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
《秋天在哪里》教学设计
解放小学 王玉玲
一、教材分析
《秋天在哪里》是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中的第一个主题,旨在通过观察秋天的天气、动植物等的变化,感受秋天的季节特征,欣赏秋天的美,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
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且生活在城市里,他们年龄小,生活经验也比较少,对秋天的感知比较片面,尤其对秋天的田野是比较陌生的,因此引导孩子能从生活的不同方面了解秋天、感受秋天,进而热爱大自然。
三、教学理念
《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设计时我尽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力求在活动中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引导孩子在身边、在生活中找秋天,适时加以拓展使学生的认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四、教学目标
1.了解秋天的农作物、天气、花草树木、小动物等的变化,观察认识秋天的季节特征,体验发现秋天的乐趣。感受秋天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美。
2.培养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秋天的农作物、天气、花草树木、小动物的变化,体验发现秋天的乐趣。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秋天,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六、教学准备
1.课件。2.观察秋天身边景物的变化。 七、教学过程
活动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品德顾名思义就是让我们从小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才有助于我们将来更好的生活。组织教学。
老师在课前有个问题,谁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到了,大自然馈赠我们好多礼物,你想不想知道它们都藏着哪里了呢?这节课我们就和老师一起来找一找,秋天到底藏着哪里了!教师板书课题。(秋天在哪里)
活动二 引导发现,寻找秋天
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视频儿歌,找一找秋天到了,动物、植物和人们的生活有哪些变化?
1.提出要求。 看看书中的图片,小组讨论 2.大家畅所欲言,说说自己发现了秋天在哪里。 按照顺序观察。要求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语言要美 活动三 欣赏图片,开拓视野
老师在生活中和网上搜集了一些身边的河其他地区的秋天美景,一起看看吧!(课件出示)
活动四 赞美秋天,留住秋天
1.你想对这美丽的秋天说些什么?可以是一句话、一首诗、哪怕一个词也行!
2.交流展示,(课件出示)赞美秋天的词语、学习儿歌 3.这么美的秋天,我真不想让她走!让咱们一起想办法,怎么能留住秋天?小朋友还有很多留住秋天的办法,下节课我们一起举行留住秋天的创意大赛,怎么样?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让我们随着这美妙的歌声,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再次感受这美丽的秋天吧!
八、板书设计 秋天在哪里
天 空 山 林
秋天在 田 野 花 园 景色宜人、硕果累累
果 园 菜 园
......
唐元稹: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陈毅《秋菊》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黄巢的《不第后赋菊》待到秋后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秋天在哪里》这一课的教学,不只局限在40分钟的课堂上,而是把课前、课上、课后的活动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课前带孩子到熟悉的校园里感受一下秋天,课堂上使认识有所提高,使孩子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情感得到了升华。课后,让学生准备留住秋天创意大赛的作品展示,制作留住秋天的作品,准备展示。再有,借助媒体,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课上,我不仅引导学生介绍了自己身边的秋景,而且还借助幻灯片欣赏了其他地区秋天优美的景色,并配上《秋天多美好》的音乐,这样不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而且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