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46分)
本部分共4小题,共46分。
23. (10分)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海水不仅是宝贵的水资源,而且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
(1)工业上进行海水淡化有多种方法。
①蒸馏法是历史最久,技术和工艺比较成熟的海水淡化方法。下图是海水蒸馏装置示意图,请在图中用“→”标出冷却水的进出方向。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_。 .......
②下图是膜分离技术进行海水淡化的原理示意图。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而海水中其他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加压后,右侧海水中减少的是_______(填序号)。
a. 溶质质量 b. 溶液质量
c. 溶剂质量 d. 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2)碘在海水中主要以I的形式存在,而在地壳中主要以IO3的形式存在(几种粒子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
-
-
①以海水为原料按方法i制取I2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由上图可知,该法制取I2
时应注意控制的反应条件是_________。
②以方法ii在溶液中制取I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已知:反应后所得溶液显酸性)___________。
③上图iii中反应后溶液中IO3和Cl的个数比为1:6,则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__。
24. (10分)某学生为了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进行以下实验。 (1)向100 mL稀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锌粉,标准状况下测得数据累计值如下: 时间/min 氢气体积/mL 1 50 2 120 3 232 4 290 5 310 --
①在0~1、1~2、2~3、3~4、4~5 min各时间段中: 反应速率最大的时间段是__________min,主要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速率最小的时间段是_________min,主要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②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但不减少产生氢气的量,可以在稀硫酸中加入_________(填序号)。 a. 蒸馏水 b. NaOH溶液 c. 稀HNO3 d. Na2CO3溶液 (2)进行以下对比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Ⅰ:
实验Ⅱ:另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5 mL5%H2O2溶液和5 mL10%H2O2溶液,均未观察到有明显的气泡产生。
①双氧水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②实验Ⅰ的目的是__________。
③实验Ⅱ未观察到预期现象,为了达到该实验的目的,可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
25. (15分)四种短周期元素A、B、C、D的性质或结构信息如下:
信息:①原子半径:A
(2)丙可由D元素的单质与物质甲反应得到,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D所在周期中,E元素的单质还原性最强,则E的单质与甲反应后的溶液呈_______(填“酸”或“碱”)性,用电离方程式表示其原因是_________。
(3)①A、B、C元素可组成多种化合物。由A、C组成的一种化合物丁,其产量常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则实验室中可用来鉴别乙和丁的试剂和相应的现象是_________。
②A、B、C组成的化合物中,有2种化合物的化学式均为C2A6B,则这2种化合物的关系互称为_________。为了鉴别这两种化合物,某同学用一小块E的单质分别投入盛有这2种化合物的试管中,其中与E的单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反应时的主要现象是_____________。
26. (11分)有机物A、B、C、D的转化关系如下图,A为烃,在相同条件下对H2的相对密度为14;B、C、D属于烃的含氧衍生物,B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并有特殊香味。
(1)B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
(2)A→B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该反应的类型是___________反应。 (3)为了研究B与C反应的机理,若将B中的氧原子用O标记,写出B+C→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中制取D的装置如图所示。
18
①乙试管内的导管口没有插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完成后,若要从乙试管的液体混合物中分离出D物质,需要使用的主要仪器是__________;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在操作中,观察到碳酸钠溶液中有细小的无色气泡冒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③为证明该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某同学用上述装置进行了3组实验。实验开始用酒精灯微热甲试管3 min,并使甲试管中液体保持微微沸腾3min,实验结束后充分振荡乙试管,再测有机层厚度。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编号 Ⅰ Ⅱ Ⅲ 甲试管中试剂 3 mL B、2 mLC、 1 mL 18mol·L硫酸 3 mL B、2mLc 3mL B、2 mLC、 6 mL 3mol·L硫酸 -1-1乙试管中试剂 有机层厚度/cm 5.0 饱和碳酸钠溶液 0.1 1.2 该同学分析实验Ⅰ和实验_________(填序号)的数据,并推测出浓硫酸的吸水性提高了该反应产物的产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