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部位应通长设置箍筋,在墙柱部位可不设箍筋,在暗梁、边框梁部位的剪力墙竖向钢筋须连续穿越通过。 3.3钢筋位置的控制
钢筋位置对构件承载能力影响大,并且剪力墙中的钢筋数量大、规格多、不容易控制。在绑扎墙体钢筋过程中除了设竖直、水平梯子筋构造措施外,还应在浇筑混凝土后根据钢筋与模板相对位置关系进行复位。特别是混凝土浇筑工程中,由于工作人员的活动,会对顶板钢筋的位置产生较大影响,所以应重点注意控制这个部位的钢筋。因混凝土的浇筑较快,施工管理人员应及时要求钢筋工认真修复。对于楼梯休息平台、阳台及施工缝部位,不仅要架设马道成品保护,还应在楼梯间休息平台和阳台设通长马凳,施工缝外侧底部临时垫通长Ф14或Ф16,保证底部钢筋的保护层厚度,钢筋中间架相应厚度的通长木方保证上层钢筋做位置等设施;布料机放置时采取根据钢筋间距保护层厚度、直径等刻成凹槽的木方垫放等保护钢筋位置的措施。浇筑完毕后仍要督促钢筋工,对内墙竖向钢筋拉线复位。 4剪力墙结构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本项目剪力墙混凝土工程的施工,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避免剪力墙出现干缩裂缝。
4.1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及混凝土配合比
通常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因水泥的水化放出大量的热,由此引起收缩和干缩裂缝。本工程通过采用中粗砂,可使每立方米的混凝土月减少5~35kg的水泥用量和20~25kg的用水量,这样有利于降低水化热,从而减小收缩。石子应尽量采用洁净的硬质岩石,必要时还应人工进行级配优化,控制含泥量及风化石含量。当发现现场砂石含泥量较高时须以清水冲洗干净后再用。为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提高其流动性和抗离析性能,可适当地添加一些外加剂,以使混凝土满足泵送要求,并且达到减少拌和用水量和节约水泥的目的。水泥宜采用高强度水泥,并且适当的掺加粉煤灰等材料,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并提高混凝土的可泵送性和抗离析能力。 4.2严格控制水灰比
有的工程中为了解决泵送困难、钢筋较密不易振捣密实等问题,而在施工时在混凝土中随意加水来提高其流动性,这种做法会严重影响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工程中可改进采用电脑计量、自动上料加水,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检查,确保混凝土的水灰比保持稳定。 4.3混凝土的浇筑
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条件,墙内混凝土同所在楼层的梁柱墙一样为一次性浇筑。浇筑时型钢柱内混凝土表面不得有杂物和积水,先浇筑一层100~200mm厚与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的水泥砂浆,以防止自由下落的混凝土粗骨料产生弹跳,影响接头质量。由于模板内型钢柱与柱筋、梁筋相交叉,空隙较小且分散,所以每次分层下料的高度不
应超过500mm,用长插入式高频振动器振捣,且垂直点振,不得平拉,在充分振捣密实后,再逐步分层浇筑至顶。 4.4加强混凝土振捣管理
浇筑后的混凝土在初凝前,可进行二次振捣,以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钢筋下部产生的水分和空隙,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达到提高混凝土强度,防止混凝土墙体出现裂缝的目的。在底部第一分层振捣时振捣棒应伸至根部,以免砂浆和后浇混凝土振捣不均匀形成明显的分界线。
4.5延迟拆模时间,加强混凝土养护
施工中应尽量晚拆模板,如果为了提高模板周转利用的效率,也应在浇筑混凝土3d后拆模,拆除模板后应及时全面覆盖塑料薄膜或挂草帘等,并且进行洒水保湿养护,避免混凝土的水分蒸发过快,混凝土在养护期间应始终保持湿润。养护所采用的水应控制其温度不宜与混凝土表面的温差超过15℃,如果在炎热的夏季,自来水的温度可能会与混凝土表面的温差较大,此时可利用蓄水池中的水来进行养护。
4.6降低收缩应力
为减小剪力墙的收缩裂缝,在混凝土中加入微膨胀剂,自行补偿混凝土的部分收缩,以降低收缩应力。 5门窗洞口处的施工技术要点
剪力墙结构施工中,经常能看到一些不规则形状的门窗洞口。造成这种现象一方面与混凝土浇筑工艺有关,还有一个原因是大模内置门窗模刚性不够所导致。如有的工程中尽管在门窗模板上采用横撑、三角斜撑及角部附加定型钢板护角,但仍然出现了月亮形、平行四边形门窗洞口,这种现象大多是因门窗洞口处的混凝土浇筑顺序不合理导致的,有的施工人员为浇筑的方便,先对一侧浇筑完毕后再浇筑另一侧,没有对两侧进行同时分层浇筑,这样导致模板所受混凝土侧压力过大而产生变形。剪力墙结构的门窗洞口处还容易出现另外一个质量问题,窗口下混凝土呈反抛物线形,混凝土浇筑不满,且窗根部烂根,出现这种问题主要原因是内模未设排气孔,两侧混凝土未同时振捣或浇筑过程不连续,间隔时间过长,先浇筑混凝土因气温高、失水,散落在钢筋上石子和少量水泥浆凝结,阻止后浇混凝土的进入,所以在浇筑该部位混凝土时,一定要注意上述问题,且需要有经验木工敲击窗下模板,判断混凝土虚实及时调整。 6结语
剪力墙结构刚度大、整体性好、抗震效果好,因而成为高层建筑使用较为普遍的一种结构型式。但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施工涉及到很多工种和很多环节,如果施工技术质量控制不当,便可能引起墙体徐变变形和裂缝,影响建筑的美观和结构安全。 参考文献:
[1]郑臻华,刘润.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0)
[2]李建峰,黄永刚,张文会,罗建锋.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裂缝分析与
预防团[J].长安大学学报(建筑与环境科学版),2003(02) [3]杨立胜,董燕囤.现浇剪力墙结构体系模板工程逆序施工技术团[J].安徽建筑,2009(02)
[4]徐荣.某多层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方案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5)
[5]李桂茹,刘传银.高层剪力墙结构设计及施工涉及的几个问题团[J].山
西建筑,2010(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