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作者:翟丽姣
来源:《赢未来》2018年第05期
摘要:新课改要求小学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学家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既道出了教育的目的,又道出了学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获取知识,去寻求发展的方向。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为中心,要求教师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敢想、敢问、敢说、敢做,使学生在数学王国里自由地探索,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本文基于次,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日后终身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前言: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改变了传统以教师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更加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学习方式由原来的被动灌输变成动手参与、自主探究及交流合作的方式,这也是教学改革的转变的落脚点。引导学生带着兴趣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加深对知识的领悟,进而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如何引导小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具备提出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前数学教学的重要改革策略。 1.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
学习的过程本身是一件长期艰苦的摸索过程,需要不断地摸索掌握学习方法,进而实现自主学习,有助于小学生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塑造。遵循小学生年龄较小、脑部正在发育中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数学理论知识学习的枯燥会产生抵触,甚至厌学。怎样能够让小学生对数学课程产生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及自主探究的过程,会比平时枯燥死板的数学教学要更具有灵活性和趣味性。借助趣味性吸引学生探究数学的欲望,进而产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在实际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要掌握其趣味性练习的方法,让学生投入到自主学习的操作性中。将学生间的互动和师生间的互动都融入其中,合理減少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约束,赋予学生自由的学习权利,将实现教学目标与开展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促进小学生数学知识的有效掌握,进而提升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2.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1通过创设情境教学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