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9年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4 1:01:4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专业.专注.

2?Mm2由G2==m?r =m()2rTr4?2r3?M=

GT2r3 (2?恒量) T3? GT2M3?r3ρ=4?323GRT?R3(M=?V球=?(当r=R即近地卫星绕中心天体运行时)?ρ=???3?3?R?h3?()22GTRGT近远4?r3) s球面=4?r2 s=?r2 (光的垂直有效面接收,球体推进辐射) s球冠=2?Rh 3v24?2Mm2 ?m?R= m2R?m4?2n2 R 轨道上正常转: F引=G2= F心= ma心= mRTr2vMm地面附近: G= mg ?GM=gR2 (黄金代换式) mg = m?v?gR=v2RR第一宇宙=7.9km/s 题目中常隐含:(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这时可能要用到上式与其它方程联立来求解。

v2MmGM轨道上正常转: G2= m ? v? Rrr【讨论】(v或EK)与r关系,r最小时为地球半径时,v第一宇宙=7.9km/s (最大的运行速度、最小的发射速度); T最小=84.8min=1.4h

①沿圆轨道运动的卫星的几个结论: v=

GMr,??GMr3,T=2?r3GM

②理解近地卫星:来历、意义 万有引力≈重力=向心力、 r最小时为地球半径、 最大的运行速度=v

第一宇宙=7.9km/s (最小的发射速度);T最小=84.8min=1.4h

③同步卫星几个一定:三颗可实现全球通讯(南北极仍有盲区)

轨道为赤道平面 T=24h=86400s 离地高h=3.56x104km(为地球半径的5.6倍) V同步=3.08km/s﹤V第一宇宙=7.9km/s ?=15o/h(地理上时区) a=0.23m/s2 ④运行速度与发射速度、变轨速度的区别

⑤卫星的能量:r增?v减小(EK减小

⑥应该熟记常识:地球公转周期1年, 自转周期1天=24小时=86400s, 地球表面半径6.4x103km 表面重力加速度g=9.8 m/s2 月球公转周期30天

结果 v会变化 力学助计图 有a

原因

受力 受力

. word可编辑 .

原因 .专业.专注.

●典型物理模型及方法

◆1.连接体模型:是指运动中几个物体或叠放在一起、或并排挤放在一起、或用细绳、细杆联系在一

起的物体组。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整体法和隔离法。

整体法是指连接体内的物体间无相对运动时,可以把物体组作为整体,对整体用牛二定律列方程

隔离法是指在需要求连接体内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如求相互间的压力或相互间的摩擦力等)时,把某物体从连接体中隔离出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连接体的圆周运动:两球有相同的角速度;两球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单个球机械能不守恒) 与运动方向和有无摩擦(μ相同)无关,及与两物体放置的方式都无关。 平面、斜面、竖直都一样。只要两物体保持相对静止 m1 m2 记住:N= mF?mF (N为两物体间相互作用力), 2112m1?m2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的分子m1F2和m2F1两项的规律并能应用?讨论:①F1≠0;F2=0 N?m2m1?m2F F=(m1+m2)aN=m2aN= F m1 m2 m2F m1?m2 ② F1≠0;F2≠0 N= (F m1?m2F=m1(m2g)?m2(m1g) F=m1(m2g)?m2(m1gsin?) m2F1?m1F2 m1?m2m1?m22?0就是上面的情况) F=mA(mBg)?mBF m1?m2 F1>F2 m1>m2 N1

Mnm◆2.水流星模型(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是典型的变速圆周运动)

. word可编辑 .

.专业.专注.

研究物体通过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情况,并且经常出现临界状态。(圆周运动实例) ①火车转弯 ②汽车过拱桥、凹桥3

③飞机做俯冲运动时,飞行员对座位的压力。

④物体在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汽车在水平公路转弯,水平转盘上的物体,绳拴着的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绕绳的一端旋转)和物体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翻滚过山车、水流星、杂技节目中的飞车走壁等)。 ⑤万有引力——卫星的运动、库仑力——电子绕核旋转、洛仑兹力——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偏转、重力与弹力的合力——锥摆、(关健要搞清楚向心力怎样提供的)

(1)火车转弯:设火车弯道处内外轨高度差为h,内外轨间距L,转弯半径R。由于外轨略高于内轨,使

得火车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F合提供向心力。

vRghh由F合?mgtan??mgsin??mg?m0得v0?(v0为转弯时规定速度)v0LRL(是内外轨对火车都无摩擦力的临界条件)

①当火车行驶速率V等于V0时,F合=F向,内外轨道对轮缘都没有侧压力 ②当火车行驶V大于V0时,F合F向,内轨道对轮缘有侧压力,F合-N'=mv2Rv2R2?gtan??R

