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六年级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1 23:20:1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土块和石块组成的,它们充满着四方,没有一处地方是没有土块和石块的。3.讽刺的是生活中那种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忧愁的人。它与俗语“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的含义大致相同

杨生畜一犬,甚爱之。一日,生夜行,堕涸井中。犬吠彻夜,旦日,有行人过,往视,见井中有人焉。生曰:“君若出我,当厚报。”行人曰:“以此犬见与。”生曰:“此犬尝屡次活我,不得与尔。”行人曰:“若不与我,便不出尔。”其时,犬引颈下视井中。生知其意,遂应之。杨生出,行人系犬而去,犬时时顾。后五天,犬夜走归杨生家。

1.为下列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1)若不与我,“与”:_________ A.和 B.结交 C.给 D.赞成

(2)犬引颈下视井中,“引”:____________ A.延续 B.伸长 C.举 D.导引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杨生出,行人系犬而去,犬时时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甚爱之”中的“之”指代__________,“生知其意,遂应之”中的“之”指代________________。

4.杨生答应行人要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1)众皆弃去 (2)破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从此书不离手,甚至忘记了饥渴,冷热,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请举一例。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

孟子小的时候和母亲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他母亲说:“这不是我可以用来安置儿子的地方!”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事。孟子的妈妈说:“这也不是我可以用来安顿儿子的地方!”于是,他们又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之后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于是居住在了这个地方。 (选自刘向《烈女传》) 1.解释下列词语。

A.嬉: B.贾人: 2.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故: 。

文中孟子先后居住的是哪三个地方?(用文中的词作答)

(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启发?(不超过30个字)

_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回家,等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杀猪。他的妻子阻止他说:“不过是和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妻子),小孩是不能和他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等着父母去教他,听从父母亲的教导。今天你欺骗孩子,就是在教他欺骗别人。母亲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用来教育孩子成为正人君子的方法。” 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

[注释]

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你③顾:回来;④彘:猪;⑤特:只不过。

2.解释加点的词。

(1)妻止之 止( )(2)遂烹彘也 遂 ( )....

(1)女还( ) (2)婴儿非与戏也..( )

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请举一个你生活中的实例作简答。

13、这则寓言说明的道理是什么?(3分)

言必信,行必果。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①兔走触株 走 ( )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 释 ( ) ..③而身为宋国笑 身 ( ) ..④冀复得兔 冀 ( ) ..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 。从短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从某一角度简要谈谈。

答: 。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拖着鞋子,两眼昏昏无神地走来。黔敖左手端着吃食,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吧!”那个饥民扬眉抬眼看着他,说:“我正因为不吃被无礼的给予得来的食物,才落得这个地步!”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终于饿死了。

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恐怕不该这样吧!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则可以去吃。”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①以至于斯也 斯 ②从而谢焉 谢 ....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不超过10个字)。 3.这则故事给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答: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窗),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1.“弃而还走”中“还”的意思是: 。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 3.这个故事讲的是 成语。

4.这个成语的含义是: 。 1.转身

2.叶公并非真正喜欢龙,而是喜欢那些像龙而又不是龙的东西。 4.有的人表面喜欢某样事物,却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

读之。邑人大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

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邑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邻舍有烛而不逮 不逮:不给他 B.衡乃与其佣作 佣作:雇佣劳作 C.而不求偿 偿:报偿 D.邑人畏服之如是 邑人:同乡

2.文中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是: 3.本文记述了有关匡衡的几个故事?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凿壁偷光、佣作求书、说《诗》感受:

搜索更多关于: 六年级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的文档
六年级文言文练习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jz214h5g51lh1c7s6zz_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