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初三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6:47:5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初三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

一、阅读短文答题(9分)

陈蕃立志

()

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薜勤来候2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

()()()

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3一室乎?”勤知其有请4世志,甚奇5之。

注解:(1)不整洁。(2)问候。(3)服侍。(4)整治。(5)以??为奇。 1、薜勤为什么认为陈蕃是个奇才?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答:

2、在立志方面,还有一种说法与划“ ”句子的意思完全相反,你知道这句话吗?(2分) 答: 3、请再写一句立志的格言。(2分)

答: 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同意陈蕃的看法吗?请简述理由。(3分)

答: 二、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两个宰相》,理解大意,然后答题。(8分) 冯相道、和相凝同在中书。一日,和问冯曰:“公靴新买,其值几何?”冯举左足示和,曰:“九百。”和性褊(狭小,狭隘)急遽(匆忙)回顾小吏,云:“吾靴何得用一千八百?”因诟(辱骂)责。久之,冯徐举其右足曰:“此亦九百。”于是哄堂大笑。

(选自北宋欧阳修《归田录》)

1、文章最后说:“于是哄堂大笑”,请问:众人笑什么?(2分)

答: 2、宰相冯道与和凝各有什么特点?(2分)

答: 3、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

答:

4、我们曾学过欧阳修的哪篇山水游记?其中为后人传诵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哪一句?(2分) 答: 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6分)

()()

伯牙1善鼓琴,钟子期2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

(3)(4)(5)(6)(7)

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

()()()()

鼓之。初为霖雨之操8,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9其趣。伯牙乃舍10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11,.

()

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12

[注释]

(1)

(1)伯牙:姓俞,春秋时鲁大夫。 (2)钟子期:春秋时楚国的樵夫。 (3)念:心里的想法。 (4)得:领会,听得出。 (6)卒:同“猝”,突然。 (7)援:拿。 (8)操:琴曲。 (9)穷:尽知。 (10)舍:放下。 (11)夫:能力。

(12)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你的)想像理解如同我的心思一样,我怎能避免这琴声(不入你的耳中)呢?意思是:我一弹琴,你就完全领会了我的意思。而我又太喜欢弹琴了,我没有办法不让你知道我的心事。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并写出一句含有该字(意思相同)的古诗文或成语。(2分) 阴: 辄:

2、后来人们根据这则故事创作了一首中国著名古典名曲,请写出这支名曲的曲名: (1分) 3、可用一个二字词语说明俞伯牙和钟子期的关系,这个二字词语是: (1分)

4、伯牙最后舍琴而叹,请问,他舍琴而叹的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原句作答。(2分) 答: 四、借助工具书,阅读《汉有三杰》,理解大意,然后答题(6分)

汉有三杰

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真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也,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大军,战必胜,攻不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摘自司马迁《史记》)

1、“汉有三杰”指的是哪“三杰”?他们辅佐刘邦“得天下”所起的作用分别是哪三个方面的?(3分) 答:

2、在我们学过的文言词语中,还有哪些词与文中加点词“吾”的意思相同?请任写一个。(1分) 答:

3、请你从汉高祖刘邦“三杰”的“才能”上,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人才”的理解。(2分) 答:

五、阅读《疾困与吴主笺》,然后答题(7分)

疾困与吴主笺

周瑜

()()()

瑜以凡才,昔受讨逆1殊物之遇,委以腹心,遂荷荣任,统御兵马,志执鞭弭,自效戎行2。规定3巴蜀,次取襄阳,

()()

凭赖威灵4,谓若在握5。至以不谨,道遇暴疾,昨自医疗,日加无损。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

方今曹公在北,疆埸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这事,未知终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鲁肃忠烈,

()

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傥6或可采,瑜死不朽矣。

(1)计逆:孙策被汉朝封为讨逆将军。 (2)戎行:军队。

(3)规定:规化平安。 (4)威灵:国家的神力。 (5)谓若在握:自以为成功好像在手掌之中。(6)傥:同“倘”,如果。 1、文中“笺”的含义是: (1分)

2、本文是作者写的遗嘱,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你觉得在这篇文章中他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2分) 答: 3、除了文中出现的人物外,请写出2个《三国演义》中的人物。(1分) 答:

4、在学过的文言文中,找出一句话既含“诚”字,而又同本文中“诚”字意思相同。(1分) 答: 5、写出“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耳”这一句话的大意。(2分)

答: 六、阅读下面短文,解答文后问题。(7分)

扁鹊见秦武王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己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之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1、据文意结合已学过的课文解释加点词“已”、“聪”的含义。(2分) 答:(1)已: (2)聪:

2、扁鹊见蔡桓公时,蔡桓以对疾病的态度是 (请用一个成语回答1分),秦武王的态度是 (请用文中原句回答1分)

3、这篇短文告诉我们要 ,不要 (请用文中原句回答1分) 4、读完全文,你认为对现实生活有什么启示?(15字以内)(2分)

答: 七、读下面这则短文,回答问题。(10分)

()()

胆欲大,心欲1小;智欲圆,行欲方。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不成。 学非记诵云尔2,当究事所以然,融于心目,

()

如身亲履3之,南阳一出即相,淮阴一出即将,果盖世雄才,皆是平时所学。志士读书当如此。不然,世之能读书能文章不善做官做人者是多也。

(1)欲,需要。(2)尔,而已。(3)履,实践。 1、解释下列句中的词语。(2分) 皆是平时所学( ) 不然( ) ..2、“志士读书当如此”,“如此”指的是什么?(1分) ..

答: (请用原文回答) 3、“南阳一出即相”,说的是谁?陆游曾称他:“ 、千载谁堪伯仲间”作者称他为“盖世雄才”,你.

能列举出一个事例证明吗?(3分)

答: 4、“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不成”,你能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吗?(2分) 答: 5、本文作者要告诉你什么道理?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

答: 八、参照注释读懂《子罕弗受玉》,然后答题(8分)

()()

宋人或得玉米面,献诸1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2,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不以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1)诸:之于,相当于“把它献给”。(2)以示玉人:应为“以之示于玉人”,意思是把玉献给爱玉之人。 1、“宋人或得玉”的“或”的解释应为: ,试举一个与此用法相同的例子, (2分)

2、解释两个“若”字的含义。(2分)

若以与我(1)若: 不若人有其宝(2)若: 3、子罕弗受玉的原因是: (1分)(用文中一句话回答) 4、翻译:若以与我,皆丧宝也。(2分) 5、文中的“皆丧宝也”“皆”可以译为“都、全部”,你学过的古文中有哪几个词的用法与之相同?试举两例。(1分)

搜索更多关于: 初三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 的文档
初三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jhl91tqg27d82u9y9cj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