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表 章节 第一章 课题名称 三维目标 课时 第4课时 备课人 二次备课人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初步认识一种溶积精密的仪器——容量瓶。 2、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和应用。 3、学会配制溶液过程的误差分析。 重点目标 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和应用。 难点目标 配制溶液过程的误差分析 导入示标 【回顾】回忆上一节课学习的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和计算 【练习】配制100 mL 1.0 moL/L 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是多少? 【学生】抽查学生完成,检查其学习情况。 【教师】今天我们实验室需要100 mL 1.0 moL/L 氯化钠溶液,应该如何配制呢? 【学生】讨论3分钟 【活动】抽取小组代表,说出他们的想法。 【学生】称取29.3g的氯化钠固体,放到100mL烧杯中,加蒸馏水至刻度线,充分搅拌,使其溶解。 【教师】你们觉得此方案可行吗?烧杯是一个粗略的仪器,100mL的刻度线并不一定精确。要想准确的配制100 mL 1.0 moL/L 氯化钠溶液,我们必须要使用一种新的仪器——容量瓶 目标三导 学做思一:容量瓶长啥样? 导学:每一个小组发放一种规格的容量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它的外形,以上面的标示,之后,小组派一个代表说出你观察到什么。 导做: 【观察】2分钟。 【活动】抽取小组代表,说出你观察到什么 【学生】容量瓶的外观为长颈梨形,瓶身上标明有规格和温度,长颈上有刻度线。 【教师】容量瓶有不同的规格,100mL、250mL、500mL、1000mL。当我们需要配制90mL溶液时,我们就要选择100mL的容量瓶。 长颈上的刻度线表示当溶液的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平时,溶液为标示的容积。温度则表示在此温度下时,才为标示的容积,溶液体积才不会有偏差。 导思:(学生总结) 一、容量瓶 1、用途: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2、规格:100mL、250mL、500mL、1000mL 3、刻度线:当溶液的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时,则为容量瓶标注的体积 4、温度:在此温度下时,才为标示的容积,溶液体积才不会有偏差。 学做思二:如何配制100 mL 1.0 moL/L 氯化钠溶液? 导学:阅读课本16页的具体操作步骤,并结合图1-19的示意图,仔细观察。 导做: 【自学】5分钟。 【提醒】在使用容量瓶之前,必须检漏:加水,倒立,观察是否漏水; 正立,瓶塞旋转180°,倒立,观察是否漏水。 【活动】举手回答,让学生上台操作。 【教师】给予学生一定评价和鼓励 导思: 操作步骤: 1、检漏:加水,倒立,观察是否漏水; 正立,瓶塞旋转180°,倒立,观察是否漏水。 2、计算;3、称量;4、溶解;5、冷却转移;6、洗涤;7、定容; 8、摇匀。 注意事项: ①溶解步骤中必须要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再容量瓶中进行,因为容量瓶不能作为反应容器。 ②溶液冷却之后才能转移到容量瓶中,因为容量瓶上标示的温度为20℃。 ③转移溶液时要用玻璃棒引流,其中玻璃棒要深入刻度线以下。 【过渡】在配制一定浓度溶液的过程中,常常会有一些错误的操作,那么这些错误的操作对溶液的浓度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下面我们就对这些错误的操作进行误差分析。 学做思三:误差分析 导学:请思考一下问题: 1、转移溶液时,少许溶液溅出,最后配成的溶液中溶质如何变,溶液体积如何变,溶液的浓度如何变? 2、转移之后,未对烧杯和玻璃棒进行洗涤,最后配成的溶液中溶质如何变,溶液体积如何变,溶液的浓度如何变? 3、容量瓶有蒸馏水,对溶液浓度有何影响? 导做: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抽取学生代表进行回答 【教师】在对操作进行误差分析时,主要看这个操作对溶液的溶质、溶液体积有何影响,自然就得出,对溶液浓度有何影响。 导思: 在对操作进行误差分析时,主要看这个操作对溶液的溶质、溶液体积有何影响,自然就得出,对溶液浓度有何影响。 应用: 1、定容时水加多了,用吸管将多余的溶液吸出,对溶液浓度有何影响? 2、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下降,对溶液浓度有何影响? 3、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下降,再加水至刻度线,对溶液浓度有何影响? 4、定容时,若府视刻度线,对溶液浓度有何影响? 5、定容时,若仰视刻度线,对溶液浓度有何影响? 达标检测 7.已知某饱和氯化钠溶液的体积为V mL,溶液的密度为d g/cm,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溶液中含NaCl的质量3为m g。 (1)用w表示该温度下NaCl的溶解度为________。 (2)用m、V表示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3)用w、d表示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8.将4 g NaOH溶于________g水中,可使溶液中H2O与Na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0∶1,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若测得该溶液的密度为1.1 g/cm,则该溶液体积为________,溶液中c(Na)为________ 反思总结 1.知识建构 3++m (浓)w(浓)=m(稀)w(稀) 或m1w1=m2w2 c(浓)V(浓)=c(稀)V(稀)或c1V1=c2V2 迁移练习 完成同步解析13-16页作业
教案表 章节 第一章 课题名称 三维目标 课时 第1课时 备课人 二次备课人 气体摩尔体积 1、了解影响物质体积的主要因素。 2、了解气体摩尔体积概念。 3、掌握气体摩尔体积的有关计算 重点目标 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和相关计算 难点目标 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和相关计算 导入示标 【回顾】学生默写上节课所学习的公式 【教师】目前,我们已经学习了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物质的质量联系起来的公式。然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气体物质,测量体积更方便,所以对于气体往往测量气体体积,那么气体体积与物质的量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目标三导 学做思一:气体的体积与物质的量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导学: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3页科学探究 【教师】初中我们学习过电解水实验,知道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你们还能记得起来它们的体积比是多少吗? 【学生】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 【提问】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是多少呢? 导做:阅读13页科学探究的表格,并完成,大胆的说出你的发现。 【学生讨论】2-3分钟。 【教师】帮助和引导学生 【活动】举手回答,让学生上讲台表达 【教师】给予学生一定评价和鼓励 【补充】学生会发现,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氢气和氧气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换句话说,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1moL氢气和氧气的体积相同,这是我们通过实验和相应的计算观察出来的,这个结论可靠吗? 【学生】不可靠 【教师】请同学们看到14页这张表格,它告诉了在标准状况下,氢气和氧气的密度,然后分别计算出它们1moL时的体积。现在请同学们动手算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在标准状况下,1moL氢气和氧气的体积非常相近,约为22.4L。 【提问】你们是否会认为1moL任何物质,它们的体积都相等呢? 【教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计算1moL固体或者液体的体积,同样,也告诉了在一定条件下,它们的密度,你们又发现什么了? 【学生】在相同条件下,1moL固体或者液体的体积是完全不一样的。 【教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想要知道答案就阅读下面5段内容。 【学生讨论】2-3分钟。 【教师】帮助和引导学生 【活动】举手回答,让学生上讲台表达 【教师】给予学生一定评价和鼓励 导思:(学生总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