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对幼儿在生活上照顾的比较多;小学阶段的生活节奏快而紧张,作息制度严格。游戏较少,教师对孩子的照顾较少。 3、师生关系
学前阶段教师与幼儿个别接触机会多,时间长,涉及面广,关系密切、具体;小学阶段师生接触主要在课堂上,个别接触少,涉及面窄。 4、环境设备的选择与布置
幼儿园阶段的教师的环境布置生动活泼,幼儿感兴趣的区域活动中,有丰富的玩具和材料供幼儿操及摆弄,幼儿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由的选择游戏及与同伴交往;小学阶段教室环境的布置相对严肃,教师的桌椅摆放固定,教师没有玩具,学生自由选择活动的余地较少。 5、社会及成人对儿童的要求和期望
社会及成人对幼儿要求相对宽松,给幼儿一个快乐的童年全社会都认可。幼儿园的孩子学习压力小,也没有来自完成学习任务的苦恼;小学的孩子压力较大,自由少,孩子为了完成家长的期望不得不奔波在学习中。
(二)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规律
儿童的成长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有一定的阶段性,各个阶段有不同的特点。比如儿童的思维发展,前一阶段以具体形象的思维为主。小学后就是以逻辑思维的发展为主。但是各个阶段的发展是连续的,前、后两个阶段之间存在一个兼具两个阶段特点的交叉时期。在这一时期,儿童既保留了上一阶段的某些特征,又拥有下一阶段刚刚出现的某些特点,这一时期教育学上被称为过渡期。两类教育机构都比较重视阶段性,而忽视阶段之间的过渡,这是造成幼儿园与小学不衔接的根本原因。
二、这渡期(概念):在儿童前、后两个发展阶段之间存在一个兼具两个阶段特点的交叉时期。在这一时期,儿童既保留了上一阶段的某些特征,又拥有下一阶段刚刚出现的某些特点,这一时期在教育学上被称为过渡期。
三、幼儿园实施幼小衔接工作的指导思想:(简答) 1、长期性而非突击性; 2、整体性而非单项性; 3、培养入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
四、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内容与方法(论述题 除了答要点还要进行扩充) (一)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幼儿对小学的态度、看法、情绪状态等,对入学后的适应关系很大。为此,幼儿园应当通过各种教育活动,特别是加强与家长、小学的的合作,来让幼儿逐步了解小学,喜欢小学,最好愉快自信的跨入小学。
(二)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 1、培养幼儿的个性 2、培养独立性 3、发展人的交往能力
4、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三)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 3、发展思维能力和基础能力
幼儿教育学的重点与难点 1、识记概念:
教育学、幼儿教育学、教育、幼儿教育、儿童观、幼儿园教育目标、幼儿园教育的八大原则、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幼儿体育、幼儿智育、幼儿德育、幼儿美育、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幼儿园教学活动、幼儿园课程、素质、幼儿园环境、幼儿游戏、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劳动、节日和娱乐活动、幼小衔接工作、幼儿园教育评价。 2、理解理论:
了解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的简史; 了解幼儿教育思想家及其教育思想;
我国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内涵和制定的依据及教育目标的层级结构; 幼儿园教育任务和原则;
幼儿园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的目标、内容与实施; 科学的幼儿发展观,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原则; 幼儿园课程要素; 幼儿园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 幼儿园课程编制和评价;
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幼儿园课程方案的对比; 幼儿园教学的特点;
幼儿园教学原则、手段和方法;
幼儿游戏的特点和幼儿园游戏的种类,幼儿园各类游戏活动的组织方法; 幼儿园日常生活的组织和要求、幼小衔接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基本内容、评价方法与步骤,树立正确的教育评价观。 3、基本技能: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与指导; 幼儿园各类游戏的指导策略;
幼儿一日活动计划、幼儿园各领域教育活动计划的制定; 根据教育活动的需要因地制宜地创设能促进幼儿发展的环境; 能科学地分析、评价幼儿园环境; 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掌握观察的技能、与幼儿、家长沟通的技能 ;
