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道教法事7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4 12:32:5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道教法事

在武当道教宫观里,人们常可以看到道人们身着金丝银线的道袍,手持各异的法器,吟唱着古老的曲调,在坛场里翩翩起舞。这就是道教的斋醮科仪,俗称“道场”,谓之“依科演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法事。

“斋”,指在祭祀前,必须沐浴更衣,不食荤酒,不居内寝,以示祭者庄诚。道教吸收此礼,祈禳之初,素食清心,沐浴洁身,谓之“修斋”。其目的初为“积德解愆”,再则“和神保寿”,后为“修道”,为修斋的最高境界。因此道教十分重视修斋,并制定了一整套斋法,是以持斋奉道。

“醮”的原意是祭,为古代礼仪。道教继承并发展了醮的祭祀一面,借此法以与神灵相交感。 醮有“醮法”,指斋醮法事的程式、礼仪等规矩。 醮的名目很多,大凡世人有所需就会有相应的建醮名目,如祀雨九龙醮,罗天大醮等。斋法与醮法本不一样,后来相互融合,至隋唐以后,“斋醮”合称,流传至今,成为道教科仪的代名词。 “斋醮科仪”指醮祷活动所依据的法规。这些常行的仪规统属斋醮科仪。 道教常用斋醮科仪有:

一、早晚坛功课 道教住观道士每日早晚例行的科仪。一是修真养性,二是祈祷吉祥,三是坚定道心,四是超度亡灵,五是体现宫观道风管理。 二、祝将科仪 祝将科仪是恭迎神真登临坛场,显示祖师赫赫威灵,降临坛场,以护经护道护坛庭,达到道门常清静。

三、祭孤科仪 常用于道教晚坛功课出坛中的一种科仪。即祭祀孤魂,为亡灵超度。

四、祝寿科仪 道教用于祖师圣诞之时的科仪。 五、庆贺科仪 亦为道教用于祖师圣诞之日的科仪,一般在祖师圣诞日白天举行。 六、接驾科仪 道教专用于玉皇巡天之晨的科仪,宫观于农历腊月二十五日子时(即零点)举行迎接玉帝圣驾大典。通过此仪延请玉帝降临人间,赐福禳灾,延龄益寿。

七、大回向科仪 常用于道场圆满时的一种科仪,通过此仪,仗道威力,愿罪消除,常转法轮,普度群品。

八、进表科仪 进表亦称“化表”、“焚疏”,是道教斋醮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科仪,广泛应用于各种大型的斋醮活动中。通过此仪,道士将书写信众祈愿的表文呈达天庭,祭告上苍;众圣降临坛场,赐福延龄,先灵受度。 九、水火炼度仪 道教斋醮中常用的一种科仪,用真水真火,交炼亡灵,拔度幽魂。 十、灯仪 道教斋醮中常用的一种科仪。指以灯为主要法器的一种仪式,多在日落后举行。通过此仪,照耀诸天,续明破暗,下通九幽地狱,上映无极福堂。

烧香的作用

古代中国人在祭祀上帝和祖先时,往往要将祭品或是某些植物放火焚烧,使之产生浓烟,认为即可以其香烟通达神明。这一类做法,后来逐步演变,并以向神烧香以示敬重。

道教认为香烟可以将我们的心愿通达神明,心意借着「信香」透出来的香烟,传达给九天尊神。 烧香同时亦是向神以示敬重的仪式。在烧香的同时,道教徒存想天尊的金容,感应仙真下坛,在香烟缭绕的云雾中降临。另外,香亦是敬神的供品,其香味能够消除秽气,洁净坛场。

武当山道教科仪内涵与法事安排

武当山道教斋醮理论是远古祭祀礼仪的变迁。《说文解字》释“醮”有二义:一指古代冠、娶之礼;一指祭,《礼义》载古代冠礼要行一醮,再醮、三醮。战国宋玉《高唐赋》说:“有方之士,羡门高溪,上成郁林,公乐巨谷。进纯牺,祷璇室,醮诸神,礼太一”。古时斋醮分之为二,作用本不相同。

