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第五课
《绿色小卫士》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垃圾对生活环境、生产以及生活的影响。②掌握变垃圾为宝的知识。③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④垃圾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⒈产生环境危机意识。 ⒉树立环保意识⒊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①激情 ②观察了解 ④体会 ③交流 教学准备
课前请学生调查了解所在地的水源污染以及其它环境污染。 一、谈话激情并揭题
同学们,你们看到过生活污水或者其它污水流到小溪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是啊,我们随意地破坏生态环境,最后必将得到大自然的报应。所以,我们要从我做起,做绿色的小卫士,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板书课题。
二、“变垃圾为资源”
1、展现几个课文开头的几个场景。
1
引导大家回忆是否亲身经历这种场景,“审判垃圾”,引发思考:你对乱放垃圾的感受?乱放垃圾有哪些危害?谁应该对此负责?错不在垃圾本身。
2、垃圾产自何处?每个家庭都是一条“盛产”垃圾的生产线。你家一天生产多少垃圾?填写统计表。
垃圾真的是废物吗?做垃圾分解小实验(三天后课堂交流):你观察到了什么?哪些废弃物分解了?哪些还没有分解?
3、我们应该怎样处理?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学习一则小资料。 认识垃圾回收的标记; “为学校的垃圾分类”; 三、“污染源的包围圈” 1、“惨痛的教训”
通过日本、中国一些事例来呈现。 2、你知道水污染还能造成哪些危害吗? 交流课前收集到的资料。 3、“你知道吗?” 生活污水超过工业废水。 4、理解“垂钓”漫画
看到这幅漫画,你有什么感想? 补充一些地方出现的下酸雨等状况。 5、说说身边的污染
2
在你的身边还存在哪些污染?造成了哪些危害?(注意正确理解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冲突)
完成相关作业。 四、谈感受
同学们今天的通过学习我相信你有很多感受。你能谈出来我们共同分享吗?
小结:是啊?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