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文摘?哲理短文精选
“破 窗 理 论”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曾做过如此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一辆停在比较杂乱的街区,一辆停在中产阶级社区。他把停在杂乱街区的那一辆的车牌摘掉,顶棚打开,结果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而摆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一辆过了一个礼拜也安然无事。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这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后来,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法学家凯琳依托这项实验,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这一理论以为:若是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未取得及时维修,他人就可能受到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那么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气氛中,犯法就会滋长、蔓延。
“破窗理论”在社会治理和企业治理中给咱们的启发是:必需及时修好“第一个被打坏的窗户玻璃”。咱们中国有句成语叫“防微杜渐”,说的正是那个道理。
摘自XX年1月1日《经济参考报》作者耕夫 “少”的哲学
早在1583年,作为药理学家和学者的帕拉斯尔萨斯就说过一句极为中肯而出色的话:“只有剂量能决定一种东西没有毒。”直到今天,这句话仍然不失其意义。姑且不论中国民间“是药三分毒”的说法,确实是人们一样不可须臾离开的裹腹之物———食物,也并非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食物若是过量,也可能造成副作用和中毒,正所谓过犹不及。
最近,美英一个专家小组通过考察和比较研究指出,中国对肝癌的化疗用药不仅品种多而且剂量大,比美英一样用药量多一半。结果是,肝癌病人的死亡率不仅比国外高,而且即便能达到有效医治,患者的存活期也只是一两年或二三年,相较之下,国外的肝癌病人的治愈率不仅高于中国的肝癌病人,而且一样存活年限也比中国肝癌病人多一倍,至少
是五六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