幼儿园各类活动(游艺活动、娱乐活动、庆祝活动、毕业典礼等)的设计与组织; 根据幼儿发展的水平合理设计和组织幼儿的入学准备活动。 4、综合应用:
能将幼儿园教育目标层层分解为班级逐年具体的教育活动目标;
能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的特点制订班级各类教育计划和课程计划;
能综合运用各种教育和教学原则、幼儿全面发展的观点分析评价幼儿园教育工作;能选择恰当的教学活动组织形式、指导方式和教学方法,设计和组织符合幼儿发展特点的教学活动; 根据幼儿兴趣提供幼儿自选游戏和自由自发游戏的材料和环境,学会观察并能运用游戏理论分析幼儿园游戏对儿童的各方面的影响;
能科学的分析和评价幼儿园教学、幼儿园游戏等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及一日生活的各环节活
动;
能科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________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制定教育政策的主导思想,给整个教育带来了革命。() A.全民教育 B.终身教育 C.教育民主化 D.教育现代化
2.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前教育的主要目标是() A.不限于看护儿童,对儿童施行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教育 B.以发展儿童智力为中心
C.促进儿童身体、情绪、智能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 D.为工作的母亲照管儿童
3.________是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 A.柏拉图 B.华生 C.洛克 D.孔子
4.儿童最先掌握的词汇种类是() A.形容词 B.连词 C.副词 D.名词
5.________一般分为家庭教育时期与会堂教育时期。() A.古希伯来的幼儿教育 B.古埃及的幼儿教育 C.古代印度的幼儿教育 D.古希腊的幼儿教育
6.________把幼儿教育看作是整个学制系统的最初阶段,认为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提出“整个国家的基础在于童年的正确教育”。() A.夸美纽斯 B.卢梭 C.裴斯泰洛齐 D.福禄贝尔
7.1907年,________在罗马贫民区创设“儿童之家”,招收3~6岁的幼儿。() A.杜威 B.蒙台梭利 C.维果斯基 D.皮亚杰
8.从全球学前教育目标的发展趋势来看,20世纪70年代强调()
A.儿童全面和谐发展
B.儿童个性、情感和社会化发展 C.智力开发 D.培养创造力
9.我国于________年正式颁布《幼儿园工作规程》。() A.1994 B.1995 C.1996
D.1997
10.在指导儿童结构游戏时,要求小班幼儿学会的结构知识是() A.会识别高低、宽窄、厚薄 B.会识别材料的形体、大小、颜色 C.会识别左右
D.会识别轻重、长短、前后考试大发布
11.以下几种游戏中,________属于有规则的游戏。() A.角色游戏 B.结构游戏 C.体育游戏 D.表演游戏
12.________原则源自于杜威的“做中学”。() A.独立自主性 B.启蒙性 C.综合性
D.活动性学分析和评价幼儿发展、幼儿教育实践中教师的具体行为、当今幼儿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13.________属于独立自主性教育中动作方面的基本内容。() A.学习“安静” B.学习剪指甲 C.学习穿衣服 D.学习浇花
14.在语言课上加上好听的歌曲,在体育游戏中加上故事,在数学课上加上绘画……体现了()
A.教育目的的综合性 B.教育内容的综合性 C.教育制度的综合性 D.教育手段的综合性
15.在幼儿园里,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条件是() A.真诚,同理心,深切的了解 B.真诚,接纳与信任,同理心 C.真诚,接纳与信任,深切的了解 D.同理心,接纳与信任,深切的了解
16.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儿童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样品,如绘画、纸工、泥工样品等,供儿童观察、模仿学习。该教师运用了() A.观察法 B.范例法 C.演示法
D.示范法考试大发布
17.________是最为科学的育儿教育方法。() A.游戏化方法 B.语言法 C.环境体验法 D.移情法
18.角色扮演法的三个阶段中,________是儿童社会性行为发展的最高层次。() A.及时模仿 B.认同 C.简单再现 D.内化
19.在游戏时,教师让违反游戏规则的儿童停玩一次,属于() A.自然后果的惩罚 B.剥夺性惩罚 C.体罚
D.生理性惩罚考试大发布
20.我国托儿所教养大纲中规定,2岁以上的儿童可以进行集体参加的活动,时间在________分钟左右。() A.3~6 B.4~8 C.5~10
D.6~12
21.对于3~6个月的婴儿,应提供的玩具和游戏材料有() A.手工、绘画材料 B.用手穿的大木珠 C.色彩鲜明的小球 D.不倒翁,拨浪鼓
22.“嚎啕大哭,又踢又闹”属于分离焦虑的() A.反抗阶段 B.失望阶段 C.超脱阶段 D.平复阶段
23.家长对于托儿所、幼儿园的心态可分为几个阶段,其中“家长与教师联系的热情逐渐减退”属于() A.希求期 B.忽略期 C.需求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