瓣样重叠在一起,切孔角多锐利,呈直角凹入,切底角窄细、尖锐,在阴道前庭面呈裂隙状,而在阴道粘膜面无中断现象,仍连在一起(8)。
如图:6.1.1 模型图:6.1.2
6.2、陈旧性小破裂的缘、角、壁特征:
陈旧性小破裂可由手淫或其他物体直接作用形成,一般不能用于性行为的证明。远、近裂缘有隆突样组织增生,光滑、平整。裂孔角钝圆,有一定弧度。裂底角钝圆,有一定空隙,一般不超过处女膜深度的1/3。处女膜阴道粘膜面(远膜面、近膜面)、处女膜阴道前庭面(远庭面、近庭面)无充血、水肿等炎性反应。远、近裂缘处女膜阴道粘膜壁面角(远膜壁面角、近膜壁面角)、远、近裂缘处女膜阴道前庭壁面角(远庭壁面角、近庭壁面角)不呈棱角,有一定弧度,钝圆,较光滑。
6.3、新鲜细小破裂的缘、角、壁特征:
新鲜小破裂一般由性行为或猥亵行为形成,在判定性犯罪上有一定意义。 新鲜小破裂的远、近裂缘多水肿、充血、有活动性出血或血痂附着。裂孔角棱锐,可有水肿、充血、活动性出血或血痂附着。裂底角尖锐,窄细,深度一般不超过处女膜深度的1/3。新鲜小破裂的处女膜阴道粘膜面(近膜面、远膜面)、处女膜阴道前庭面(远庭面、近庭面)有时出现充血、水肿现象。远、近裂缘处女膜阴道粘膜壁面角(远膜壁面角、近膜壁面角),远、近裂缘处女膜阴道前庭壁面角(远庭壁面角、近庭壁面角)多呈棱角,较锐利,较薄 的如上皮细胞性处女膜不明显。
如图:6.2.1 模型图:6.2.2
对自然切迹和陈旧性及新鲜细小破裂的特征比较:(见表2)
表2 在猥亵案件中,手指等物体作用形成的处女膜(陈旧性或新鲜性)细小破裂多集中在处女膜上半部(近0点、12点端),而性交形成的处女膜完全性(陈旧、新鲜)破裂多集中处女膜下半部(近6点端),从臀部方向伸入的猥亵所致的处女膜细小破裂也可发生在处女膜下半部,分析可能与作用方式及受力方式不同有关。
国内有人报道:一例16岁女孩被强奸后第3天检查,发现处女膜已完全修复,并认为青春期处女膜不完全破裂时,因年龄营养状况好,局部血液循环、神经支配丰富等诸多因素的作用,处女膜损伤修复的时间可以很短。笔者认为:根据组织损伤修复机理,上述短时期修复的可能性较小,如果出现上述短时间处女膜修复完好的话,主要因素应取决于处女膜的类型及洁净的会阴部环境。
7、临案检验:
例1、吴某,女,22岁,被人强奸6天后来我室检验。外阴部情况:会阴部发育正常,左侧小阴唇内侧粘膜充血,处女膜呈肌性,3点 处有一破裂,远、近裂缘隆突样组织增生,钝圆、光滑, 远、近裂孔角均钝圆,裂底角钝圆,深达膜2/3,远、近膜面及远、近庭面,无水肿等炎性反应,远、近膜壁面角及远、
5
近庭壁面角钝圆。4点处有一破裂,远、近裂缘呈隆突样组织增生,钝圆光滑, 远、近裂孔角均钝圆,裂底角钝圆,深达膜基底部,远、近膜壁面角及远、近庭壁面角钝圆。7点处有一破裂,远、近裂缘均不平整,伴有充血、水肿,远、近裂孔角均尖锐,裂底角较锐,深达膜2/3,远、近膜壁面角及远、近庭壁面角呈棱角。鉴定结论:3点、4点处破裂为陈旧性破裂,7点处破裂为新鲜破裂。
例2、祁某,女,18岁,自述3天前被人强奸。外阴部情况:发育正常,处女膜孔状,肌性,孔径约1.5cm,在3点处有一小破裂,远、近裂缘钝园,裂底角钝圆,深约1/4,远、近裂孔角钝圆,远、近膜面及远、近庭面平滑,无充血、水肿及炎症反应,远、近膜壁面角及远、近庭壁面角钝圆。5点处有一小自然切迹,远、近切缘平滑、锐薄,切底角锐利,且有部分缘重叠,远、近切孔角锐利,远、近膜面及远、近庭面无水肿及炎性反应。鉴定意见:3点处为一小陈旧性破裂,5点处为一自然切迹。
例3、李某,女,16岁,自述被人多次强奸到我室检验。外阴部情况:会阴部充血、水肿,有小的疣状突起(自述有妇科炎症),处女膜呈圆孔状,肌性,较厚。3、6、9点处各有一小破裂,特征为远、近裂缘平整、光滑,裂孔角钝圆,裂底角钝圆,深度达膜深度的1/2,远、近膜面及远、近庭面均无充血、水肿,远、近膜壁面角及远、近裂缘均光滑钝圆,鉴定为3、6、9点处破裂均为陈旧性小破裂。12点处有一达基底部破裂,远、近裂孔角均钝圆,裂底角尖锐,远、近膜面(庭面)无充血、水肿,远、近裂缘及远、近粘膜壁面角(前庭壁面角)表现为近处女膜孔端钝圆,近处女膜基底端锐利,根据其破裂特征,我们认为此处破裂为在陈旧性小破裂基础上形成的完全性破裂。
8、 讨论:
