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C
【解析】A项,火药在适当条件下自身迅速燃烧生成大量气体,此过程涉及化学变化;B项,
粮食酿酒经历了淀粉→葡萄糖→乙醇的化学变化过程;C项,转轮排字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反应;D项,铁的冶炼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铁元素还原为铁单质的过程。
【点睛】有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类试题可以用列举法、特例排除法等,它能很好地考查学
生知识的积累和运用,难度中等。近几年高考题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及应用结合起来考查,备考时,要注意用教材中的化学反应解释微观粒子之间的变化,以及微观粒子之间作用力的变化。
考点三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
胶体知识“10”提醒
(1)胶体区别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颗粒直径大小(1~100 nm)。
(2)胶体的物理性质:①丁达尔效应;②电泳现象;③介稳性;④布朗运动;⑤胶体
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但能透过滤纸。
(3)胶体微粒一般是离子、分子或难溶物的聚集体,但有些高分子化合物,如淀粉、
蛋白质,因其分子非常大,其相对分子质量通常为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千万,因此一个分子就是一个胶体微粒,它们的溶液是胶体。 (4)区分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最简便方法是丁达尔效应。 (5)胶体具有介稳性的主要原因是胶体粒子带有相同电荷。
(6)胶体的布朗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但反映了分子也在作无规则运动。
(7)胶体的电泳现象反映了胶体粒子带有电荷,但不能说成胶体带有电荷。胶体与溶
液一样是电中性的。
(8)在Fe(OH)3胶体中,Fe(OH)3胶体粒子的数目要远远小于原FeCl3溶液中Fe3的数目。
(9)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强酸(如盐酸、硫酸)时,出现的现象为先沉淀后溶解。其原因为开始时出现沉淀是由于胶体中加入了电解质发生了聚沉,后来沉淀消失是由于发生了中和反应。 (10)把握净水剂及其作用原理
胶体粒子的直径一般在1~100 nm之间,它决定了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吸
+
附力很强,能在水中吸附悬浮固体或毒素形成沉淀,从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这就是胶体净水的原理。能在水中自然形成胶体,并且对水质无明显副作用的物质有KAl(SO4)2·12H2O、FeCl3·6H2O等,这样的物质被称为净水剂,其形成胶体的化学原理是Al3、Fe3发生水解反应生成Al(OH)3胶体、Fe(OH)3胶体。
【例4】纳米是长度单位,1 nm=109 m,当物质的颗粒达到纳米级时,会具有一些特殊的
性质。如由铜制成的“纳米铜”具有非常强的化学活性,在空气中可以燃烧。下列关于“纳米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纳米铜”比铜片的金属性强 B.“纳米铜”比铜片更易失去电子 C.“纳米铜”比铜片的氧化性强 D.“纳米铜”的还原性与铜片相同 【答案】D
【解析】“纳米铜”只是物质的颗粒变小,但不影响其化学性质,故选D。 【点睛】纳米材料本身不是胶体,当它分散到其他分散系中时才能形成胶体。
-
+
+
考点四 表示物质组成和结构的化学用语
1.四种符号
(1)元素符号:如Al、S。
(2)离子符号:如Al3、S2、SO24。 (3)同位素符号:如 126C、 136C。 (4)化合价符号:如 Al、S。 2.四种图示
(1)化学式:如Na2O2、NH4Cl、SiO2。 (2)分子式:如NH3、HCl、H2O。 (3)电子式:如
、
。
+3
-2+
-
-
(4)原子结构示意图:如。
特别提醒 对于离子化合物,应称作该物质的化学式,而不能称作分子式,因为在离子化合物中并不存在单个的分子。 【例5】按要求书写电子式:
2(1)—OH________,OH________,H3O________,C22________,O2________,
-
+
-
-
NH4________。
(2)H2O________,HClO________,CCl4________,NH3________,CO2________,
HCHO________,C2H4________。
(3)NaOH________,NaHS________,Mg3N2________,Na3N________,NH4H________,NaCN________。
+
【点睛】
“电子式”书写的一般程序
1.一判断
首先要判断是阴离子,还是阳离子,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 2.二注意
(1)共价化合物仅有电子对的偏移,没有电子的得失,所以不能用“[ ]”,而离子化合物有电子的得失,所以阴离子和复杂阳离子应用“[ ]”。
(2)根据原子的成键规则,要注意判断原子的连接顺序及共用电子对的数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