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3 GCP数据表字段及其含义
GCP的具体采集过程:
在图像几何校正过程中,采集控制点是一项非常重要和相当繁琐的工作,具体过程如下: (1)在GCP工具对话框中点select GCP 图标
,进入GCP选择状态。
(2)在GCP数据表中,将输入GCP的颜色(Color)设置为比较明显的黄色。 (3)在Viewer#1中移动关联方框位置,寻找明显地物特征点,作为输入GCP。 (4)在GCP工具对话框中点击Creat GCP图标
,并在Viewer#3中单击左键定点,GCP
数据表将记录一个输入的GCP,包括编号、标识码、X、Y坐标。
(5)在GCP工具对话框中,点击Select GCP图标,重新进入GCP选择状态。 (6)在GCP数据表中,将参考GCP的颜色设置为比较明显的红色。
(7)在Viewer#2中,移动关联方框位置,寻找对应的地物特征点,作为参考GCP。
(8)在GCP工具对话框中,点击Create GCP图标,并在Viewer#4中单击定点,系统将自动把参考点的坐标(X Reference、Y Reference)显示在GCP数据表中。
(9)在GCP对话框中,点击SelectGCP图标,重新进入GCP选择状态,并将光标移回到Viewer#1中,准备采集另一个输入控制点。 (10)不断重复(1)-(9),采集若干控制点GCP,直到满足所选定的几何模型为止。而后,每采集一个InputGCP,系统就自动产生一个Ref.GCP,通过移动Ref. GCP可以逐步优化校正模型。
第五步:采集地面检查点
以上所采集的GCP的类型为控制点,用于控制计算、建立转换模型及多项式方程。下面所要采集的GCP的类型均是Check1 Point(检查点),则用于检验所建立的转换方程的精度和实用性。如果控制点的误差比较小的话,也可以不采集地面检查点。
依然在GCP Tool对话框状态下按以下步骤操作:
(1)在GCP Tool菜单条中选择GCP类型:Edit/Set Point Type —Check。 (2) 在GCP Tool 菜单条中确定GCP匹配参数(Matching Parameter):Edit/Point matching—打开GCPMatching 对话框,并确定参数:
① 在匹配参数(Matching Parameter)选项组中设最大搜索半径(Max. Search Radius)为3;搜索窗口大小(Search Window Size)为X值为5/Y值为5。
② 在约束参数(Threshold Parameters)选项组中设相关阈值(Correlation Threshold)为0.8;删除不匹配的点(Discard Unmatched Point)。
③ 在匹配所有/选择点(Match All/Selected Point)选项组中设从输入到参考(Reference from Input)或从参考到输入(Input from Reference)。
④ 单击Close按钮(关闭GCP Matching对话框)。 (3)确定地面检查点,在GCP Tool工具条中单击Create GCP图标,并将Lock图标打开,锁住Create GCP功能,如图选择控制点一样,分别在Viewer#1和Viewer#2中定义5个检查点,定义完毕后单击Unlock图标,解除Create GCP图标。
(4)计算检查点误差。在GCP Tool工具条中,点击Compute Error 图标,检查点的误差就会显示在GCP Tool 的上方,只有所有检查点的误差均小于一个像元,才能进行合理的重采样。一般来说,如果控制点(GCP)定位选择比较准确的话,检查点匹配会比较好,误差会在限差范围内;否则,若控制点定义不精确,检查点就无法匹配,误差会超标。
第六步:计算转换模型(Compute Transformation)
在控制点采集过程中,一般是设置为自动转换计算模型。所以随着控制点采集过程的完成,转
换模型就自动计算生成。
在Geo-Correction Tools对话框中,点击Display Model Properties 图标,可以查阅模型。 第七步:图像重采样(Resample the Image) 重采样(Resample)过程就是依据未校正图像的像元值,计算生成一幅校正图像的过程。原图像中所有栅格数据层都要进行重采样。
ERDAS IMAGE 提供了三种最常用的重采样方法。
· Nearest Neighbor:邻近点插值法,将最邻近像元值直接赋予输出像元。
