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15 硫及其重要化合物(教师版) 备战2020高考化学一轮必刷题集最新修正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5 22:15:5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最新修正版

【答案】C

A.3molSO2和4molNH3溶于水, 【解析】发生反应3SO2+4NH3+3H2O==(NH4)2SO3+2NH4HSO3,故A正确;B.由A选项可知,分解产生的气体通入水中可以生成亚硫酸铵,亚硫酸铵可以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BaSO3沉淀,故B正确;C.浓硫酸不能吸收SO2,故收集到气体中含有SO2和N2,C项错误;D.酸性 K2Cr2O7 溶液有强氧化性,Cr2O72- + 3SO2 + 2H+ = 2Cr3+ + 3SO42- 而SO2有还原性,两者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H2O,故D正确。

17.某城市主要空气污染物为PM2.5、SO2、NOx。科学实验小组为检测空气样本成分,用蒸馏水处理制成待测液,设计实验及所得实验现象如下: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上述实验中可用Ba(NO3)2代替BaCl2,以证明待测试样中含SO42- B.由实验②⑤可知待测试样中含有NH4+和NO3- C.焰色反应表明待测试样中含Na元素和K元素 D.该城市的污染来源主要是燃煤和机动车尾气排放 【答案】A

A. 酸性条件下Ba(NO3)2溶液中的硝酸根离子能将亚硫酸根离子氧化,【解析】从而干扰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2-

故不能用Ba(NO3)2代替BaCl2来证明待测试样中含SO4,选项A不正确;B、实验②和强碱共热反应产生

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证明含有铵根离子,实验⑤溶液中加入几滴硫酸,再加入金属铜,试管口产生红棕色气体,证明原溶液含有硝酸根离子,选项B正确;C、实验①焰色反应为黄色,所以含有钠元素,实验⑥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焰色反应呈现紫色,证明含钾元素,故焰色反应表明待测试样中含Na元素和K元素,选项C正确;D、根据判断可知,该城市的污染物含有硫和氮的氧化物,故主要来源是是燃

最新修正版

煤和机动车尾气排放,选项D正确。

18.工业上由黄铜矿(主要成分为 CuFeS2)冶炼铜的主要流程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气体A中的大气污染物可用氨水吸收并回收利用 B.由泡铜冶炼粗铜的化学方程式为3Cu2O+2Al

Al2O3+6Cu

C.加入石英砂作为添加剂熔剂,生成更稳定、更容易分离的硅酸盐 D.用过量稀H2SO4可全部溶解熔渣B 【答案】D

【解析】A.有上述流程图可以看出,气体A是二氧化硫,可用氨水吸收并回收利用,故A正确;B.依据图示,泡铜中的Cu2O和Al在高温下发生铝热反应,生成Cu,化学方程式为:3Cu2O+2Al

Al2O3+6Cu,

故B正确;C.硅酸盐较其它的盐稳定性强,所以焙烧黄铜矿时加入石英砂作为添加剂熔剂,生成更稳定、更容易分离的硅酸盐,故C正确;D.熔渣B中含有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不溶于硫酸,故D错误。 19.已知:2FeSO4

Fe2O3+SO2↑+SO3↑,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检验硫酸亚铁的分解产物(乙、丙、丁中的试

剂是足量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乙、丙、丁中依次盛装的试剂可以是BaCl2溶液、品红溶液、NaOH溶液 B.实验开始时,先打开K1和K2,缓缓通入N2一段时间,再点燃酒精喷灯加热 C.若丙中盛装的是酸性KMnO4溶液检验SO2气体时,则SO2表现出还原性

D.为了检验甲中残留固体中含有Fe3+,取少量固体加入稀硝酸溶解,再滴加KSCN溶液 【答案】D

【解析】A. 乙、丙、丁中依次盛装的试剂是BaCl2溶液、品红溶液、NaOH溶液,用BaCl2溶液检验SO3,用品红溶液检验SO2,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故A项正确;B.先通N2,排除装置中空气,再点燃酒精喷灯加热,防止Fe+被氧化,故B项正确;C.酸性KMnO4溶液具有氧化性,则SO2表现出还原性,故C项正确;D.稀硝酸可以将亚铁离子氧化为三价铁离子,无法证明残留固体中是否含有三价铁离子,应改为稀

