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技术交底标准表格模板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6 6:19:4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Word格式

技术交底记录 (表C2-5) 编 号 工程名称 分部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贵州省清镇市职教城乡愁园旅游项目--碧霞池周边项目 基础部分 湖北南峰古建工程有限公司 分项工程名称 交底日期 钢管桩 2017年3月1日 交底内容: 施工概况、施工准备、施工工艺、质量保证、安全保证及防范措施 一、施工概况 1、钢管采用无缝钢管,所用钢材为Q235-BZ钢;钢管桩平直,两端截面平整,并与桩轴线垂直,钢管桩外径尺寸在允许误差范围内,且在进场施工时应先将钢管一端加工封闭成笔尖状,这样既可封闭又便于入土;钢管桩制作完成后,在桩顶和桩尖标以不同的记号,予以区分;钢管桩表面作除锈处理,对于桩顶至桩顶以下25m范围内钢管桩表面进行涂料防腐,涂料采用725L-H53-9环氧重防蚀涂料(ZF-101刮涂型),共两道,第一道干膜厚度为100μm,第二道干膜厚度为500μm; 2、钢管混凝土桩中浇筑混凝土强度为C30,混凝土抗渗等级为P6,采用无收缩水泥配制;钢管混凝土桩中混凝土在施工挖土割桩前浇筑,施工时,考虑桩内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其顶部逐渐下降300~450mm的影响,钢管混凝土桩浇筑混凝土前,应先浇筑0.1m??的水泥砂浆。 二、施工准备 2.2机具准备 进场后,对中、小型机具将按进场计划分批进场,设专人对其维修保养,并使所有进场设备均处于最佳的运转状态。 2.3材料准备 我公司将根据各专业工种的提料单,及时报送甲方验收、备案,并落实有关其他材料供应商报甲方审批,同时进行由我公司组织的采购工作,及时组织前期的周转材料进场,以确保顺利施工。 2.4人员准备 开工之前3天,所有施工管理人员将全部就为,而施工人员将根据现场需要分批进场,并在公司内部备足各类专业的施工操作人员,配备架子工20人,普工20人。 三、施工工艺 具体施工工艺如下:搭设平台及钢管桩的固定扶助支架设施——放线定位——吊机转运桩—-— 完美整理

Word格式

人工配合长臂挖机下桩——混凝土浇筑。 3.1 搭设平台及钢管桩的固定扶助支架设施 本工程脚手架根据该水域的地质情况、平台支撑钢管桩的固定、扶助施工要求,选择满堂红脚手架搭设形式,以满足钢管桩在施工过程中支撑、固定的需要。故本工程材料采用直径为48mm,壁厚3.25mm,单根长度为6米的钢管 ,扣件采用了直角死扣,活动扣、和直筒扣件三种 3.1.1、脚手架立杆设置为1米*1米方格网布置。 3.1.2、脚手架搭设纵横杆间距为1米*1米,从岸边向池中延伸根据深度调整纵横杆加固层数,水面以下部分用潜水员下潜水中进行加固。 3.1.3、当水深超5米工人无法搭设时,先在水上制作成5米*5米的脚手架方格笼,再由吊车或长臂挖机吊入水中和已搭好的脚手架部分进行拼接,水上施工人员用扣件、钢管进行连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水下岩石由于坑洼不平,部分有的倾斜,导致脚手架方格笼的部分支撑立杆悬空,需用潜水员水下加接立杆保证稳固的支撑在基岩面上。 3.1.4、脚手架每隔6-10米因用潜水员沿架纵横方向设置剪刀撑一道,剪刀撑与平台面成45度-60度角。 3.1.5、为防止脚手架被水浪冲击引起晃动,采用Φ17.5钢丝绳锚固在两边的瞧石上. 3.1.6、施工过程中随时检查脚手架的安全性,并及时进行维护。 3.2.放线定位 3.2.1建筑坐标系的建立 为便于施工中测量数据计算,需要建立建筑坐标系,根据业主提供的坐标点,建立坐标系。 施工中的数据计算,放样工作均应以此坐标系为依据。 3.2.2控制点的建立 先用全站仪根据业主提供的坐标点放出固定控制点,并在场地上做好相应加固措施,并定期(一星期左右)复测一次。 控制点的做法为用2m长钢管打入地下,地面上留200mm,采用混凝土包裹稳固,并在控制点外砌500mm高砖墙,中间浇捣素混凝土至控制点面并在砖墙上加盖,防止垃圾等杂物进入。 3.2.3定位放样 根据施工图纸上钢管桩的定位坐标,在施工现场采用全站仪放样在搭设的脚手架上,并做好标记,在下桩时因随时观察是否偏移,及时调整。 3.3.吊机转运桩 在无缝钢管到达现场后,施工人员应第一时间检查其是否符合要求,证明文件是否齐全,有无 完美整理

