一、单项选择题(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 合题目要求)
红石滩景观是指岩石表面因覆盖藻类而呈现出红色。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四川西部、云南北部、西藏东南部和南部,海拔一般在2000~4000米之间。研究发现,红石上的藻类属“约利橘色藻”,依附生长于没有泥沙附着的“新鲜”、“干净”的石块表面,而有泥沙附着的石块上往往有地衣和苔藓生长,不会生长橘色藻。据此完成1-3题。 1.适宜红石滩景观的藻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是
A.温暖潮湿
B.低温潮湿
C.低温少雨
D.高温多雨
2.大面积的红石滩景观存在
A.河谷低地
B.高山冰川
C.悬崖峭壁
D.背风峡谷
3.红石滩景观中石块的来源与某一自然灾害有关,该灾害可能是
A.地面塌陷
B.地震
C.滑坡
D.泥石流
word格式整理
专业资料参考
泥石流可分两种类型:一种是泥石型,石头里面有大量的泥土,当泥石流停止时,有许多泥沙与石头混在一起,或者留在石头表面;还有一种是水石型,这种泥石流暴发时,石头多,泥沙少,途中还有大量的清水加入,当泥石流停止时,泥沙尽去,石头独留,这种泥石流过后,会在河谷中堆积和铺展起满河满谷的大大小小的表面干干净净的石头。
显然红石滩只能出现在暴发水石型泥石流的河谷。水石型的泥石流分布在哪里呢?只能分布在有雪山和冰川的地区。这样的地区因为古冰川和现代冰川的活动,往往沉积了大量冰碛物,冰碛物中埋藏大量的石头。
word格式整理
专业资料参考
扎日南木错位于藏北高原南部高寒草原地带,湖水蔚蓝,透明度好,水生生物只存在湖体局部地区。读扎日南木错等深线分布图,据此完成4-5题。 4.适合水草和藻类生长的水域位于
A.西南部
B.西北部(水浅,热量条件好)
C.东北部
D.东南部
5.枯水季节湖泊水域面积最大的地点是
A.甲 (水最深) B.乙 C.丙
D.丁
地冰花也称“霜柱”,它从泥土慢慢长出来,顶部总会带点泥土。地冰花向上伸长,形成的枝条有粗有细,像金针菇一样,景色十分喜人。读图完成6-8题。 6.产生地冰花的土壤
A.土质疏松,孔隙一定要大 B.土质松散,含水量较大 C.温度高,水汽含量少 D.温度低,水汽含量少
7.地冰花最有可能分布在
A.闽南地区
B.华北平原 D.宁夏平原
C.三江平原
8.最有利于形成地冰花的天气条件是
A.持续低温降水
B.多云而微风的夜晚
C.地表温度高于0°C D.晴朗而风静的夜晚
这种现象的形成大致是因为该地雨水较多,泥地里雨水积蓄的多,遇上这近期的气温降
至零度以下,天气转晴后,地表蒸汽升腾而出,瞬间就被外界低温凝固。一般来说,霜柱通常可生至几厘米长,但也可以超过十厘米。
风沙运动是造成流动沙丘土壤风蚀量在不同坡向上差异的原因。下图是6月份雅鲁藏布江山南宽谷流动沙丘不同坡向的土壤风蚀状况统计图。沙丘呈南北走向,与河谷主导风向垂直,风向变化是流动沙丘由风蚀作用向风积作用变化的主要原因,风蚀记为负值,风积记为正值。读图完成9-11题。 9.图示6月份
A.沙丘顶的高度不断升高
B.6月26日西坡是迎风坡(西坡为正值,风积为背风坡) C.6月11日东坡是迎风坡(东坡为正值,风积为背风坡)
word格式整理
专业资料参考
D.6月下旬风向发生变化(6月21日-26日东西坡风蚀和风积发生了变化)
10.风力最大的日期是
A.6月5日
B.6月16日
D.6月24日
C.6月11日 (东西坡风蚀和风积深度最大)
11.6月份该地沙丘移动呈
A.向西趋势 C.向南移动
B.向东趋势 (西风日数多) D.向北移动
位于贵州省东南部的石桥村位于喀斯特山区,被誉为“中国国纸之乡”,至今保持古
法造纸的手艺。村民们利用当地构树皮和清澈的溶洞地下水,经过数十道工序制造出高质量的古籍修复专用纸和国画专用纸。2006年皮纸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此完成12-14题。 12.石桥村古法造纸最基础的条件是
A.独特的自然条件 B.充足的原料供应 C.广阔的市场需求 D.廉价的劳动力
13.石桥村生产的白皮纸质量高,但是产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成本高
B.水资源减少
C.手工制作
D.森林减少
14.石桥村古法造纸术得以继承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工艺改进
B.原料替换
C.生态环境改善
D.政策扶持
位于青海省的塔拉滩是高寒干旱沙质草原地区,该地区有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太阳能发电基地,基地内创造性地引入“牧光互补”模式,即太阳能电池板上层光伏发电,下层种植牧草,实现光伏发电带动生态环境建设。据此完成15-16题。 15.实施“牧光互补”主要依赖于
A.平坦的地形
B.科技的进步 D.干旱的气候
C.良好的产业基础
16.“牧光互补”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是
word格式整理
A.提高地表温度 C.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B.提高空气质量 D.增加大气降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