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红安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负责人:占取胜
教研组长: 占取胜
教务主任: 周立新
主管校长: 张征
红安县职教中心教务处 二〇一三年七月
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特点简介
我校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企业岗位特征,将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人才分为“畜禽生产、畜禽疾病防治、饲料生产与加工”三个专门化人才培养方向,充分体现了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专业定位准确,符合畜牧行业发展趋势,人才培养规格匹配行业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基于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生产过程的“宽平台、多方向”课程体系与课程设置合理科学,注重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具有以能力为本位特征。实施“工学结合、三段递进式”的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做到了教学与生产同步,保证了工与学的有机结合。坚持“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做合一”,加强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融合,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职业教育理念鲜明,具有创新性、可操作性。 提倡“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职业能力培养的同时,注重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教学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的方式,以形成性考核为主,实行多元化考核评价,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011800)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具备同等学历者。
三、基本学制
3年。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大中型畜禽养殖企业和饲料生产企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
1
代化建设的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与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技术领域相适应的文化水平与素质,掌握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畜禽生产、畜禽疾病防治、饲料生产与加工生产领域的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具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能从事畜牧生产与管理、畜禽疫病防治、饲料检测与加工等一线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五、职业范围(见表1)
表1 职业范围一览表
序号 1 对应职业(岗位) 家畜饲养工 家禽饲养工 动物疫病防治员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家畜(禽)饲养工 国家四级职业资格 中级动物疫病防治员 国家四级职业资格 中级饲料检验化验员 国家四级职业资格 专业(技能)方向 畜禽生产方向 2 畜禽疾病防治方向 3 饲料检测检验员 饲料生产与加工方向 六、人才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和产业文化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一)职业素养
(1)具备服从领导、遵纪守法的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 (3)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身心健康;
(4)具有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的精神; (5)树立热爱畜牧业、服务畜牧业的思想。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
(1)具有熟悉畜禽机体各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器官的形态、位置、构造和机
2
能的能力;
(2)具有基本掌握畜禽疾病过程中器官形态与结构的病理变化的能力; (3)具有基本掌握畜禽临床常用药物的作用机理、作用、应用及不良反应的能力;
(4)具有掌握微生物的基本知识及检验方法的能力; (5)具有掌握畜禽的营养代谢和饲料饲用特点的能力; (6)具有掌握畜禽临床诊断技术的能力。 专业(技能)方向1 畜禽生产方向
能根据畜禽外貌特征识别主要品种并依据生产需要选择品种;科学组织畜禽生产,熟悉畜禽饲养管理操作规程;掌握畜禽繁殖规律,能正确实施母畜发情鉴定以及人工授精,能制定养殖场卫生防疫程序与饲料利用计划;了解畜禽主要传染病、普通病的特征、诊断要点与防治措施。
专业(技能)方向2 畜禽疾病防治方向
能识别畜禽常见病的症状、病理剖检变化,掌握畜禽常见病的治疗方法。能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和消毒药物对畜禽舍、地面、用具、粪便等进行消毒。能利用实验室常用实验诊断技术对一些特定病例进行诊断。掌握畜禽生物制品的使用与保管要求,能完成畜禽重要传染病的免疫接种操作。能正确处理病、死动物。
专业(技能)方向3 饲料生产与加工方向
掌握常见饲料的营养特点,能进行常见饲料的加工、调制。能依据各类畜禽的不同生物学特性与生产性能,设计配合饲料配方。具备使用配方软件选择畜禽最低成本日粮配方的能力。
七、主要接续专业
高职:畜牧兽医、特种动物养殖专业 本科: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专业
3
八、课程结构(见图1) 专业技能课 畜禽生产方向 禽生产与经营 猪生产与经营 牛生产与经营 动物繁育与改良 专业(技能)方向课 畜禽疾病防治方向 养禽与禽病防治 养猪与猪病防治 养牛与牛病防治 动物防疫与检疫 饲料生产与加工方向 畜禽生产概论 动物营养与饲料 饲料检验与加工技术 畜禽生态养殖基础 选修课 专业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 动物解剖微生物畜牧兽医兽医诊疗生理 与检验 基础 基础 技术 德语育文 数 英 计算机 体育与化学 学 语 应用基础 健康 图1 课程结构框图
九、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
公共基础课包括德育,文化,体育与健康,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
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技能)方向课,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