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电视节目比较》 真人秀节目的记录特点还体现在对真实细节的还原上。 二、真人秀具有明显的戏剧性手法
首先,真人秀电视节目的时间和空间环境是人为设置的。真人秀都有规定的时间,而空间也都是固定的,这与纪录片那种开放性完个不同,时间和空间的封闭性也就形成了一种戏剧性的情景。真人秀的环境是不同于志愿者现实生活环境的虚拟环境。
其次,真人秀都有一定的人为规则。纪录片的逻辑是生活逻辑,而真人秀的逻辑则与电视剧有一定的相似,是戏剧性的逻辑。电视剧的所有情节小自道具,大至段落都是虚构的,而真人秀电视节目的虚构主要体现在游戏规则的制定上,包括淘汰规则的设定、节目中一些游戏的设置等。
第三,真人秀节目在制作上与电视剧相似,进行了明显的艺术加工。节目的拍摄和剪辑都会采用一些电视剧的手段,用以增强节目的感染力。
应该说,真人秀的人为因素的存在保证了有限时间内节目的矛盾冲突和张力,同时也降低了节目的生产成本。更为重要的是,两者的侧重点各不相同,纪录片侧重于通过现实生活的细节体现制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人文关怀:而真人秀电视节目的本质是一种娱乐节目,节目中的一切首先是为娱乐服务的。
第三节 传播特征:观看与参与的互动 在传统的电视传播观念中,信息传播者不仅是控制信息的“看门人”,而且也是解释信息的“审判人”,电视的制作者决定着传播方式、内容和对传播内容进行唯一的判断,而传播的受众则只是信息和信息阐释的被动接受者。电视传播一直是单向传播,观众很难参与互动。
但随着电视受众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受众接受信息的选择空间越来越大,特别是社会的个性化和民主化程度越来越明显,受众对信息已经具备一定的判断和反省能力,不愿意也不可能继续作一个简单的信息接受者,他们更愿意参与对信息的创造、对信息的选择、对信息的阐释和对信息提出评价,因而,受众对电视节目的参与热情和参与需要正在日益增长,电视的传播也正在从由传播者单向传播向传播者和受众交互传播变化。
受众对电视节目的互动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参与节目,如进入演播室发表意见,担当角色,或者在观看节目时参于各种竞猜、竞赛等等;但更主要的是间接参与,或者说是通过节目中的“代理人”来参与,更具体地说是通过受众自己所认同的节目中的人物来参与,这个人物既可能是主持人,也可能是现场嘉宾、现场观众,也可能是被采访对象。
电视娱乐节目一直在试图扩展与观众的互动性。如接受观众通过信件、短信、邮件和电话表达的意见和建议,不少节目经常邀请普通人作嘉宾或现场观众,并通
过收视调查了解节目的收视情况。在游戏节目中,真人
秀电视节目中观众的参与程度又是目前为止电视节目中最高的。观众不仅能够借助各种交流手段来表达意见,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直接参与节目或者通过各种方式影响节目的进程和结果,观众成为了游戏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真人秀节目中,观众的参与是通过三个层面来完成的:首先,节目的参与者是通过一定的方式从“普通人”中选拔出来的。节目的参与者是从观众中选拔出来的,是他们中的一份子,同时也代表着他们。观众正是通过这些“代表”来体验生活,体验那此参与者的感受,体验参与者的成功与失败,并在这一过程中,体验自己。第二,观众通过投票和其他反馈方式成为节目的参与者。在真人秀电视节目中,观众不仅是节目的接受者,也是节目的参与者,他们的投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甚至可以改变节目的整个进程。第三,观众通过多种传播渠道与参与者保持日常联系。真人秀电视节目已不是单纯的电视节目,它是以电视节目为核心,包含电视、网络、报刊、出版、短信在内的一种综合媒介形态。从媒介功能上说,它打破了媒介之间的壁垒,实现了媒介之间的横向整合。
