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3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黑龙江省名校语文八年级(上)期末调研模拟试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6 2:50:1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19-2020学年八上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文学常识内容有误的一项是( )

A.《〈孟子〉二章》——《孟子正义》——孟子——春秋 B.《愚公移山》——《列子·汤问》——列子——战国

C.《周亚夫军细柳))——《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司马迁——西汉 D.《饮酒(其五)》——《陶渊明集》——陶渊明——东晋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白手起家(没有基础和条件很差) 摧枯拉朽(腐朽) ...B.翘首而望(抬起头来) 屏声敛息(收敛) ...C.眼花缭乱(纷乱,迷乱) 所向披靡(倒下) ...D.如梦初醒(刚) 殚精竭虑(尽) ..3.(题文)下边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妥帖(tiē) 簌簌(sù) 行李(xínɡ) 颇(pō) ....B.丧事(sān) 赋闲(fù) 拣定(jiǎn) 迂(yū) ....C.琐屑(xiè) 典质(zhí) 栅栏(shān) 攀(bān) ....D.狼藉(jiè) 颓唐(tū) 游逛(ɡuànɡ) 搀(chān) ....4.下列语段中,画线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B)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C)但我觉得,人们在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的同时,也会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D)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A.A B.B C.C D.D

5.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悠久(yōu) 河堤(dī) 推崇(chóng) ...B.洨河(jiāo) 拱桥(gǒng) 暴涨(zhǎng) ...C.合拢(lǒng) 弧形(hū) 桥墩(dūn) ...D.陡坡(dǒu) 石砌(qì) 匀称(chéng) ...二、名句默写

6.(9分)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①愿将腰下剑, 。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② ,春江水暖鸭先知。 (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③寡助之至, 。 ,天下顺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④ , ,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 ⑤ ,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 《 》) ⑥神龟虽寿, 。 (曹操《龟虽寿》) ⑦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关雎》)

⑧ ,吞长江, ,横无际涯。(范仲淹 《岳阳楼记》) 三、字词书写

7.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米( sù )____ (quǎn )_____亩 甲(zhòu) ____ (guǎ) _____助 四、诗歌鉴赏

8.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1)诗中的“结庐”“日夕”是什么意思?

2)“飞鸟相与还”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五、文言文阅读

9.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找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不相同的一项( )

A.月色入户 木兰当户织 B.念无与为乐者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C.解衣欲睡 夕日欲颓 D.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夜来风雨声 ....2)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欣然起行 其人舍然大喜 B.相与步于中庭 至于夏水襄陵 ....C.念无与为乐者 卿今者才略 D.盖竹柏影也 不以疾也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①②句叙事,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叙述自然流畅。 B.文章第②③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C.作者描绘庭中景物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

D.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0.文言文阅读(共10分)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文章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 (人名)。(1分)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3分) ①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嶂:( ) .②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溯:( )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疾:( ) .3).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②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文: 4).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的水”的特点。(2分) 六、现代文阅读

1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一)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在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①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②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③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④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⑤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⑥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⑦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根据文意填空:

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共同特征是

,能概括假山特点的一句话是

,不同点是

,池沼的相同点是

2)用简明的话概括文中标有序号的句子的侧重点(每处不超过八个字): 第①句: 第②句: 第③④句: 第⑤⑥句: 第⑦句:

3)“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一句中“艺术”和“技术”两词为什么不能调换位置? 4)为什么说“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用简明的语言回答。 5)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 其实很简单

“抓强盗——抓强盗啊!……”女人歇斯底里地叫喊着。

光天化日下,一个歹徒正在抢劫,旁若无人;被抢的女人拼命抱紧自己的坤包,死活不放。

大街上人来人往。有的视而不见,有的驻足远观,有的且看且退。谁也不敢制止歹徒行劫。不仅不敢制止,连呵斥一声的举动也没有;不仅不敢呵斥,就是悄悄用手机报个警也无人肯试。 沉默。好一阵可怕的沉默。