道教斋文化来自远古祭祀之清洁身心,戒慎行为。以达到祭祀的感应。“周初斋和祭祀已在密切关联。武王病,周公祓斋祷告,武王得以病愈(见《史记·周本纪》)。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在祭祀前整洁身心之身,称为斋,即斋戒。孔子曾告诫弟子们:对斋、战、疾三事,要慎重对待,不可轻忽。孔子对斋非常重视,《论语·乡党》说:孔子‘斋必变食,居必迁坐’”。

道教斋文化理论是从祖天师制《三官手书》和《天官章法》开始的。《三国志》卷八《张鲁传》载五斗米道的请祷之法: 书病人姓名,说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谓之三官手书。

至南北朝时,五斗米道的三官手书请祷法已有变通,刘宋道经《太真科》说:民间是将服罪章表“应烧者烧,不烧者缄封箱阁,卷束积多,??自某年月日时,至今年月日时,合如千通,今于某处靖坛净处,火化烟通”。

陆修静对斋理论的更完善,是道教斋文化向前发展的主要理论基础。陆修静在《洞玄灵宝五感文》说:“道以斋戒为立法之根本,寻真之门户”。这对以后道教提倡食素不杀生埋下了伏笔。寇谦之的《老君音诵诫经》20卷,主要就是讲戒律。寇谦之“专以礼度为首”外,也提倡斋醮,他认为单修其他方术只“可得除病寿终,攘却毒气,瘟疫不能中伤,毕一世之年”,不能得长生之道。他所增订的道教斋仪,大约有:道官受箓斋仪;道官道民求愿斋仪;道民犯律解度斋仪;为人治病斋仪;为亡人超度斋仪;为祖先亡灵解危斋仪等。而陆修静的斋理论更明了、更具体。

闵智亭道长说:“斋与醮本为二义,随唐后合而为一,称‘斋醮’或直称作醮”。虽然如此,但唐对斋法理论内容还继续发展。唐代道经

《斋戒录》引《道门大论》说:

“上清斋有三法,一者绝群独宴,静气遗形;二者清坛肃侣,依太真仪格;三者心斋,谓疏沦其心,澡雪精神”。

显然“绝群独宴,静气遗形”与陆修静《洞玄灵宝五感文》中提倡的“绝群离偶,无为为上。寂胃虚中,眠神静炁,遗形忘体,天与道合” 说法是一致的。显然是继承了陆修静的思想,但后面所提出的“心斋”却是一种新思想、新理论。宋代即继续发扬这种思想,宋陈椿英《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经法》将“心斋”放首要地位,说明对“心斋”理论的重视:“斋者有四:一曰心斋,二曰常斋,三曰清净斋,四曰长”。唐代杜光庭的解释更通俗易懂,他在《道门科范大全集》卷九十七说:“斋者,所以斋洁心神,清涤思虑,专致其精而求交神明也”。

闵智亭道长说:“五斗米道的‘厨会’,相当于现在一些信众的吃‘斋’。‘厨会’规定;上斋七日,中斋三日,下斋一日,皆要断房事、五辛、生菜、肉食,一日只吃米三升。把这种素食斋戒,称谓‘修厨会之具’”。正一斋法有《指教斋》,即是以清素为食。

斋法与醮仪,都是祭祀仪式,仅功用不同而已。蒋叔与在《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十六说:“烧香行道,忏罪谢愆,则谓之斋;诞真降圣,祈恩请福,则谓之醮。斋醮仪轨,不得而同”。“斋心以谢咎,醮以度厄”。隋唐斋醮合一之后,宋代讲究先斋后醮,这种思想一直影响到现在。

张泽洪先生认为:“醮是备香花灯烛,果酒茶汤,降天地,致万神,禳灾祷福,兼利天下”。宋宁全真授林灵真编《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三第一十九条《设醮》说的最完全:

“自古建斋无设醮之仪,只于散坛拜表后,铺设祭巽果肴,或五样,或九样或十四样,或二十四样,或三十六样,备以茶酒,列于坛心。自三宝而下,至于三界真司、将吏神祗,无不召请,三献花宣疏,盖酬其圆成斋福,翊卫坛场,辟斥魔灵,宣通命令故也。??后世按排醮筵,陈列圣位,其小者惟二十有四,其多者至三千六百,每位各设茶酒果食,立牌位供养”。