Word格式

瑕疵等,并上报监理单位验收合格后,开始组织工人进行加工,将钢管一端加工封闭成笔尖状并在钢管桩表面作除锈处理,作好相应记号后,采用8T吊车吊至20T自卸汽车后转运至施工现场,运距为3公里;汽车到达施工现场后由25T吊车根据施工图纸将钢管分类下至现场。 3.4.人工配合长臂挖机下桩 无缝钢管运至现场经监理验收合格后,即可开始下桩,下桩方法采用人工配合25T吊车或18米长臂挖机下桩;由于七曲桥位于池中心部位,25T吊车或18米长臂挖机均转运不到,故在现场临时采用建渣回填方式修建一条长70米宽6米的施工便道(附图2),以方便吊车及18米长臂挖机将钢管转运至七曲桥并打压,在施工完后将回填建渣挖来回填瑞云堂基础,在修建瑞云堂便道时,由于在回填时有部分钢管桩要被覆盖,故覆盖部分钢管桩采用钢板帽(附图1)将其保护,使其内部不进建渣。测量人员在复核基点无误后,即可下桩,下桩时由工人在钢管周围支撑及固定桩位,缓慢下桩,在下桩过程中测量人员要随时观察桩的偏移情况,及时通知下桩人员,当桩下到池底时即用长臂挖机垂直击打直至挖机击打不下沉为止,当长臂挖机击打不到的地方采用人工交换击打,直至击打不下沉;下桩完成后施工人员应设置水准点每天观察桩身沉降数据。 3.5.混凝土浇筑 3.5.1钢管混凝土桩中浇筑混凝土强度为C30,混凝土抗渗等级为P6,尽可能用无收缩水泥配制。 3.5.2钢管混凝土桩中混凝土应在施工挖土割桩前浇筑,施工时,应考虑桩内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其顶部逐渐下降300~450mm的影响。 3.5.3钢管混凝土桩浇筑混凝土前,应先浇筑0.1m??的水泥砂浆。 四、质量保证措施 4.1 测量定位质量保证措施 对施工测量及精度要求,应符合标段施工技术规范及现行有关规范的规定。 1、施工前必须建立测量控制网。对建设方提交的基线、基点及高程点进行复测,并办理签证手续。 2、补充施工需要的中线桩及水准点。 3、对基线、基点及高程点采取特殊措施加以保护,并定期复测;施工的主要控制桩志均应稳固可靠,并保留至工程结束。 4、使用的测量仪器、器具必须在检定的周期内,施工中定期进行自检校验。 5、施工中各阶段的测量放样,应在道路附近适当位置设立加密控制点,使用前应先进行复测,闭合误差在规范容许的范围之内,控制点须加以保护。 6、施工过程应做好测量记录,并由技术负责人复核测量数据。 完美整理

Word格式

7、工程完工,对施工过程的测量数据进行整理,绘制测量总平面图。 4. 2 钢管桩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严格按设计图纸要求及工程基线、轴线进行桩的测量定位,经复核无误后才能进行桩的施工。 2、成孔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孔内的泥浆指标,泥浆顶的标高应始终高于地下水位或河水水位至少1.0m。 表9-1 泥浆性能指标表 性质 比重 粘度 一般地质 1.05~1.20 16~22 松散易塌地质 1.20~1.45 19~28 3、钢管桩施工期间应经常检查桩的平面位置及倾斜度,确保桩位准确及桩孔垂直。 4、钢管制作应符合设计尺寸,管体应完整牢固,并采用垫块保证钢管有适当的保护层。 5、水下混凝土灌注应严格按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施工,应尽量缩短浇注时间,坚持连续作业。 4. 3 钢管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检验和试验 ①每批使用的钢管应附有生产厂家的合格证明书,并标示批号和出厂检验的有关力学性能试验资料。 ②运到工地的每批钢管都须按相关规定进行抽样试验,所有试验结果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2.防护与储存 ①钢管应存储在高于地面的平台、垫木或其他支承物上,并尽量保护它不受机械损伤和不暴露在可使钢管生锈的环境中。 ②所有存储的钢管都要按公司质量体系程序文件要求进行材料的可追朔性标识。 ③钢管必须按设计要求弯曲,除非监理工程师另有许可,所有钢管均应冷弯。 3.钢管加工 ①钢管的表面应洁净,使用前应将表面油渍、漆污、锈皮等清除干净;钢管应平直,无局部弯折。 ②钢管的截断与弯折必须由在工地的加工车间进行。 ③钢管的加工成型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要求。 4、钢管的安装 ①钢管应按图纸所示的位置准确地安装,并用标准的支承将钢管牢靠地固定好,使其在浇筑过程中不致移位。不允许将钢管放入或推入浇筑后尚未凝固的混凝土中。 完美整理

Word格式

②任何构件的钢管安装后应如实填写质量检验表,并需经监理工程师检查批准后才能浇筑混凝土。 五、安全防范重点 本工程的主要施工项目钢管桩,因此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安全防范的重点包括: 5.1、吊桩施工过程的机械事故。 5.2、防止长臂挖机下桩移动发生倾覆事故。 5.3、防起重伤害事故。 5.4、防漏电、触电事故。 5.5、防环境污染。 5.6、防风、雷击破坏事故。 5.7、钢管在转运过程中应注意过往车辆。 5.8、钢管在吊装过程中应有吊车指挥。 六、安全保证措施 1、各类驾驶员、各类机械操作员,必须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对驾驶员、机械操作人员定期进行《安规》教育。 2、严禁酒后驾驶、操作机械,禁止机械超负荷和带“病”运转,并坚持“三查一检”制。 3、机械作业的指挥人员,指挥信号必须准确,操作人员必须听从指挥,严禁违令作业。 4、起重作业应严格执行《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和《建筑安装人员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中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5、使用钢丝绳的机械,在运行中禁止人员跨越钢丝绳,用钢丝绳起吊、拖拉重物时,现场人员不得站立于绳索端头,并对钢丝绳进行保养,检查更换。 6、对机械设备定期检查,对查出的隐患按“三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并制定防范措施,防止发生伤害事故。 审 核 人 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

完美整理

交 底 人 接 受 交 底 人

搜索更多关于: 技术交底标准表格模板 的文档
技术交底标准表格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irg73xc8h2mdyx423a46cyp27lz4y01bsc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