沉默过后,有个戴着眼镜、弱不禁风的小伙忽然一声怒吼,像狼一般冲向歹徒。

歹徒大惊,立即掏出一把尖刀,目眦尽裂地瞪着小伙:“狗咬耗子是吧?再不识趣老子捅了你!” 小伙愣怔一下,仍然像狼一般猛扑上去。

很快,小伙摇摇晃晃,蹲了下去;但片刻,又咬紧牙关站立起来。虽然被锋利的尖刀刺中下腹,但小伙强忍剧痛,没有倒下。他一手紧紧抓住刀柄,不让尖刀深入;一手像钳子,死死钳住歹徒的手腕不放。 女人趁机挣脱,嗷嗷大叫,挥拳砸向歹徒。 歹徒的脸红一阵白一阵,一时不知所措。

众人被小伙的英雄壮举深深感染,群情激愤,一窝蜂地射向歹徒,七手八脚,将歹徒摁倒在地。

,结构特点是

1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有人赶紧掏出手机报警。

警车风驰电掣般地赶到,迅速给歹徒戴上了手铐。 人们小心扶住小伙,送上警车。

“儿子,我的儿子!”听到小伙吃力的呻吟,人们才发现小伙的身旁还站着个小男孩。小男孩五六岁的样子,被刚才惊心动魄的一幕吓呆了。 警车一路鸣笛,将小伙送到医院。

幸亏没有刺中要害。几天后,小伙的伤情得到缓解。

有关部门要给小伙评见义勇为奖,消息传来,小伙所在的单位竟炸开了锅。 “他可是我们单位最胆小怕事的人啊!” “平常谨小慎微得不敢踩死一只蚂蚁!”

“说歹徒不费吹灰之力抢劫了他,我们还信!他会赤手空拳与扬着凶器的歹徒搏斗,太邪!” ……

这样的议论传出,记者深感蹊跷。

“当时,那么多人鱼不动、水不跳的,你一个文弱书生,何来胆量挺身而出?特别令人震惊的是,面对歹徒凶狠的尖刀,你为什么还敢奋勇向前?”记者找到病榻上的小伙,好奇地探问。 小伙犹豫道:“你是想听真话,还是……” “当然想听真话!”

“那好,只是我的话你千万不要对外报道。”小伙的脸上飞过一朵红云。 记者认真地点点头。

“当时,我的儿子憋不住拽了一下我的手,‘爸,抓歹徒、抓歹徒呀!’我的儿子才6岁,还是稚气未脱的小毛孩,我堂堂一个大男人,总不能在他面前装孬种,让他都瞧不起吧?” 记者一愣:“就这一点?” “对,就这一点!”

(选自《小说界》2013年第1期,有删改,作者戴希) 1)根据小说内容,将下列情节补充完整。

歹徒在光天化日下抢夺女士坤包,现场的人们都胆怯沉默→①__________,围观的群众合力制服歹徒救助小伙→②__________,记者感到疑惑,去医院探访后才真相大白。 2)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大街上人来人往。有的视而不见,有的驻足远观,有的且看且退。谁也不敢制止歹徒行劫。(这个场面描写有何作用?)

②众人被小伙的英雄壮举深深感染,群情激愤,一窝蜂地射向歹徒,七手八脚,将歹徒摁倒在地。(加....点词语妙在何处?)

3)小说安排小伙单位里议论纷纷这一情节有何用意?

4)有人认为小说写的是勇斗歹徒的故事,却取名为“其实很简单”,这是文不对题,你怎么看?请简述理由。 七、语言表达

13.(2016年中考重庆B卷)请从备选事物中任选一个,参照示例,仿写一句话,句式不限。 示例:

阳光:午后的阳光穿枝拂叶而来,温柔地亲吻着我的脸庞。 ..

备选事物:月亮 枯叶 小溪

事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作文

14.请以《你是我最________________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3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黑龙江省名校语文八年级(上)期末调研模拟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k4ph6ncx53x5if1klmb9gaib47veh009im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