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文档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5、 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积累语言
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背诵。
第二课时 渔歌子
激情导趣,理解课题
1、教师有感情地吟诵《渔歌子》,清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2、你知道什么是词吗?
教师简介: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也就是为曲所填的词。由于词的长短不—,还被称作长短句。这是与诗的不同之处。 3、你了解或背诵过词吗?试着背—背。 反复吟诵,理解词义
1、自由读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塞”“蓑”的读音。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说说你喜欢这首词吗?为什么? 3、默读词,画出词中描写的各种景物。
4、再读词,边读边画出词中难理解的词和句,先按照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理解,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同桌交流时论。 5、全班交流:
交流重点: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为什么不想回家? 词中出现厂哪些颜色? 指导朗读,想象画面
1、教师导语: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又充满活力。
精选部编版考试卷案,为您推荐下载! 56
最新人教部编版文档
2、教师范渎,体会诗情画意。 3、学生练读,想象整体画面。 4、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5、同桌互读,相互欣赏 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 2、背一背你喜欢的词。 3、默写两首占诗。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24* 麦 哨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有过乡村生活的经历吗?想了解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吗?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麦哨》这篇课文,读完后,相信你一定有美好的感受。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应”“和”“乐”多音字在本课的读音;
精选部编版考试卷案,为您推荐下载! 57
最新人教部编版文档
注意“肺”“嚼”“裹”的字形特点。
2、同桌互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描写的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乡村孩子淳朴可爱,乡间景色美丽亲切,孩子的活动丰富多彩,孩子的情感热烈活跃。)
3、同桌交流,小组交流。 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默读课文,画出你最喜欢的部分,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a、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这是一个比喻句,这里把“孩子们的脸蛋”比作了一朵朵晶莹剔透的月季花,这样形象生动的语言,会产生一种意境的美)
b.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将一个五彩斑斓的田间世界再现出来,同时
也蕴涵着一种丰收的喜悦)
c、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简直”表示完全如此,这里运用对比、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草地的茂密、柔软,也写出了孩子们的玩耍是那样地贴近自然,更写出了作者由衷的赞叹。阅读时,要读出赞叹的语气)
2、把你最喜欢的、感受最深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感受全文,积累语言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课外拓展,丰富语言
按照本组课文的读书方法,阅读选读课文中的《可爱的草塘》和《同步阅读》中的相应文章。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通过词语训练,提高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2、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乡村生活的图片、文字以及自己独特的感受。 2、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复习词语
精选部编版考试卷案,为您推荐下载! 58
最新人教部编版文档
1、认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听写词语。
3、同学们,在学习完这组课文后,你们一‘定有很多新的发现,试着说—·说。 我的发现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句子,看你有什么发现。(屏幕显示三个句子) 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把物当作人来写) 3、组内交流。 4、换一换,将加点部分换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再读——读,你又会发现什么?(如:第一句中“舞蹈”换成“摆动”)
5、试——试,说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句子。 日积月累
(屏幕上出现诗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体会诗意。
3、背诵诗句。回忆全诗,尝试背诵。 4、拓展延伸,搜集整理。
(将你了解的描写景物的其他诗句背给大家听)
第二、三、四课时 口语交际 习作 展示台
谈话引入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大家在综合活动中又搜集了课外资料,一定有很多新的收获吧!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田园,去看看你们对田园生活的学习成果吧! 口头交流展示
1、小组交流,互说互评。边说边展示自己课外学习的成果,如:搜集的图片、文字或自己的感受、有关农村生活的人、事或故事等等。
2、代表交流,师生共评。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习作
1、精彩回放:
a.读一读:上节课整理的好词佳句。
b.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词句的。 c、写一写:你感受最深的内容。
d.用一用:本组课文作者抓住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来展现乡村生活的表达方法。 2、学生习作:
a.教师启发思路。
(将自己知道的有关农村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把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描绘下来)
精选部编版考试卷案,为您推荐下载! 59
最新人教部编版文档
b.教师个别指导。 c、同桌互相交流。 d.推荐代表交流。 e、师生共同评议。 f.独立进行修改。 3、展示台:
将自己的习作展示在“学习园地”中,请同学们观看、评议。
反映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的文字、画面或照片。
第六单元考试 (一课时)
试卷讲评 (一课时)
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4、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图片和生平资料。
2、教师制作能够直观反映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课件及课文插图幻灯片。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这节课我们要走近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就是17世纪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谁能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互相补充,对伽利略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2、(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这就是意大利著名的比萨斜塔,1590年,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就在这里做了举世闻名的实验(板书课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下面就请同学
精选部编版考试卷案,为您推荐下载! 6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