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备课
第五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1 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
主备人:李玉颖 执教人:李玉颖 课型: 新授 课时编号:28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过程,能比较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学会运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教学生发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口算乘法的规律,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课前预习:课本58页例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抢答:
(1) 3个十是( )? 30是( )个十? (2) 300是( )个百? 60是( )个十? (3) 9个十是( )? 3个30是( )? 2、口算。
120×2 400×2 30×3 40×4 200×8 13×3 50×9 23×2 11×5 20×6
小结:以上的练习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今天,我们能否用这些知识做铺垫,来教学新知识呢?
2、出示情景图:引教学生观察,邮递员叔叔每天工作情况。同学们从图中发现什么信息?你能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提出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教学例1
1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备课
1、分小组讨论交流。
2、 指名说说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可以提什么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整理板书如下:
问题A:邮递员叔叔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 (1) 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 (2) 怎么解决?
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第一个问题算式 300×10 60×10 (3) 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4) 口算上面算式的结果。(同桌交流口算方法) (5) 指名汇报口算方法:(可能会有以下几种)
a.300×10 因为10个100是1000,所以10个300是3000,则300×10=3000(份)
b.300×10 先算3×1=3,接着在3的末尾添上300和10后面一共有的3个0。
所以300×10=3000(份)
同理:60×10=600(封)(10个10是100,10个60是600) 3、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第2个问题
问题B:邮递员叔叔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 (1) 学生独立解答。
a.300×30, 60×30分别表示什么? (2) 汇报口算方法:
b.你怎么口算?
(3) 小组讨论:比较两种方法,寻找较简便的口算方法。
4、学生回答后教师引教学生小结并把课题写完整—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
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口算时只要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我会算。
2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备课
60×60 90×80 31×20 80×70 700×20 11×40 12×400 23×20 500×40 40×80 80×300 41×200 2、我能行。
(1)口算24×20时,想:( )
去掉0变为( ),24×( )=( ),在( )后面添上1个0是( )。
(2)一个因数是32,另一个因数是30,积是( )。 (3)30个200是( ). (4)400的4倍是( ) 找生口答。
3我最棒。 比一比,在( )里填上﹤、﹥﹦
60×60( )50×70 50×40( )100×20 400×7( )40×70 90×30( )80×40
4、引教学生了解练习十四第3题的题意,“买20枚8角的邮票和30枚6角的邮票”,解决“一共付多少钱”的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5、引教学生完成练习十四第4题,让学生看懂图意,然后交流解题方法,集体订正。
达标检测:基训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不明白的或需要提醒大家的吗? 拓展练习,巩固延伸
板书设计:
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
300×10 60×10 300×30 60×30
教学反思:
3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备课
2 两位数乘两位数—— 乘法估算
主备人:李玉颖 执教人:李玉颖 课型: 新授 课时编号:29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探索乘法估算的方法,学会乘法估算。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 课前预习:课本59页例2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你能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各是多少吗? 69、22、74、87、99、18
2、同学们都在多媒体教室里上过课,那么你们知道多媒体教室里有多少排椅子?每排有多少个座位呢?
哪个同学知道?愿意来说一说吗? 3、出示P59例2情境图
引教学生观察:情境图中提供了有关多媒体教室里的哪些信息?小明同学提出了什么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教学例2.“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你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
(1) 小组合作交流——你用什么方法估算? (2) 指名汇报。师小结整理如下: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