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解析:选D。将金属钠放入无水乙醇中,通过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可以探究钠能否置换出醇中的氢,但不能探究置换出的氢是否为羟基中的氢,A项不符合题意;AgCl、Ag2CrO4组成不同,Ksp(AgCl)=c(Ag)·c(Cl)、Ksp(Ag2CrO4)=c(Ag)·c(CrO4),不能根据析出沉淀的先后顺序直接判断Ksp大小,B项不符合题意;将硝酸亚铁样品溶于稀硫酸,由于酸性条件下NO3能将Fe氧化为Fe,故不能检验硝酸亚铁是否发生变质,C项不符合题意;Na2S2O3和稀硫酸反应,保持其他条件相同,只改变Na2S2O3的浓度,可以通过测定出现浑浊的时间来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D项符合题意。
7.解析:选B。乙酸和乙酸乙酯互溶,不能用分液法分离,A项不符合题意;硝酸铵晶体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使具支试管中压强减小,U形管中红墨水左高右低,可以验证硝酸铵晶体溶于水的热效应,B项符合题意;蒸发FeCl3溶液可促使FeCl3水解生成的HCl挥发,从而使FeCl3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最后得不到FeCl3固体,C项不符合题意;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元素非金属性越强,HCl不是Cl的最高价含氧酸,D项不符合题意。
8.解析:选D。MnO2与浓盐酸在常温下不反应,A项错误;试管②③⑥⑦中应依次盛装饱和食盐水(除HCl)、浓H2SO4(除水蒸气)、浓H2SO4(防止水蒸气进入⑤中)、NaOH溶液(尾气处理),B项错误;加热时,Al粉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故应先滴加浓盐酸,利用产生的Cl2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出,再点燃④处的酒精灯,C项错误;⑤用于收集AlCl3,⑥⑦的作用分别是防止水蒸气进入⑤中、吸收尾气Cl2,故⑥⑦可用一个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代替,D项正确。
9.解析:选C。滴定管水洗后还需润洗,以避免待装溶液被稀释,A项正确;Cr2O7(橙色)+H2O
2CrO4(黄色)+2H,向4 mL重铬酸钾溶液中滴加几滴NaOH溶液,平衡向右
2-
+
2-
-
2+
3+
+
-
2
+
2-
移动,溶液由橙色变成黄色,B项正确;KI过量,因此不管该反应是否为可逆反应,反应后溶液中均有I2和I,故不能据此判断该反应是可逆反应,C项错误;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较大,而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因此将含有少量氯化钾的硝酸钾溶液蒸发至出现晶膜时降低温度,KNO3大量析出,而氯化钾留在溶液中,过滤即可得到KNO3晶体,D项正确。
10.解析:选C。此反应体现了乙醇的还原性,A错误;铵盐直接加热不一定都能放出氨,B错误;酸性条件下,I被H2O2氧化生成I2,I2易溶于四氯化碳且在四氯化碳中显紫红色,C正确;两气体混合后通入品红溶液中会发生反应:SO2+Cl2+2H2O===SO4+2Cl+4H,若SO2或Cl2剩余,仍然会使品红溶液褪色,但由于发生上述反应,漂白效果会减弱,D错误。
11.解析:选B。称量氢氧化钠固体应该在烧杯中,A错误;氨可以用碱石灰干燥,收集氨时导气管需要短进长出,处理尾气时需要防倒吸,B正确;苯的密度小于水,溴的苯溶液需要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C错误;盐酸标准溶液应该盛装在酸式滴定管中,D错误。
12.解析:选B。因为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硫酸钙,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碳酸钙表面,阻止碳酸钙与硫酸进一步反应,A项错误;由于氯化钠溶液饱和,生成的碳酸氢钠溶
2-
-
+
-
-
解度小于氯化钠,因此碳酸氢钠以沉淀形式析出,B项正确;NH4Cl受热分解生成NH3和HCl,所以将装置丙中所得滤液蒸干得不到氯化铵固体,C项错误;加热碳酸氢钠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的水冷凝倒流使试管炸裂,D项错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