即当火车转弯时行驶速率不等于V0时,其向心力的变化可由内外轨道对轮缘侧压力自行调节,但调节程度不宜过大,以免损坏轨道。火车提速靠增大轨道半径或倾角来实现

(2)无支承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过最高点情况: 受力:由mg+T=mv2/L知,小球速度越小,绳拉力或环压力T越小,但T的最小值只能为零,此时小球以重力提供作向心力. 结论:通过最高点时绳子(或轨道)对小球没有力的作用(可理解为恰好通过或恰好通不过的条件),此时只有重力提供作向心力. 注意讨论:绳系小球从最高点抛出做圆周还是平抛运动。 能过最高点条件:V≥V临(当V≥V临时,绳、轨道对球分别产生拉力、压力) 不能过最高点条件:V

.专业.专注.

v2低L最低点状态: T2- mg = m 高到低过程机械能守恒: T2- T1=6mg(g可看为等效加速度)② 半圆:过程mgR==12 1222mv低?1mv?mg2L 高2mv2 最低点T-mg=mvR ?绳上拉力T=3mg; 过低点的速度为V低 22gR 小球在与悬点等高处静止释放运动到最低点,最低点时的向心加速度a=2g ③与竖直方向成?角下摆时,过低点的速度为V低 =此时绳子拉力T=mg(3-2cos?) 2gR(1?cos?), (3)有支承的小球,在竖直平面作圆周运动过最高点情况: U2①临界条件:杆和环对小球有支持力的作用 (由mg?N?m知)R当V=0时,N=mg(可理解为小球恰好转过或恰好转不过最高点) ②当0?v?③当v?④当v?gR时,支持力N向上且随v增大而减小,且mg?N?0gR时,N?0gR时,N向下(即拉力)随v增大而增大,方向指向圆心。 当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速度v?当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速度v?gR时,受到杆的作用力N(支持)但N?mg,(力的大小用有向线段长短表示)gR时,杆对小球无作用力N?0 当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速度v>gR时,小球受到杆的拉力N作用恰好过最高点时,此时从高到低过程 mg2R=12mv2 低点:T-mg=mv2/R ? T=5mg ;恰好过最高点时,此时最低点速度:V低 =2gR 注意物理圆与几何圆的最高点、最低点的区别: (以上规律适用于物理圆,但最高点,最低点, g都应看成等效的情况) 2.解决匀速圆周运动问题的一般方法 (1)明确研究对象,必要时将它从转动系统中隔离出来。 (2)找出物体圆周运动的轨道平面,从中找出圆心和半径。 (3)分析物体受力情况,千万别臆想出一个向心力来。

(4)建立直角坐标系(以指向圆心方向为x轴正方向)将力正交分解。 ?v22?22(5)??Fx?m?m?R?m()R

建立方程组?RT??Fy?0? . word可编辑 .

.专业.专注.

3.离心运动

在向心力公式Fn=mv2/R中,Fn是物体所受合外力所能提供的向心力,mv2/R是物体作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当提供的向心力等于所需要的向心力时,物体将作圆周运动;若提供的向心力消失或小于所需要的向心力时,物体将做逐渐远离圆心

的运动,即离心运动。其中提供的向心力消失时,物体将沿切线飞去,离圆心越来越远;提供的向心力小于所需要的向心力时,物体不会沿切线飞去,但沿切线和圆周之间的某条曲线运动,逐渐远离圆心。

◆3斜面模型(搞清物体对斜面压力为零的临界条件) 斜面固定:物体在斜面上情况由倾角和摩擦因素决定

?=tg?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或静止 ?> tg?物体静止于斜面 ?< tg?物体沿斜面加速下滑a=g(sin?一?cos?)

◆4.轻绳、杆模型

绳只能受拉力,杆能沿杆方向的拉、压、横向及任意方向的力。 如图:杆对球的作用力由运动情况决定只有?=arctg(

ag╰ α)时才沿杆方向 最高点时杆对球的作用力;最低点时的速度?,杆的拉力? 若小球带电呢?

mL ·

假设单B下摆,最低点的速度VB=

E 12 2gR ?mgR=mvB2R11'2'2整体下摆2mgR=mg+mvA?mvB

222'''VB?2VA ? VA=

╰ α36''?2VA=gR ; VB2gR> VB=2gR

55所以AB杆对B做正功,AB杆对A做负功

◆ .通过轻绳连接的物体

①在沿绳连接方向(可直可曲),具有共同的v和a。

特别注意:两物体不在沿绳连接方向运动时,先应把两物体的v和a在沿绳方向分解,求出两物体的v和a的关系式,

②被拉直瞬间,沿绳方向的速度突然消失,此瞬间过程存在能量的损失。 讨论:若作圆周运动最高点速度 V0<

gR,运动情况为先平抛,绳拉直时沿绳方向的速度消失

. word可编辑 .

2019年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jqwg2cute05ej21u0rq9kfa25180i00kb3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