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失去、得不到。 1.解释字义。
(1)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 (2)我能为之足 ..(3)蛇固无足 (4)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2.翻译文言句子。
(1)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 (2)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3.请你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上文的大意:
4.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发? 十三1.(1)将要(2)替、给(3)本来(4)失去、得不到 2.(1)几个人喝这杯酒不够,一个人喝这杯酒又有多。(2)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上脚呢? 3.画蛇添足 4.为人处世,不能总是觉得自己比别人高明,十分了不起。多此一举,往往会让你失去很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十四、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释:涉——渡过。遽——立刻。契——用刀子雕刻。 惑——糊涂 ⒈解释字义。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2)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3)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2.翻译句子。
(1)是吾剑之所从坠。 .(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现实生活中,也不乏类似于刻舟求剑这样的故事,请你举出两个事例来。
十四1.到 它,代剑 可是,但是2.(1)这是我们的剑坠下去的地方。(2)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的吗? 3.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4、(略)我们生活学习中,好多人都有拖三拉四的习
惯,遇到问题不及时解决,非要在那作个记号,等什么时候想解决的时候才考虑,殊不知等过一段时间后,这个问题可能变得很复杂。吃饭的碗当天不洗,第二天全馊了,当天穿的袜子不洗,第二天臭的要命。
十五、
园中有榆,其上有蝉。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螂
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黄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子挟弹丸在榆下,迎而欲弹之。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 1.解释字义。
(1)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 (2)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 ..(3)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 (4)童子方欲弹黄雀 ..2.翻译下列句子。
(1)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 (2)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
3.请你用一个成语概括上文的大意: 4.你从这个故事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十五1.展开 捕捉 抬(起) 正
2.(1)螳螂正想吃蝉,却不知道黄雀在它的后面,伸长脖子,正想啄食它呢。
(2)小孩子正想去弹黄雀,却不知道前有深坑后有截断的树桩。 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4.①为人处世,应该有长远的打算,不能鼠目寸光,只顾眼前的利益;②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去侵害别人的人,也往往被他人算计。
十六、
杞人有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列子》杞人忧天)
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
咽,寝不安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人说:“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1.解释字义。
(1)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 (2)因往晓之 ..(3)其人舍然大喜 2.翻译句子。
(1)奈何忧崩坠乎? (2)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3.杞人忧天的故事,讽刺了生活中的哪一类人?这个成语的含义与哪一句俗语大致相同? 4.从探究的角度上看,你是如何评价这位 “忧天”的杞人的? 十六1.(1)通“无”,没有(2)告诉,使人明白 (3)放心的样子 2.(1)为什么要担忧天会迸裂、地会塌陷呢? (2)大地是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