8.1、以往对处女膜破裂的描述仅限于说明几点处破裂,利用裂缘平整或钝 圆及是否有活动性出血来区别处女膜破裂的新鲜与陈旧,而对具体损伤性状描述却很笼统,描写语言不到位,甚至会漏掉一些细微损伤特征。本文尝试着在沿用以往用时钟表位法描述破裂位置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处女膜破裂各部位进行命名,并详尽描述、限定各损伤部位细小特征语言,使处女膜损伤的描述更直观、更易理解,对陈旧性损伤、新鲜损伤更易界定。在处女膜损伤描述的统一性方面,使用这种方法描述处女膜破裂和处女膜自然切迹特征,使鉴定更加科学、规范。
8.2、本文首次引入了近裂缘、远裂缘、裂孔角、裂底角、壁面角概念。 近裂缘、远裂缘:以往在处女膜损伤检验中,处女膜损伤创口常常有两侧创缘的炎性反应、修复程度不一致等现象,在描述过程中常使用上下缘、左右缘等语言,既不易理解又不规范,本文按照时针方向将一破裂的两缘分别命名为远裂缘、近裂缘后,使描述更易确定和规范。
裂孔角:处女膜游离缘与破裂缘形成的角,近裂缘的裂孔角为近裂孔角,远裂缘的裂孔角为远裂孔角。
裂底角:两破裂缘在破裂底部形成的角,裂底角可反映损伤的深度,又可
6
依据角形态的特征来界定新鲜及陈旧破裂。
壁面角:裂缘壁与处女膜阴道粘膜(前庭)面形成的角命名为壁面角。近裂缘壁与处女膜阴道粘膜(前庭)面形成的角命名为近裂缘处女膜阴道粘膜(前庭)壁面角,简称近膜(庭)壁面角;远裂缘壁与处女膜阴道粘膜(前庭)面形成的角命名为远裂缘处女膜阴道粘膜(前庭)壁面角,简称远膜(庭)壁面角。依据壁面角形态特征可用来界定新鲜及陈旧破裂。
远裂缘、近裂缘、裂孔角、裂底角及壁面角的引入为处女膜新鲜破裂与处女膜陈旧性破裂的界定提供了新的,更加确切、可靠的依据。
8.3、本文同时对处女膜的自然切迹各部位做了命名,为处女膜自然切迹与处女膜细小破裂的界定提供了描述依据。
8.4、本文对处女膜损伤性状描述,自然切迹与陈旧性破裂及新鲜小破裂的区别进行了论述,同时提供了3个临案实例检验,经过多次在案件中应用,我们认为此种命名方法及检验描述方法在性犯罪诉讼中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并且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8.5、在实际检案中,我们发现有的处女膜破裂是在陈旧性小破裂基础上形成的完全性破裂,如例3案中12点处的破裂,裂孔角钝圆,而裂底角尖锐,远、近裂缘及远、近粘膜(前庭)壁面角表现为近处女膜孔端钝圆,而近处女膜基底端锐利,既有新鲜破裂特征,又有陈旧破裂特征,我们认定此为在陈旧性小破裂的基础上形成的新鲜性完全破裂。此类案件引用这种方法,通过对两破裂缘、裂孔角及裂底角等的特征描述,更有利于处女膜损伤性、状描述,更有利于处女膜损伤形态、时限的甄别。 参考资料:
1、李德祥. 临床法医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1. 121
2、肖明松. 实用法医临床学. 北京医科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1993年
3、H.B波波夫. 法医学. 中国医科大学法医学教研组译.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56年
4、朱小曼. 临床法医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年
5、愈树毅. 法医学. 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出版社. 1988年
6、陈惜秋. 160例性犯罪案未婚处女膜检验. 中国法医学杂志.1988.4
7、路镜玉. 5例幼女被强奸案件的检验分析报告.第六次全国法医学术 交流会论文集. 2000
8、宋嗣荣. 临床法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 . 184
9、肖泉 处女膜损伤修复分析2例 刑事技术2001年第6期第60页 [作者简介]刘庄朝(男,1956年生)河南清丰人,副主任法医师,主要从事法医人类学、法医损伤学、法齿学研究。
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