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期末模拟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 积累与运用。(24分)
1、默写古诗文名句(10分)(每空l分) (1)、白居易《卖炭翁》中揭示卖炭翁悲苦处境和矛盾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 (3)、默写李白的《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明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的诗句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但余钟磬音。 2、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1)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chíchěng( )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
(2)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nùbùkě è ( ) (3)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tiān yīwú fèng( )
(4)最使我páng huáng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他觉得,即便是一次抽劣的尝试,至少也会吸引全世界的目光。
B.他们的政府大力扶植其工业,以至使他们的产品卖得比我们便宜得多。 C.宾利先生不修边幅,大有绅士风度,而且和颜悦色,没有拘泥做作的气派。 D、我们在学匀中应该勤学好间,多向老师和同学们请教。 4.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西宁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在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下,已经阶段性取得了成果.(语序不当:应把“阶段性”调到“取得了”之后) B. 为了提高市民的文明素养,西宁市教育局策划开展了“读传统经典,建文明城市”.(成分残缺:把“西宁市教育局”调整到“为了”之前) C. 我们在学习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绝不能骄傲自满.(关联词搭配不当:应把“即使”改为“虽然”,或把“但”改为“也”) D. 考试前是否充分备考,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前后两面失衡:在“取得”之前加上“能否”)
5、阅读下面的文字,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
目前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的12个附件和45个专题研究报告已全部完成,
1
并通过专家审查,总体规划报告即将上报国务院。但工程沿线的水污染情况让人关注:在输水干线规划区,骆马湖以南氨氮超标,以北至东平湖水质多为四类、五类和劣五类;黄河以北全部为劣五类。因此有关专家提出,水污染防治效果将成为决定南水北调工程成败的关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46分) (一)阅读《大道之行也》。(10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6、解释加点词语意思(3分) (1)选贤与能( ) (2)男有分( ) (3)盗窃乱贼而不作( ) 7、翻译句子(4分)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8、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全文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显得脉络清楚,层次分明。
B.课文阐述了治理“大同”社会的三个最高纲领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夜不闭户。
C.“大同”社会的三个基本特征是: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D.“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从反面阐述了“大同”社会的特征。
(二)岳飞治军(9分)
绍兴六帅,皆果毅忠勇,视古名将。岳公飞独后出,而一时名声几冠诸公。身死之日,武昌之屯至十万九百人,皆一可以当百。余尝访其士卒,以为勤惰必分,功过有别,故能得人心。异时①尝见其提兵征赣之固石洞②,军行之地秋毫无扰至今父老语其名辄感泣焉。
【注释】①异时:从前。②国石洞:地名。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身死之日/径寸之木 B.余尝访/尝贻余核舟
2
C.皆果毅忠勇/皆若空游无所依 D.至今父老语其名/此中人语云 10.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停三处)(3分) 军行之地秋毫无扰至今父老语其名辄感泣焉 11.请你根据文意,概括岳飞是如何治军的。(3分)
