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2021届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如图为反应①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曲线图。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如图中c曲线是加入催化剂a时的能量变化曲线 B.反应①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
2NH3(g) ΔH=-92 kJ/mol
C.在反应②中,若有1.25 mol电子发生转移,则参加反应的NH3的体积为5.6 L D.催化剂a、b能提高化学反应①、②的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转化率 【答案】B 【解析】 【详解】
A. 使用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所以曲线d是加入催化剂a时的能量变化曲线,A错误;
B. 根据图示可知反应物比生成物的能量高出600 kJ-508 kJ=92 kJ,故反应①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
2NH3(g) ΔH=-92 kJ/mol,B正确;
C. 未指明气体所处条件,因此不能根据电子转移的物质的量确定气体的体积,C错误;
D. 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但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因此不能改变物质的平衡转化率,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2.已知某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硫酸钠、氢氧化钠、氯化钠四种溶质,欲将该溶液中四种溶质的阴离子逐.一检验出来,所加试剂先后顺序合理的是 .
A.HNO3、Ba(NO3)2、NH4NO3、AgNO3 C.NH4NO3、HNO3、Ba(NO3)2、AgNO3 【答案】C 【解析】 【详解】
先加硝酸,氢离子与碳酸根离子生成气体,可以鉴别出碳酸钠,但硝酸也可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水,没有
26
B.HNO3、NH4NO3、Ba(NO3)2、AgNO3 D.NH4NO3、HNO3、AgNO3、Ba(NO3)2
明显现象,又除去了氢氧根离子,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加入硝酸铵可以证明氢氧化钠的存在;再加入稀硝酸,有气体生成,证明含有碳酸钠;加入硝酸钡,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生成硫酸钡沉淀,可以证明含有硝酸钡;最后加入硝酸银,银离子与氯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证明含有氯化钠,可以将四种溶质都证明出来,如先加入硝酸银,则硫酸银、氯化银都生成沉淀,不能鉴别,综上所述,C项正确; 答案选C。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2H6和C6H14一定互为同系物 B.甲苯分子中最多有13个原子共平面
C.石油裂解和油脂皂化均是由高分子物质生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D.制乙烯时,配制乙醇和浓硫酸混合液:先加乙醇5mL,再加入浓硫酸15mL边加边振荡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C2H6和C6H14表示都是烷烃,烷烃的结构相似,碳原子之间都是单键,其余键均为C-H键,分子式相差若干个CH2,互为同系物,正确,A不选;
B.甲苯中苯基有11个原子共平面,甲基中最多有2个原子与苯基共平面,最多有13个原子共平面,正确,B不选;
C.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以上,石油的成分以及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错误,C选; D.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且密度比水大,为防止酸液飞溅,应先在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乙醇,然后慢慢将浓硫酸加入烧瓶,边加边振荡,正确,D不选。 答案选C。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2CO3分子中既存在离子键,也存在共价键
B.硅晶体受热融化时,除了破坏硅原子间的共价键外,还需破坏分子间作用力 C.H2O不易分解是因为H2O分子间存在较大的分子间作用力 D.液态AlCl3不能导电,说明AlCl3晶体中不存在离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Na2CO3是离子化合物,没有分子,A项错误;
27
B. 硅晶体是原子晶体,不存在分子间作用力,B项错误; C. H2O不易分解是因为水分子中氢氧键键能大,C项错误;
D. 晶体加热熔化后所得液态物质不能导电,说明在液态时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即原晶体中不存在离子,则液态AlCl3不能导电,说明AlCl3晶体中不存在离子,D项正确; 答案选D。
5.某可充电钠离子电池放电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电势较低的电极反应式为:Fe[Fe(CN)6]+2Na++2e-=Na2Fe[(CN)6] B.外电路中通过0.2 mol电子的电量时,负极质量变化为2.4 g C.充电时,Mo箔接电源的正极 D.放电时,Na+从右室移向左室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原电池示意图可知,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电解方程式为Fe[Fe(CN)6]+2Na+-2e-=Na2Fe[Fe(CN)6],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解方程式为2Mg+2Cl--4e-=[Mg2Cl2]2+,充电时,原电池的负极连接电源的负极,电极反应和放电时的相反,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
A.放电时,电势较低的电极为负极,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Mg+2Cl--4e-=[Mg2Cl2]2+,A错误;
B.负极上Mg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2Mg+2Cl--4e-=[Mg2Cl2]2+,外电路中通过0.2 mol电子的电量时,负极质量变化为减少的金属镁0.1 mol,即质量变化2.4 g,B正确;
C.充电时,原电池的正极连接电源的正极,发生氧化反应,Mo箔接电源的正极,C正确; D.放电时,阳离子Na+向负电荷较多的正极移动,所以放电时,Na+从右室移向左室,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A。 【点睛】
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