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小学英语教学
教育部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总目标进行了重新界定,特别强调课程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了使英语课程符合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课程本身的性质和任务进行了重新定位。《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练意志、发展思维、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验、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外国语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一部分。”这段话至少有两层含义:第一,英语课程是学生发展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第二,英语课程也是培养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过程。把英语课程定义为发展学生人文素养的一部分,是我们对英语课程的性质重新定位的一个关键内容。
新课程目标定位是: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根据“三个发展”的目标定位,《标准》提出了六个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新课程标准下,英语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转换教师角色,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关注学生的情感,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以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更新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观念中,教师的任务只是“教”。教学过程就是忠实而有效
第 1 页
的传递课程的过程。教师只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只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课堂上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以教定学。而新的课程观认为,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变、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教学过程应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
新课程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教学的本质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彼此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合作性的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知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交往意味着教师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改变。
教学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所以必须重结论。但是,如果学生不经过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分析、综合、概括等认知活动,没有多种观点的碰撞、争论和比较,结论就难以获得,也就难以真正得到理解和巩固。没有以丰富性、多种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
第 2 页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转变教师角色 1.实现传授者角色转化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在新课程中要改变过去片面强调知识传授的方式引导,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由“齐步走”向根据差异因材施教转变,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由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变,由单向信息传递向立体多向传递转变。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是教师角色的一个本质转变。为此教师要努力做到:帮助学生选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并确认与修正学生采取的途径;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情景,引起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建立一个民主平等,师生关系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互相交流,与学生分享体验与感受;与学生一起探讨、
第 3 页
研究,不断修正提高自己。 3.教师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研究者
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最能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又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研究、探索和改进。他们有亲自实践的经验,力图经过自己的研究与努力,并通过与同事的合作,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因此,教师要以研究者的心态参与到教学中去,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对自身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对获得的经验及时进行总结,形成规律。没有一个教育家是坐在研究室成为教育家的,而是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探索与验证才成为教育家。
教师要实现转化,超越提升自己,“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学习的替代者变成学习的引导者,用情感教学代替唯智教学,把学生从学习的“机器”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4.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传统教学与课程分离的弊端致使现在有不少教师离开教科书就不知道教什么,离开教参就不知道怎么上课,离开练习册和习题集就不知道怎么出考卷。新课程中,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的执行者,而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要了解和掌握各个层次的课程知识及这些层次之间的关系,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锻炼和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及课程评价的能力。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理想的路总是为有信心的人预备着。
2、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罗曼·罗兰
第 4 页
3、人生就像爬坡,要一步一步来。——丁玲
第 5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