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长年在外打工,两位老人年龄都在50岁以上,家中定植了9亩果园,种植20亩山地,还养了3头牛,这么重的劳动量,让我在对他们身体能否承受充满担忧的同时,也对耕作和果园管护质量产生质疑。
三、瞄准小康目标谋求致富良策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落脚点就是为了群众。面对农民群众对脱贫致富的极度渴望,我深感肩上责任重大。针对王家庄村目前现状和面临形势,我个人认为应该要抓住以下5个方面做文章。
第一、要抓住农民素质提升这一关键,在提高农民致富能力上做文章。发展为了群众,发展更要依靠群众,这就要把提升农民素质紧紧抓在手中,抓出成效。一要抓紧抓好农民素质教育。要有效整合农民技术学校、远程教育等教学资源,大力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涉及“三农”工作的土地流转、农业科技、计划生育、安全维稳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党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切实增强广大群众的政策意识、法制意识和发展意识。要抓紧抓好致富技能培训。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结合产业形势,利用个人自学、村上组织集中学习等形式,按照果树生长周期和各阶段产业管理重点,有针对性地对农民开展培训,着力提高果树、养畜、种菜等产业技术的管理落实效果。要积极开展外出务工技术
培训,确保每个农民(至少每户有一人)都能拥有一技之长,实现在家创业是产业技术能手,外出务工是行业技能人才。要抓紧抓好农民思想观念转变。采取组织外出观摩、邀请专家到村讲课等形式,引导农民摒弃陈旧观念,树立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开拓意识,提高接受新事物、掌握新技术的主动性,为主导产业发展、农民致富增收奠定深厚基础。 第二、抓住农业结构调整这一主线,在提高农村主导产业发展水平上做文章。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是实现农民增收的主渠道,要全力以赴抓好王家庄村苹果这一拳头产业,持之以恒地做好新技术的推广运用。要引导农民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尽快着手改变目前单纯以小麦、玉米为主的种植业结构,不断加大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力推广地膜小麦、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等旱作农业新技术和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应用,充分论证、大胆尝试引进适生蔬菜、水果等新品种,努力培育1到2种本村特色产业,为农业生产注入更多的科技元素。要切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采取集体购置或引导农户自主购置等方式,添置一定数量的微耕机、大型喷药机等现代化农具,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苹果产业作为全村的重点优势产业,要抓好规模扩张、提质增效、延伸链条,实施塬面剩余耕地果园定植扫尾工程,实现全村塬区果园面积全覆盖;重点加强果园管理,特别是对今年即将进入挂果期的果园,要特别注意精心务作、特别注意病虫
害防治、特别注意肥料投入。同时,要抓好果树行间套种,结合市场需求科学选择套种作物,提高果园配套收益。提前着手对果品市场进行考察,加大果品宣传推介力度,尽早达成销售意向,为果品销售做足准备。
第三、抓住基础设施建设这一重点,在夯实农村发展基础上做文章。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变农村基础设施滞后的状况,仍是农村发展的当务之急、改善民生的现实之需和主导产业的提升之基。要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加大投资力度,着力夯实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对1354亩山地进行整修,按照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要求,进一步改善耕地质量,完善基础设施,降低群众劳动强度。将涉及郭前沟社公里社道列入村道硬化工程盘子,建成宽米的水泥硬化路,从根本上改变沿途农户出行难的问题。协调电力部门对庄湾社低压线路进行重新规划,实施农电线路改造,架设220千伏电线1500米,保证农民用电正常。在去年村内果园供水管道压设的基础上,投资万元,延伸管网8300米,达到园内灌溉无死角、全覆盖的目标。继续加大农村能源项目建设力度,加快普及户用沼气,提高沼气原料的使用率,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改善群众生活条件。进行村庄环境综合治理,实施垃圾集中填埋,彻底根治村庄面貌脏、乱、差的问题。(1)(2)(3)(4)(5)
第四、抓住农民自我教育这一核心,在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上做文章。要对现有村部进行维修扩建,加大配套建设力度,配齐配全相关设备设施,把村级活动场所和“农家书屋”的作用真正发挥起来,建立定期开放和值班制度,丰富报刊、图书内容,组织党员群众积极开展文化知识学习,满足农民对文化知识的多元化需求,最大可能地为农民创造学习条件,引导农民学知识、学文化,在全村营造崇尚学习、尊重知识的良好氛围。要切实加大帮扶力度,开展“金秋助学”等活动,对单亲家庭和因子女教育致贫的家庭进行帮扶,给予适当资金补助,助推科教兴村。要持久深入地开展好“和谐五星”创评活动,培育树立一批文明新风先进典型,形成尊老爱幼、团结和睦、邻里互助、文明卫生、积极向上的良好村风。要加大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在村内修建农民文化健身广场1处,配套篮球架等体育健身器材,为群众开展文体娱乐活动提供场所。鼓励民间文化人才组建各种健康的农民社团组织,开展健身活动、知识竞答、特长展示等活动,用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占领农村文化阵地。
第五、抓住村级班子建设这一保障,在发挥基层党组织及党员作用上做文章。党组织是农村工作的领导核心,党员队伍是推动农村发展进步、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中坚力量。要积极创新模式,组建专业经济合作社、产业党小组、农民
工工会等组织,不断扩大基层组织覆盖面。引导村“两委”班子认真落实“双议双评”、“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掌握党员群众对村级经济社会发展的所思、所盼,珍惜民力、集中民智,用最广大党员群众的意愿确定思路、指导工作,关心群众疾苦,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落实好党员“三卡”管理制度、支委学习制度、议事决策制度和民主生活会等制度,鼓励村干部参加函授教育,抓好支委成员素质提升、任务完成、作风建设的督促考核。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党员干部到外地参观学习,落实好党内关怀激励措施,培养优秀的村级后备干部,增强党员的示范带动意识,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1234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