第四章 电视真人秀的节目类型 第一节 表演选秀型真人秀节目
一、表演选秀型真人秀节目概述
表演选秀类真人秀的主要特点是让具有一定“表演”能力的参与者,按照预定设置的竞赛规则进行才艺表演,而专家和观众则对这些参与者进行淘汰和选拔,最后的优胜者将获得成为“明星”的机会。 二、表演选秀型真人秀节目关健要素
1、海选 海选具有很强的心理接近性,让观众产生一种归属感,达到“全民参与,全民同乐”的收视效应。从受众的角度来说,普通人与他们的距离更近,能满足各个阶层观众的需要。观众在电视里看和自己相似的人,增强了对节目的认同感。
2、表演 表演是这类节目的核心元素。形体、歌曲、语言、表情都构成了节目的娱乐内容。所以,这类节目必须要精心设置表演内容、方式、环境和效果,要充分展示参与者的魅力。
3、PK 4、专业评委与大众评委的结合 表演选秀类型的真人秀在淘汰选拔机制中需要引入专家元素,从专业角度对参与者的专业水平进行评估。但是真人秀不同于专业比赛,观众同样要参与决定选手命运。这种选拔机制正好体现了大众文化、流行文化的特点,成功的不是最好的在,而是最有人气的。观众投票在真人秀节目中至少
第5页 共13页
《中外电视节目比较》 具有与专家同样重要的作用。
5、制造大众明星 表演选秀型真人秀节目的创新意义在于它开创了一种适合于电视的互动形式,让观众感觉到是自己在培植、创造自己的明星。
6、游戏规则 真人秀节目除了节目的制作者和节目的参与者之外,还存在着第三者的影响,那就是规则,它无处不在,甚至是个杠杆,规定着节目内容的整体框架和决定着情节发展的大致走向。 三、表演选秀型真人秀节目发展趋势
1、参赛选手多样化 (1)明星 明星真人秀节目的卖点是家喻户晓的大牌明星的错位表演。其重点不在于突出明星的专业性方面,而在于表现明星普通的一面。
明星真人秀节目的优势在于:首先,明星号召力强,庞大的“粉丝”群出于对偶像的喜爱,很容易转化为稳定的收视人群;其次,明星具有话题效应,其舞台上的一举一动,常常引发多家媒体的主动报道,客观上为节目的火爆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最后,明星参加竞赛,省下了海选、后续包装等环节的资源消耗,同时也去除了表演选秀型真人秀节目“万一选不出新秀”的重重隐忧。
因此,这类节目其实是以明星作为收视保证,以选手作为明星的身份和作为非专业才艺表演者这之间的错位为最大看点,而以明星在竞赛中的个性和情感表现作为节目核心。这类节目既有传统娱乐节目的“明星要素,同时又有真人秀娱乐节目的平民化和互动性特点,而这种嫁接往往能增加节目的娱乐性和收视率。
(2)男性 2006年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打造推出的《加油!好男儿》,是第一档全国范围内的大型男性选手选拔大赛,填补了男性选秀节目的空白。
(3)男性+女性 2006年江苏广播集团推出的《绝对唱响》,通过男女对唱的概念和其他选秀节目形成了核心差异。
(4)明星+平民 2007年江苏广播集团推出的《名师高徒》,由6位当红明星选拔6位平民歌手,之后6对师徒携手同台、捉对比拼,争夺“名师”与“高徒”的终极桂冠。
2、表演形式多样化 3、节目看点多元化 随着娱乐文化的流行,特别是“美女经济”的泛滥,表演选秀常常被认为是女性的专利。“美女秀”一时间成为表演选秀类真人秀节目的主要对象。近年来,电视人不断打破题材单一化,不断丰富表现对象,拓展节目内容。
4、节目形态新颖化 (1)赛程设置
(2)播出方式 2006年,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
团播出《加油!好男儿》,对节目进行全天候直播,开创真人秀节目先河。
5、节目品位高雅化
四、《美国偶像》与《超级女声》比较
1、赛程设置不同:简单与复杂
