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比较的活泼有力度。表现了新疆的小伙子们热情有力的舞蹈场面。(听)
第四遍右手变成多音,左手运用了分解和弦,力度强并且使用了延音踏板使得和声更加浓重,整个气氛达到了一个小高潮。好像大家都被这种快乐的气氛所感染都在那里尽情的舞蹈,这样一个场面。(我们一起来听一下是不是这样)
A段的两个音乐主题舞蹈性都很强,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和记忆音乐,我们可以给这段编排上简单的舞蹈动作,(示范)
接着我们来看第二段音乐,先听一遍,(播放音乐)这段音乐和A部分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它表达了一种非常低沉的情绪和一种非常复杂的心情。仿佛有位老人在回忆和诉说过去的苦难生活。同样作者也用了非常复杂的创作手法来表现这种复杂的情感。首先它的速度非常的自由,再就是拍子,四三四四四五拍交替进行。并且出现了不协和和声,表达了倾诉者那种不协和的浓重复杂的心情。后面的duangduang,给人一种泣不成声,无法继续倾诉的感觉。后面音乐有短暂的停顿,给我们感觉好像是久久不能从悲痛的回忆中回过神来(听B1)。继续往后看,速度依然是自由的但音乐突然明亮起来了,(听B2)音区高了,力度变弱,让我们感觉苦难在慢慢减少生活在一天天变好心情也在慢慢变好。
好,下面我们来看再现部分,(听)第三段音乐再现了第一段音乐,愉快的舞蹈再次出现,同样也包含着ab两个音乐主题,同样也是分别出现了四遍,a主题的四遍完全重复了第一部分的a主题。我们重
点来看一下再现部分的b主题(听第一二遍)刚才我们说了A部分中这个地方用了复调,这一遍呢,用的则是右手琶音,左手的节奏则相对疏松。密集音程中的第一个音都是旋律音,这样奏出了主旋律。(听一下)它给人感觉光芒四射,非常绚丽的一个色彩,可以想象到人们心花怒放的那种感觉。
第三遍变成了右手重音旋律左手琶音,表现了庆祝现场的热烈气氛(听一下)
第四遍,左手和弦跳音,强调节拍节奏感。(听)
再现部与第一部分相比力度更强情绪呢更加热烈奔放,表达了新中国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发自心底的快乐。
最后来看一下尾声,(听尾声)尾声摘取了前面旋律的元素创作了新的旋律,情绪更加热烈,最后在慷慨激昂中结束了全曲。
因为是再现部所以我们可以重复第一部分的舞蹈动作,尾声可以用起伏和旋转来表现。来表达排山倒海的热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