道教斋醮,历代高道无不重视,并称之“非科教无以宏扬大道”。闵智亭道长说:“道教继承民族文化,在群众信仰和民俗的基础上发展演绎的斋醮仪式,形成了道教多用途的斋醮科仪,大则为国祝厘、禳解灾疫、祈晴祷雨;小则安宅镇土、禳灾解厄、祈福祝寿、度亡生方等等,大凡人所希求的事多有用斋醮祈祷之法”。

道教斋醮道场根据情况的不同,可分几种类型:如果以法事本质来说可分阳事道场和阴事道场;如果以宫观与宫观外来说可分为宫观常用道场和为斋主所作的道场。即是宫观内常用道场也可分为阐扬道场与修行持诵道场。凡为斋主做道场,不论在宫观内或在斋主家,首先要行《开坛》科仪。阳事或拜《皇忏》,或念《皇经》则中午上玉皇表。如还受生、填库、朝斗、庆寿则依道场上表。阴事则以《功课经》为主,也可拜《皇忏》,中午上三官表。如晚上“放焰口”,则依《施食科》行之。如开光、做法会、济幽荐亡等三日以上大型道场,则要行开坛、取水、荡秽、祀灶、请圣、扬幡、宣榜、回向、送圣、上大表等科仪;度亡则要摄召,安灵,度桥,沐浴,破狱,破湖,朝真,炼度等科仪。如举行

“黄录斋”、“金录斋”、“玉录斋”等斋醮,则另有斋法,下边谨录出一些常用斋醮道场科仪。 阳事道场 所谓的阳事道场,就是为活着的生人消灾解难、祈福延寿等所作的道场。根据情况可在宫观内或斋主家中进行,在宫观内为斋主作的道场可不行《开坛》、《取水》、《荡秽》科仪,如在斋主家中,不但要行这些科仪,还要行《祀灶》、《净厨》等科仪。

道教的阳事道场,根据科仪本身的性质,可分为祈祷赐福、节日等的诸神系列与宫观本身需要的仪范规仪系列两部分。 阳事三天道场可以这样安排(除去功课经):

第一天:开坛、取水、安水、荡秽、扬幡、挂榜、三清表、三元表、净厨

第二天:祝将、天地表、皇经、玉皇大表、祀灶、拜玉皇宝忏。

第三天:朝幡、三元经、三元宝忏、落幡、下榜、普谢(或称越庙)、回向。

阴事道场是相对阳事道场而言。所谓的阴事道场就是为拔度久处阴司的亡魂,通过高功法师的秘密作用进行炼化,使其脱化人天,超升仙界。道教的阴事道场应该说来自早期的鬼神信仰以及灵魂不死信仰。 如果是阴事三天道场可以这样安排:

第一天:开坛、安灵、取水、安水、荡秽、扬幡、挂榜、三清表、三元表、净厨

第二天:祀灶、三元经、三元宝忏、摄招、度桥、沐浴、朝真、祭孤、朝灵、

第三天:朝幡、救苦经、救苦忏、十王转案、破五方、城隍牒、救苦疏、焰口、放河灯。

除了这两种道场外,还有一种道场称为阴阳两利道场。 一般是逢祖师圣诞、道士冠巾、开坛传戒等。如果是阴 阳两利三天道场,可以这样安排:

第一天:开坛、取水、安水、荡秽、扬幡、挂榜、三清表、三元表、摄招、安灵、朝孤、净厨

第二天:祝将、天地表、皇经、玉皇大表、祀灶、拜玉皇宝忏、祭灵。 第三天:朝幡、三元经、三元宝忏、落幡、下榜、普谢(或称越庙)、回向、城隍牒、救苦疏、焰口、放河灯。

当然,我说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法事内容的不

同进行调配。譬如说刚亡阴事道场和一周年、二周年、三周年道场就有所区别。

武当山庙会程式与科仪

武当山为了庆祝玄天上帝的圣诞之日,每年的三月初三及九月初九,紫宵宫都要举行三天大法会。整个法团的高功法师,在行仪前都要有一定要求。必须清洁身心,沐浴斋戒,依科演范。其科仪有:开坛、取水、祀灶、净坛、扬幡、请圣、朝礼、庆贺、祝寿、上表、回向、落幡、送

搜索更多关于: 道教法事7 的文档
道教法事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jk5p8kj2l68ub00wpmp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