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4739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6 0:33:3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C、组织策略 D、概括策略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4章>第10节>学习策略的分类 【答案】:B 【解析】:

精加工策略是指通过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加工,理解其内在的深层意义,并促进记忆的一种策略。故选B。

16.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是遗忘进程的不均衡性,表现为( )。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时快时慢 D、均匀递减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4章>第3节>记忆 【答案】:B 【解析】:

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发生,而且遗忘的进程是不均匀的,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到一定程度不再遗忘。

17.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使得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是( )。

A、感觉对比 B、感觉的相互作用 C、感觉适应 D、联觉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4章>第2节>感觉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点为感觉的特性。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18.电视、电影、活动性商业广告运用的知觉现象是( )。

A、诱发运动 B、动景运动 C、自主运动 D、运动后效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4章>第2节>知觉 【答案】:B 【解析】:

动景运动是当两个刺激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距相继呈现时,我们就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电视、电影运用的就是这个原理。

19.同一个班级,有的学生非常喜欢生物,有些人可能因为个人兴趣的不同而不太喜欢生物。学校除了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设生物课之外,还增设其他一些生物课程,如趣味生物实验、动物世界等。这些课程属于( )。

A、校本课程 B、学科课程 C、国家课程 D、综合课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2章>第1节>课程的分类 【答案】:A 【解析】: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或选用、自主实施的课程。题干中学校增设的趣味生物实验、动物世界课程,属于校本课程。 20.客观事物的整体特征在人的头脑中的反应是( )。

A、知觉 B、感觉 C、思维 D、想像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4章>第2节>知觉 【答案】:A 【解析】: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21.在一堂化学课上,老师运用分子模型和挂图,帮助学生认识甲烷的结构。这种教学方法是( )。

A、练习法

B、演示法 C、作业法 D、实验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3章>第5节>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答案】:B 【解析】:

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现代化视听手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在化学课上,老师运用分子模型和挂图这些直观教具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属于演示法。

2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成长离不开教育,由此看来,在学生品德教育中,要做到( )。

A、知行统一 B、渗透熏陶 C、集体性 D、一致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7章>第5节>德育方法 【答案】:B 【解析】:

题干中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强调的是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因此在德育教育中,要注意为学生营造好的环境,要做到渗透熏陶。 23.桑代克的“效果律”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如果学习者有准备,就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B、如果学习者多加练习,就能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

C、如果学习者取得满意的学习结果,那么其继续学习的可能性会增大 D、如果学习者未做好准备但又被强制学习时,会产生烦恼情绪,妨碍学习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4章>第7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答案】:C 【解析】:

桑代克提出的学习定律包括:①准备律是指联结的加强或削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和心理调节状态。②练习律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会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加强;反之,不重复不练习,联结力量会减弱。③效果律是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可因满意的结果而加强,也可因烦恼的结果而减弱。因此,A、D两项是准备律的启示,B项是练习律的启示,C项是效果律的启示。

24.强调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系统性,主张分科教学的是( )。

A、经验主义课程论 B、学科中心课程论 C、结构主义课程论 D、要素主义课程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2章>第1节>课程理论流派 【答案】:B 【解析】:

学科中心课程论基本观点:教学内容应以学科为中心,与不同学科对应设置课程,通过分科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科教学的基本知识、技能、思想方法,从而形成学生的知识结构。学科中心课程论强调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系统性,主张分科教学。 25.被誉为“西方的孔子”的是( )。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昆体良 D、柏拉图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2节>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答案】:A 【解析】:

苏格拉底被誉为“西方的孔子”。

26.“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发挥教育影响”体现了哪一种教育方法?( )

A、榜样示范法 B、说服教育法 C、陶冶教育法 D、品德教育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7章>第5节>德育方法 【答案】:C 【解析】:

陶冶教育法又称情感陶冶法,它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让学校的一草一木都发挥教育影响体现的是陶冶教育法.其他三项均不合题意。

27.目的游离评价模式主张( )。

A、评价的重点是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 B、更多地考虑课程满足计划需要的程度 C、应着重关注课程计划满足目标的程度 D、评价的重点放在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2章>第2节>课程评价 【答案】:D 【解析】: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A、B、C三项都在强调预期的结果。

28.董老师总是希望在课堂上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爱与被爱的需要。董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哪种课堂管理取向?( )

A、建构取向 B、行为取向 C、认知取向 D、人本取向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4章>第7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答案】:D 【解析】:

行为主义的观点认为学习是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认知主义的观点是学习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建构主义的观点是学习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人本主义的观点是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发挥。题干中董老师注重满足学生的基本需要,这是关注学生的表现,符合人本主义的观点。

29.我国《中学德育大纲》正式颁布的时间是( )。

A、1990年 B、1993年 C、1994年 D、1995年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7章>第1节>德育的含义 【答案】:D 【解析】: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473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jsm43bo144x67j2pwjr92i2p9mey901dmi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