2、节目宗旨不同:偶像与女声 《美国偶像》:全民造星运动,重结果。《超级女声》:强调全民卡拉OK的大众娱乐概念,重过程。
3、节目形态不同:表演与PK 《美国偶像》比较规则比较简单,基本模式是参赛者展示与观众投票挑选,,歌手们一个一个地展现自己的歌技,然后由观众投票高低排出名次。歌手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多个人之间,不存在两两对抗性的激烈竞争,竞争感被弱化。《超级女声》中比较规则比较繁杂,特别强调两两PK,于是潜在的冲突被强化而突显出来。这使得节目看起来具有很强的戏剧性,悬念感强。
4、评委组成不同:单一与多样 《美国偶像》:只有专业评委。《超级女声》:不仅有专业评委,还有由各个选区落选的35名“超女”组成的大众评审团。大众评审团有权在两人当中决定选手的去留。
5、评判模式不同:犀利与平和 《流行偶像》:每个评委个性鲜明、性格各异,用最直接的语言来表达对选手的看法,对选手苛责和调侃处处可见。《超级女声》:评委定位设计:三个评委,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还有一个和稀泥。三个评委根据自已的定位和本身的个性来点评选手,但一定是用最直接、最简洁的语言表达,不要拐弯抹角、不要专业语、不要虚伪包容,话语要尖锐不要尖刻、要直白不要深奥、要幽默不要讽刺。
6、关注后台焦点不同:原生态与煽情 7、赢利模式不同 《美国偶像》:收入来源,主要是插播广告收入。“美国偶像” 拨打专设热线电话投票是免费的,短信投票资费和普通短信相同。更为重要的是,“美国偶像”的盈利依托于其繁荣的唱片工业, 围绕“美国偶像”,一条完整的娱乐产业链已经锻造得非常成熟。《超级女声》:收入来源,主要有节目冠名及广告、短信收入等,但没有很好地发展娱乐产业链。
第二节 野外生存型真人秀节目
一、野外生存型真人秀节目概述
野外生存型真人秀通常指在奇观化的原始地域进行的考察生存能力的节目。其主要特点是将参与者设置在一个特殊的艰苦环境中,借助有限的苛刻的条件去完成各种难以完成的使命,在不断的淘汰之后,最后决出胜利者。
二、野外生存型真人秀节目关健元素
1、陌生化的环境设置; 2、形式各异的竞技竞赛项目; 3、差异化的游戏规则
第6页 共13页
《中外电视节目比较》 三、野外生存型真人秀节目发展趋势
1、环境选择有新意; 2、从重自然生存能力到重社会生存能力; 3、节目模式本土化; 4、奖励手段公益化。
第三节 职场创业型真人秀节目
一、职场创业型真人秀节目概述
职场创业型真人秀节目的特点是参与者被指定完成规定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任务,由评判者根据参与者的完成情况做出淘汰和选拔决定。展示出色才智,满足观众好奇,提供成功梦想,是职场类真人秀节目的最大魅力。
二、职场创业型真人秀节目关健元素
1、提供成功梦想;2、展示出色才智;3、展现职场竞争;4、突出权威评判。
三、职场创业型真人秀节目发展趋势
1、游戏环境由非常态向常态转变;2、强化现实性;3、注重可视性;4、从职场精英到职场普通人;5、环节设计更具特色。
四、 《学徒》与《赢在中国》节目比较
1、节目形态比较:真人秀与“伪真人秀” 《学徒》展示的重点并不是商业精英的专业背景知识或者特别专业的能力,而是从任务当中展示个人的性格。从一开始,观众感受最多的就是几个选手通过参加活动的表现,以及相互之间的评价而展示的个人性格。《赢在中国》30多集节目,只有7集是“在实际环境中展示实际能力”,其他基本都是演播室谈话,因此很多人称《赢在中国》是“空谈中国”。 《赢在中国》没有更多地展现选手们的商业实战,谈话色彩较为浓厚。
2、节目宗旨和立意比较:娱乐与励志 第一,从节目的主题歌来看。《学徒》的主题歌极力宣扬个人财富、个人声望、个人权力,是典型的美国式个人主义价值观。《赢在中国》主题曲《在路上》情绪婉转、大气恢宏,表达的内容像主题歌词倾诉的一样是“自尊的生存、自我的证明、心灵的困境化作我的坚定”等艰难的创业过程,坚定的创业意志。立意是在唤起全社会创业激情、培养创业英雄。