(三)超速高铁”比飞机还快(10分)
超速高铁”比飞机还快
①乘坐一种超快速交通工具,从纽约到洛杉矶的时间缩短至45分钟;从纽约至北京仅需两小时,这似乎只有在科幻大片《钢铁侠》中才会发生,然而,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日前报道,美国Hyperloop运输科技公司计划明年将在加利福尼亚首建一条五英里的高铁轨道,开启了这一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工程,将“超速交通”的梦想实现。
②Hyperloop超级高铁计划具有一套全新的运输概念体系,它并非以火车,而是以“胶囊”为运输工具,或者说是一个梭子,将“胶囊”置于管道之中,然后像发射炮弹一样将它发射至目的地。
③每一个“胶囊”重达183公斤,长4.87米,能容纳4至6名乘客,还有存放行李的货厢。连接两个目的地的管道跟高速铁路一样,会搭建在地上。按照预想的规划,这样的管道或许可以“附着”到既存的高速铁路架桥上,以节省路线资源与基础设施搭建成本。
④这种真空管道磁悬浮列车(Evacuated Tube Transport)项目的动力供应采用的是磁悬浮技术。整台梭子处于一个几乎没有摩擦力的环境中,以某种弹射装置发射出去,无间断地驶往目的地。
⑤简而言之,其原理是建造一条与外部空气隔绝的管道,将管内抽为真空后,在其中运行磁悬浮列车等交通工具,由于没有空气摩擦的阻碍,列车运行速度令人瞠目结舌。据预计,其速度可以达到22500公里/小时以上,可大大缩短地球表面任意地点间的时空距离。
⑥保守估计,乘坐这种列车,华盛顿至北京仅需2小时左右;旧金山到洛杉矶24分钟;纽约到洛杉矶45分钟;用数小时就可完成环球旅行。本地旅行速度达每小时350公里,城际间旅行速度达每小时1000公里,国际间旅行速度大于每小时4000公里。
⑦这种列车是比飞机还快两倍,能耗不到民航客机1/10,噪音和废气污染及事故率接近于零的新型交通工具。由于管道是密封的,因此可以在海底及气候恶劣地区运行而不受任何影响。整套系统低摩擦、低耗能,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就能提供日常的用电,乘客搭乘的“豆荚”舱,也不用像飞机一样,需要按时间来搭乘,而是随到随走。
⑧据外媒报道,实际上美国的高铁计划十分难产。受到财政预算、运力审核以及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的阻碍,加州联通旧金山与洛杉矶的高铁项目一直没有得到落实。其中最大的一个制约因素莫过于建造成本。
3
⑨相比天价的加州高铁计划,Hyperloop的预算要低很多。按照穆斯克的估算,客运版将耗资60亿美元,客货两用版将耗资75亿美元左右。一旦建成,旧金山至洛杉矶的旅行时间将缩短至半小时。一个论证了近30年的运输计划,如今很可能会在三五年内被这一民间项目所替代。
(《科技日报》2015年04月28日)
1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超速高铁”采用的是磁悬浮技术,运行在几乎没有摩擦力的环境中。 B.“超速高铁”系统连接两个目的地的管道跟高速铁路是一样的。
C.第⑥段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方法说明了“超速高铁”的速度很快。 D.乘坐“超速高铁”,不同区域间的旅行速度是不相同的 1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超速高铁”以“胶囊”为运输工具,前非以火车为运输工具。 B. Hyperloop的预算比加州高铁计划要低得多,所以很可能会在三五年内实现。 C.由于建造成本的问题,加州联通旧金山与洛杉矶的高铁项目一直没有落实。 D.磁悬浮列车在真空管道中运行,可大大缩短地球表面任意地点间的时空距离 14.根据文意,谈谈“超速高铁”在哪些方面比飞机有优势。(4.分)
(四)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17分)
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
徐德新
①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柴火和我上路了。那时我刚到县城里上初中,父亲的负担因此更重了。隆冬将近,父亲经常抽空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县城,由此给我凑生活费以及学杂费。每个周末。我都会回家帮助父亲砍柴,然后周一凌晨再走二十里的山路到学校去。这一次,因为我额外需要五元钱的竞赛费,所以父亲晚上又摸黑砍了一担柴,等到第二天早晨到县城卖掉后再把钱给我。 ②“最近钱是越来越紧张了。”父亲挑着担,边走边嘀咕。自从到县城上学,这句话听了已经不下百遍了。一阵阵轻微的冷风袭来,天渐渐亮了,山脊的轮廓越来越清晰。有柔软的东西从空中飘下来,落在父亲的身上,疏忽就不见了。忽然又有两片落到我的鼻尖上,用手一摸也没了,鼻尖只留下一点冰凉的酸。抬头远望,雪花正从天而降,有些大一点的树叶上已经挂白了。除了扁担的颤悠和我们轻重不一的脚步,山路静谧而空蒙。 ③不知不觉间,县城到了。
④街上大部分的人家还没有开门。父亲挑着担,带着我挨家挨户找买主。由于担心耽误我上学,又怕柴火打湿了没人要,父亲走得很快,我能听到他的喘气声越来越大。最后终于在一条弄堂里遇到了买柴人。父亲卸下柴火,从那人手里接过一沓毛票,仔细地数了数,一共四元。父亲说:“同志,我这担柴要五块钱哩。”“什么?昨天不还是四块吗?”那人瞟了一眼父亲。“昨天是昨天,您没看我这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