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1.北京的春节
一、诵读课文
默读两遍朗诵三遍,读通、读顺课文。
二、识记字词
1.认读的生字词语:
大蒜 白醋 杂拌儿 摊贩 彼此 眨眼 通宵 恰好 燃放 小贩 祝贺 骆驼 饺子 2.认读多音字:铺
3.容易读错的词语:大蒜 米醋 眨眼 4.容易写错的词语:白醋 燃放
5.难理解的词语:万象更新 截然不同 悬灯结彩
6.可积累的词语:万象更新 万不得已 截然不同 悬灯结彩
三、知识链接
1.搜集有关老舍的资料
2.诵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四、理解课文
1.为什么第一自然段末尾说“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农业产品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这里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
2.第八自然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除夕真热闹”的? (1)从人们活动的角度来写。“家家赶做年菜”“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还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足以看出人们差不多仝都在庆祝除夕,当然热闹了。 (2)从“味、色、音”的角度来写。“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从香味到色彩再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足见作者描写的细腻。
五、思考拓展
1.从第八自然段后三句中可以感受到怎样的民俗文化内涵?
①这几句充分展示了北京春节的传统习俗,渗透着浓厚的民俗文化韵味。从 “灯火通宵”“日夜不绝”等词语中可以感受到除夕之夜的热闹;通过“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可以体会到人们非常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这里饱含着浓浓的亲情
②除夕夜的“守岁”,体现厂人们对时光的珍惜和对长翠安康,长寿的企盼,浸润着传统美德。这是点睛之笔,让春节的热闹有了丰富的内涵,这也是春节传统习俗
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