· Bilinear Interpolation:双线性插值法,用双线性方程和2×2窗口计算输出像元值。 ·Cublic Convolution:立方卷积插值法,用三次方程和4×4窗口计算输出像元值。 图像重采样过程
在Geo Correction Tools 对话框中选择Image Resample 图标—打开Image
Resample(图像重采样)对话框,并定义重采样参数。
(1)输出图像文件名(Output File):tmAtlanta_rectify.img (2) 选择重采样方法(Resample Method):Nearest Neighbor (3) 定义输出图像范围(Output Corners),在ULX、ULY、LRX、LRY微调框中分别输入需要的数值。
(4)定义输出像元大小(Output Cell Sizes),X值30/Y值30。
(5)设置输出统计中忽略零值,即选中Ignore Zero In Stats复选框。 (6)设置重新计算输出默认值(Recalculate Output Defaults),设Skip Factor为10。 (7)选择OK启动重采样进程,并关闭Image Resample 对话框。
第八步:保存几何校正模式(Save rectification Model)
在Geo-Correction Tools对话框中点击Exit按钮,退出图像几何校正过程,按照系统提示,选择保存图像几何校正模式,并定义模式文件(*.gms),以便下次直接使用。
第九步:检验校正结果(Verify rectification Result)
基本方法:同时在两个视窗中打开两幅图像,一幅是较正以后的图像,一幅是当时的参考图像,通过视窗地理连接(Geo Link/Unlink)功能及查询光标(Inquire Cursor)功能进行目视定性检验。
3.图像拼接处理
图像拼接处理(Mosaic Image)是要将具有地理参考的若干相邻图像合并成一幅图像或一组图像,需要拼接的输入图像必须含有地图投影信息,或者说输入图像必须经过几何校正处理(Rectified)或进行过校正标定。虽然所有的输入图像可以具有不同的投影类型、不同的像元大小,但必须具有相同的波段数。在进行图像拼接时,需要确定一幅参考图像,参考图像将作为输出拼接图像的基准,决定拼接图像的对比度匹配、以及输出图像的地图投影、像元大小和数据类型。
本练习将同一区域相邻的三幅TM图像(wasia1_mss.img、wasia2_mss.img、wasia3_mss.img)进行拼接。 其过程如下:
1. 启动图像拼接工具
在ERDAS图标面板工具条中,点击Dataprep/Data preparation/Mosaicclmages—打开Mosaic Tool 视窗。 2. 加载Mosaic图像
在Mosaic Tool视窗菜单条中,Edit/Add images—打开Add Images for Mosaic 对话框。依次加载窗拼接的图像。 3. 图像叠置组合
在Mosaic Tool 视窗工具条中,点击set Input Mode 图标,进入设置图像模式的状态,利用所提供的编辑工具,进行图像叠置组合调查。 4. 图像匹配设置
在Mosaic Tool点击Edit /Image Matching —打开Matching options 对话框,设置匹配方法:Overlap Areas。
在Mosaic Tool视窗菜单条中,点击Edit/set Overlap Function—打开set Overlap Function对话框。 设置以下参数:
· 设置相交关系(Intersection Method):No Cutline Exists(没有裁切线)。 · 设置重叠区图像元灰度计算(select Function):Average(均值)。 · 单击Apply —close完成。 5. 运行Mosaic 工具
在Mosaic Tool视窗菜单条中,点击 Process/Run Mosaic —打开Run Mosaic对话框。 设置下列参数:
· 确定输出文件名(Output File Name):wasia_mosaic.img
· 确定输出图像区域(Witch Outputs):ALL · 忽略输入图像值(Ignore Input Value):0
· 忽略图像背景值(Output Background Value):0
· 忽略输出统计值,即选中Stats Ignore Value)复选框 · 单击OK进行图像拼接。 6. 退出Mosaic 工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