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NO难溶于水,故B错误;
C.A是NO,C为NH3,两者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氮气和水,故C错误; D.B为H2O,C为NH3,水分间的氢键较氨分子间强,故水的沸点氨高,故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本题推断的突破口为B、C均为10电子微粒,由此可知X、Y、Z中必含氢元素,且三者的原子序数之和为16,故其余两种分别为N和O元素。 13.下列指定反应多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向氯化钙溶液中通入CO2气体:Ca2++CO2+H2O=CaCO3↓+2H+
B. Ca(HCO3)2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Ca2++HCO3-+OH-=CaCO3↓+H2O C. 含等物质的量Fe2+、I-、Br-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2Fe2++2I-+2Cl2=2Fe3++I2+4Cl- D. 次氯酸钠溶液吸收少量三氧化硫气体:SO2+H2O+ClO-=SO42-+Cl-+2H+ 【答案】C 【解析】
【详解】A.向氯化钙溶液中通入CO2气体不发生反应,A错误;
B.Ca(HCO3)2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Ca2++2HCO3-+2OH-=CaCO3↓+CO32-+2H2O,B错误; C.含等物质的量Fe2+、I-、Br-的溶液中,还原性:I->Fe2+,I-反应完后Fe2+再反应,通入适量氯气:2Fe2++2I-+2Cl2=2Fe3++I2+4Cl-,C正确;
D.次氯酸钠溶液吸收少量三氧化硫气体:SO3+H2O=SO42-+2H+,D错误; 答案为C。
【点睛】二氧化碳气体与氯化钙、氯化钡溶液均不反应。 14.汽车尾气净化的主要原理为:2NO+2CO
N2+2CO2 ΔH<0。在一定温度下,在一个体积固定的密闭
.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O和CO,在t1时刻达到平衡状态。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 在单位时间内生成1mol CO2的同时消耗了lmol CO B.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C.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D. 相同时间内,形成CO2分子内键的数目是断开N2分子内键的数目的2倍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在单位时间内生成1mol CO2的同时消耗了1mol CO,根据方程式,从反应开始到平衡,都符合这等量关系,不能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A不选;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容器的体积不变,
反应体系都是气体,气体的质量不变,从反应开始到平衡,密度始终不变,不能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B不选;C.反应体系都是气体,气体的质量不变,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说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发生变化,因此能够说明达平衡状态,故C选;D. 1个CO2分子内含有2个C=O,1个N2分子内含有1个N≡N,相同时间内,形成CO2分子内键的数目是断开N2分子内键的数目的4倍,从反应开始到平衡,都符合这等量关系,不能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D不选;故选C。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酸性KMnO4溶液可鉴别乙烯和乙醛
B. 用甘氨酸[H2NCH2COOH]和丙氨酸[CH3CH(NH2)COOH]缩合最多可形成3种链状二肽 C. 等质量的甲醛和乳酸[CH3CH(OH)COOH]完全燃烧消耗的氧气相等,生成水的质量也相等 D. 丙烯酸(CH2=CHCOOH),含有二种官能团,能发生取代、加聚、加成反应,不能发生还原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乙烯、乙醛都含有不饱和键,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能鉴别,故A错误; B.氨基酸生成二肽,就是两个氨基酸分子脱去一个水分子。当同种氨基酸脱水,生成2种二肽;当是异种氨基酸脱水:可以是甘氨酸脱去羟基,丙氨酸脱氢;也可以丙氨酸脱羟基,甘氨酸脱去氢,生成2种二肽,所以共有4种,故B错误;
C.甲醛与乳酸[CH3CH(OH)COOH的最简式都为CH2O,等质量的甲醛与乳酸[CH3CH(OH)COOH]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量相等,生成水的质量也相等,故C正确;
D. 丙烯酸(CH2=CHCOOH),含有碳碳双键和羧基二种官能团,能发生取代、加聚、加成反应,其中碳碳双键与氢气的加成反应,也是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定条件下,乙酸乙酯、淀粉、蛋白质、乙烯都能与水发生水解反应 B. 全降解塑料(
)可由单体环氧丙烷(
)和CO2聚合制得
C. 淀粉溶液中加入硫酸,加热4~5 min,再加入少量银氨溶液,加热,有光亮银镜生成 D. 石油的裂化、煤的气化与液化都属于化学变化,而石油的分馏与煤的干馏都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B 【解析】
A.B.【详解】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水解反应,故A错误;全降解塑料(
)
可由单体环氧丙烷()和CO2通过加聚反应制得,故B正确;C、淀粉水解用硫酸做催化剂,即反
应环境为酸性,而银镜反应的反应必须是在碱性环境下,故应先将淀粉的水解液中加入氢氧化钠中和,然后再加入银氨溶液,加热,才可能看到有光亮的银镜生成,故C错误;D.煤的干馏是指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故选B。