2

最新修正版

硫酸,故D项错误。

20.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铜跟浓硫酸的反应,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

L实验中某同学将a g铜片和12 mL 18 mol·中还有一定量的H2SO4和Cu剩余。 请回答:

-1

的浓硫酸放入圆底烧瓶中加热,直到反应完毕,最后发现烧瓶

(1)请写出Cu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E中试管D内盛品红溶液,当C中气体收集满后,D中有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装置E中D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试用最简单方法加以解决(实验用品自选)______________。 装置B的作用是储存多余的气体。当D处有明显现象后,关闭旋塞K,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气体产生,此时B中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B中应放置的液体是________(填字母)。 A 饱和Na2SO3溶液 B 酸性KMnO4溶液 C 浓溴水 D 饱和NaHSO3溶液

(3)问题讨论:为什么有一定量的余酸还未能使Cu完全溶解。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足量下列药品能够用来证明反应结束后的烧瓶中的确有余酸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Fe B BaCl2溶液 C Ag D Na2CO3溶液

(4)实验中该同学向A中反应后溶液中通入一种气体单质,使铜片全部溶解且仅生成硫酸铜溶液,请问该气体单质是__________(填名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u+2H2SO4(浓)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uSO4+SO2↑+2H2O 品红溶液褪色 用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团塞在试管口 广口瓶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 D 随着H2SO4的消耗,浓H2SO4浓度逐渐变稀,稀硫酸与铜不反应 AD 氧气 2Cu+2H2SO4+O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CuSO4+2H2O

【解析】 (1)Cu与浓H2SO4反应需加热,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uSO4+SO2↑+2H2O;

(2)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为防止环境污染,可用的简单方法是用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团塞在试管口,

最新修正版

B广口瓶内液面下降,即SO2+2NaOH=Na2SO3+H2O。关闭K装置内气体压强增大,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B中的液体应不能与SO2反应,而且要防止SO2的溶解;

A、亚硫酸钠溶液能吸收SO2,发生的反应为Na2SO3+H2O+SO2=2NaHSO3; B、KMnO4氧化SO2;

C、溴水能吸收SO2,发生的反应为Br2+SO2+2H2O=2HBr+H2SO4; D、SO2难溶于饱和NaHSO3溶液。 答案选D;

(3)随着反应的进行浓H2SO4浓度降低,变为稀H2SO4,Cu与稀H2SO4不反应。检验余酸实质是检验H+的

22-存在。Fe+2H+=Fe++H2↑(现象为产生大量气泡),CO3+2H+=H2O+CO2↑(现象为产生大量气泡),Fe2-和Na2CO3溶液能证明H+的存在;BaCl2溶液不能证明H2SO4剩余,因为产物CuSO4也能电离出SO4;Ag

与H+不反应,不能证明H+的存在。 答案选AD;

(4)根据题目要求气体单质应为强氧化剂,且仅生成CuSO4溶液,该氧化剂为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2H2SO4+O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CuSO4+2H2O。

21.某学习小组设计如图装置,验证黄铜矿(主要成分CuFeS2)在空气中的氧化产物并测定CuFeS2的纯度(杂质不参与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碱石灰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检验灼烧黄铜矿产生的气体,B中可选__________________

a.HNO3溶液 b.品红溶液 c.BaCl2溶液 d.溴水 e.KMnO4溶液 (3)C中NaOH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样品经煅烧后的固体中铜元素以泡铜(Cu、Cu2O)形式存在, 其中Cu2O能与稀H2SO4反应生成Cu和CuSO4。①请设计实验验证泡铜中含有Cu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泡铜与CO反应来制取粗铜装置如下图,实验时依次进行的操作:

15 硫及其重要化合物(教师版) 备战2020高考化学一轮必刷题集最新修正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j67o1j9mp03ypi6bk157e16g2f50200osl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