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分子的特性
5.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以上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B.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C.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了变化 D.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氧化物 【答案】B
【解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A. 反应前后碳元素、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错误;B. 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正确;C. 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错误;D. 反应物中无氧化物,生成物中有氧化物,错误。故选B。
6.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采用将其中的一种金属分别放入另外两种金属的硫酸盐溶液中的方法进行实验,得到三种金属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点燃
A.乙、甲、丙 B.丙、甲、乙 C.乙、丙、甲 D.丙、乙、甲 【答案】B
【解析】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丙→甲,说明金属活动性顺序是丙>甲,甲→乙,说明金属活动性顺序是甲>乙,所以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丙>甲>乙,故选B。
7.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滤或加热均能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肥皂水可以区分软水和硬水 B.用水可以鉴别 NaOH、CaCO3、NaCl、CuSO4固体。 C.淡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D.KMnO4、NaCl、汽油分别加入一定量水中一定都能形成溶液 【答案】B
【解析】A. 加热能使硬水转化为软水,肥皂水可以区分软水和硬水,但过滤不能使硬水转化为软水,错误;B.
NaOH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CaCO3难溶于水,NaCl溶于水温度变化不明显,CuSO4固体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正确;C. 淡水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错误;D. KMnO4、NaCl分别加入一定量水中都能形成溶液,而汽油难溶于水,加入一定量水中不能形成溶液,错误。故选B。 二、填空题
8.用化学用语填空: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__; (2)铝制品表面的氧化膜__________; (3)温度计中的水银_________; (4)硬水中的镁离子_________。 【答案】 O Al2O3 Hg Mg
【解析】(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2)铝在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3)水银是汞的俗称。(4)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9.化学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请运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__________的功能; (2)家用净水器中含有大量活性炭,其作用是_________。
(3)建筑需要大量的钢铁,工业上用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炼铁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答案】 乳化 吸附 3CO+Fe2O32Fe+3CO2
【解析】(1)洗涤剂具有乳化的功能,能将大的油珠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随水流走;(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异味、色素。(3)工业上用赤铁矿炼铁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3CO ???2Fe+3CO2 10.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高温
(1)温度为________
时,A与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有晶体析出的是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2)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3)t2
时,把A、B物质各50g分别加到100g水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若要使
之达到饱和状态,还需要向溶液中加入___________g该溶质。 (4)若A中含有少量B,应用______________法提纯。
(5)图中__________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与气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受温度影响变化相似。 【答案】 t1 C A 30 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C
【解析】(1)温度为t1C时,A与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
。
。
C,有晶体析出的是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故填C。(3)t2C时,把A、B物质各50g分别加到100g水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溶解度大于50g的物质,该物质是A,该温度时,A的溶解度是80g,若要使之达到饱和状态,还需要向溶液中加入80g-50g=30gA。(4)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故应用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提纯。(5)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填C。 三、实验题
11.科学的核心是研究,科学课程通过科学探究的方式,让我们亲历科学活动,体现科学的发现过程和方法。 (Ⅰ)已知:二氧化碳气体既不溶于饱和NaHCO3溶液也不与NaHCO3反应; NaHCO3 + HCl == NaCl + H2O + CO2↑。某学生欲用浓盐酸与大理石反应制取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实验室提供了下列装置和药品。请回答相关问题:
。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装置A、B都可作发生装置,其中可控制反应进行的是________(填装置序号)。 (4)两个净化装置相连接时,其仪器接口顺序应为______接______(填接口序号)。 (5)若用装置E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则气体应从______(填接口序号)进入。 (Ⅱ)下面是初三某班学生探究铁生锈实验不断完善优化的过程。
(1)优化实验时将Ⅰ中自来水换为蒸馏水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优化实验时增加Ⅳ是为证明铁生锈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有关。
(3)实验Ⅴ在软塑料瓶中完成的,一周后可观察到铁钉生锈,_____________,同时铁钉靠近水边附近部分锈蚀得厉害。由此可知:铁生锈实际是铁与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共同作用的结果。 (4)实验Ⅵ还可用来完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实验名称)。
【答案】 长颈漏斗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A d a e 排除水中溶有的氧气、消毒剂等物质的干扰 O2 塑料瓶变瘪 O2、H2O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解析】(Ⅰ)(1)仪器①是长颈漏斗。(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3)装置A中有一个止水夹,当关闭止水夹时,锥形瓶内压强增大,将稀盐酸压进长颈漏斗中,使稀盐酸与石灰石不接触,反应停止。(4)当气体中有多种杂质气体,其中一种是水蒸气时,最后除去水蒸气。该实验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水蒸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干燥二氧化碳气体,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能吸收氯化氢气体,不与二氧化碳气体反应。故仪器接口顺序应为:c→d→a→b。(5)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进去以后占据下方空间,空气则被赶到上方空间,易从f端排出,故气体应从e进入。
(Ⅱ)(1)优化实验时将Ⅰ中自来水换为蒸馏水目的是排除水中溶有的氧气、消毒剂等物质的干扰。(2)优化实验时增加Ⅳ是为证明铁生锈与空气中的O2有关。(3)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铁生锈后,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塑料瓶变瘪。(4)铁粉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该实验Ⅵ中,铁粉燃烧,消耗氧气,瓶内压强变小,温度降低到室温,打开止水夹,水由量筒进入瓶内,进入水的体积等于消耗氧气的体积,故该实验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 四、科学探究题
12.铝合金是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有色金属结构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制造、船舶及化学工业中已大量应用。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铝合金的需求日益增多,使铝合金的研究也随之深入。已知某合金粉末除铝外,还含有铁、铜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合金粉末中铁、铜的存在情况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 产物NaAlO2溶于水);Fe、Cu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猜想1:该合金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铁。
猜想2:该合金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___________(填名称)。 猜想3:该合金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铁、铜。
实验探究:下列实验仅供选择的试剂:10%盐酸、30%NaOH溶液。 实验方案 ①取一定量的合金粉末,加过量的粉末部分溶解,并有气体放出。 _______________,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备用。 ②取步骤①所得滤渣,加过量的______________,充分反应。 探究结论:猜想__________成立。
反思:一般来说,活泼金属能与盐酸等酸反应,而铝与酸、碱都能反应,说明铝具有特殊的性质。写出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与分析】
请设计两个不同的实验方案,验证铝、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方案一: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_____________。
【总结归纳】由上述实验得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 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铜· 30%NaOH溶液 铝 10%盐酸 铁、铜 3 2Al+6HCl=2AlCl3+3H2↑ 将铝丝和铜丝分别插入稀
__________。 滤渣部分溶解,并有气体放出,合金中一定含有溶液呈浅绿色。 __________。 实现现象 结论 合金中一定含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