17.一种酸性“二甲醚(CH3OCH3)直接燃料电池”具有启动快、能量密度高、效率好等优点,其电池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多孔碳a能增大气固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该电极为负极 B. 电极b上发生的反应为:CH3OCH3-12e-+3H2O=2CO2+12H+ C. H+由b电极向a电极迁移
D. 二甲醚直接燃料电池能量密度( kW·h·kg-1)约为甲醇(CH3OH)直接燃料电池能量密度的1.4倍 【答案】A 【解析】
A、采用多孔导电材料,可以提高电极反应物质在电极表面的吸附量,并使它们与电解质溶液充分接触,而该极是氧气放电,所以是正极,而不是负极,A错误;B、电极b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H3OCH3-12e-+3H2O=2CO2+12H+,B正确;C、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所以H+由b电极向a电极迁移,C正确;D、二甲醚提供1mol电子所需质量为:46/12g,而甲醇(CH3OH)提供1mol电子所需质量为:30/6g,(46/12)所以二甲醚直接燃料电池能量密度( kW?h?kg-1)约为甲醇(CH3OH)直接燃料电池能量密度为:5÷约为1.4倍,D正确;答案选A。
点睛:明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正负极上发生的反应是解大本题的关键,难点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要结合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书写,注意电子不能在溶液中移动。
18.相同温度下,关于盐酸和醋酸两种溶液的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pH相等的两溶液:c(CH3COO-)=c(Cl-)
B. 体积和pH值相同的二种酸,中和相同物质的量的NaOH时,盐酸的体积小 C. 同pH值不同体积时,稀释相同倍数后,醋酸溶液的pH值大
D. 相同浓度的两溶液,分别与NaOH固体反应后呈中性的溶液中(忽略溶液体积变化):c(CH3COO-)=c(Cl-) 【答案】A
【解析】
【详解】A.pH相等的两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相同,氢氧根离子浓度也相同,根据电荷守恒,电离出的氯离子浓度和醋酸根离子浓度相同,故A正确;B.醋酸为弱酸存在电离平衡,pH相等、体积相等的盐酸和醋酸溶液,醋酸溶液浓度大,消耗氢氧化钠多,故B错误;C.醋酸为弱酸存在电离平衡,同pH值的盐酸D.和醋酸,醋酸溶液浓度大,稀释相同倍数后,醋酸会继续电离,稀释后醋酸溶液的pH值小,故C错误;醋酸恰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醋酸钠溶液中醋酸根离子水解溶液显碱性,中性溶液应为醋酸和醋酸钠,盐酸恰好反应溶液显中性,c(CH3COO-)<c(Cl-),故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弱电解质的电离,知道弱电解质和强电解质电离特点是解本题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正确理解pH相等和浓度相同的2种溶液的区别。 1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①H2O汽化成水蒸气破坏分子间作用力、H2O分解为H2和O2,需要破坏共价键 ②C4H10的两种同分异构体因为分子间作用力大小不同,因而沸点不同
③因为晶体硅的摩尔质量比金刚石的摩尔质量大,所以晶体硅的熔点比金刚石的高 ④SiO2与CO2的分子结构类似,所以化学性质类似
⑤分子晶体中,共价键键能越大,该分子晶体的熔、沸点越高 A. ①②⑤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 H2O分子之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汽化成水蒸气,破坏了分子间作用力,H2O分解为H2和O2,需要破坏共价键H-O键,故①正确;②丁烷有CH3CH2CH2CH3、CH3CH(CH3)2两种同分异构体,前者为正丁烷、后者为异丁烷,结构不同,分子间作用力大小不同,因而沸点不同,故②正确;③因原子半径C<Si,则键长C-C<Si-Si,共价键键长越长,键能越小,则熔点越低,应为金刚石>晶体硅,故③错误;④SiO2属于原子晶体,结构中没有单个的分子,故④错误;⑤分子晶体中,物质的熔沸点与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子间作用力)成正比,与共价键的强弱无关,故⑤错误;故选D。 20.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0 g的D2O中含有的质子数与中子数分别为5NA和4NA B. 常温下56g铁片投入足量浓H2SO4中生成1.5NA个SO2分子 C. 常温下,22gCO2和N2O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目为1.5NA D. pH=1的H3PO4溶液中,含有0.1NA个H+ 【答案】C 【解析】
B. ①②③
C. ②④⑤
D. ③④⑤
10g=0.5mol,含有的质子数与中子数均为5NA,故A错误;【详解】A.10 g的D2O的物质的量为
20g/molB.常温下56g铁片投入足量浓H2SO4中发生钝化,不能完全发生反应,故B错误;C.CO2和N2O的摩尔质量均为44g/mol,故22g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0.5mol,而两者均为三原子分子,故0.5mol混合物中含1.5NA个原子,故C正确;D.pH=1的H3PO4溶液中,溶液体积不知,不能计算含有的H+数目,故D错误;故选C。
21.2mol金属钠和1mol氯气反应的能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相同条件下,K(s)的(ΔH2′+ΔH3′)
【详解】A.钠的熔沸点比钾高,相同条件下,钠气化需要的热量比钾多,即K(s)的ΔH2′ B.根据图示,ΔH4为断开Cl-Cl共价键形成氯原子吸收的能量,与Cl-Cl共价键键能相等,故B正确; C.溴的活泼性没有氯强,氯得到电子比溴得到电子更任意,即氯得到电子放出的能量更多,因此在相同条件下,2Br(g)的ΔH5′>ΔH5,故C正确; D. 氯化钠固体为离子晶体,不存在分子间作用力,故D错误; 故选D。 22.在不同浓度(c)、温度(T)条件下,蔗糖水解的瞬时速率如下表数据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