第二,从比赛场地和镜头展现来看。《学徒》注重对这种商业气息的渲染,节目开头,特朗普乘坐私人飞机,俯瞰纽约林立的摩天大楼,展示了亿万富翁的私生活空间,满足观众的好奇心;如竞赛场地多选择在赌城、豪华商业大厦、好莱坞星球餐厅、高尔夫球场和摇滚音乐会现场等带有娱乐色彩的地方;每期节目的获胜一方还可以来到全美最奢华的地方,在著名的棒球场打球、乘坐特兰普的豪华游艇,居住他在赌城的豪华包房,乘坐其拥有卧房和浴室的专机到佛罗里达度假。《赢在中国》中并未看到大量的商业气息的渲染,给人的感觉还
是比较平。但它也有自己的特点,在节目开头,就给我
们讲述了当今中国一些响当当的成功人士从曾经的不名一文到现在的首屈一指所经历的创业艰辛,如俞敏洪等,励志主题可见一斑。
第三,从参赛选手表现和评委点评来看。 《学徒》把选手放在充满明枪暗斗的商业王国,考验他们在商业竞争中作为经济动物的生存本能。如果哪一组不幸失败,选手们将相互推诿、指责,为自己辩解。投资、主持、评委身兼一职的特郎普更是大亨作派,手指淘汰选手一声“You re fired!”或者直接说选手太糟糕、无用、不忠诚、爱撒谎。节目充分展示选手的矛盾、放大选手的矛盾、甚至制造选手的矛盾。《赢在中国》中,参赛选手表现出独特的谦和含蓄忍让的精神。在所有的真人秀最后判决谁人淘汰的环节当中,认为淘汰自己是一个最常见的标准答案,选手之间互相鼓励互相褒扬,即使出现摩擦,也会很快团结在任务当中,更没有所谓的个人攻击。《赢在中国》中的评委在点评中则没有特郎普那样一副居高临下的态势,比较平易近人。
3、节目受众定位比较:大众与精英 4、节目表现主体比较:个人与群体 5、职场选秀目标比较:招聘与创业 6、节目摄影制作比较:精良与一般
第四节 益智游戏型真人秀节目
一、益智游戏型真人秀节目概述
益智游戏节目是指为得到某种物质奖励或奖金,在一定规则下,大多由普通百姓参与,偶尔有明星参与的智力游戏节目。通常是由电视台制定游戏规则,通过主持人和选手一问一答的形式层层递时,最终赢取奖品或奖金。
二、益智游戏型真人秀节目关健元素
1、积分积累;2、直接性和刺激性;3、闯关难度和强度;4、不可预测性;5、主持人的个人魅力。 三、益智游戏真人秀节目发展趋势
1、从室内走向室外;2、包装日趋精良;3、加大互动娱乐的“戏份”。
四、益智博彩类电视节目火爆的原因
(1)益智是假;(2)博彩是真;
第五章 电视真人秀的节目元素 真人秀虽然在形态上比较丰富多样,但是其基本的节目元素却相对稳定。真人秀一般都是动态的具有目的性的线形的叙事模型,这个模型中大致包含了七个基本的节目元素。
1、作为故事主体和观众观看客体的人物元素——参与者
2、推动节目、观众和故事发展的动力元素——悬
第7页 共13页
《中外电视节目比较》 念
3、形成人物关系和情节变化的结构元素——竞争 4、标志人物命运戏剧性转折的环节元素——淘汰与选拔规则
5、形成故事假定性的情境元素——时空规定 6、形成节目基本过程的细节元素——现场记录 7、强化故事的感染元素——艺术加工
第一节 参与者:故事主体
真人秀节目的参与者都是社会中的普通人,普通人参加有其优势:从成本上看,不用花费邀请明星大腕需要的巨额费用,除了奖金外,真人秀的节目成本是比较低的;从观众的需要来看,普通人与他们的距离更近,不同职业、不同年龄和不同性格的人能满足各个阶层观众的需要;从节目自身来看,来自各个阶层的不同性格、年龄的人更能产生戏剧性,使节目充满张力。
从目前真人秀节目的现状来看,参与者的选拔和表现主要应该考虑几个标准:1、重视参与者的代表性;2、强化参与者之间的戏剧关系;3、挖掘参与者的表现能力;4、塑造平民明星。 一、重视参与者的代表性
电视和电影是两种不同的叙事媒介。电影的大银幕,它的进行方式,它的大特写,它的快速的剪辑,它那极度超越正常生活的绚烂色彩以及观众处于特定的假定的空间,是和看电视不一样的。因此,观众对电影的期待和对电视的期待也不一样,电影像个梦,电视更像一扇窗户。之所以像窗户,就在于它去窥探、去了解你周围的世界,了解跟你的日常生活相关的世界。所以,电视重视真播,强调与日常生活的关联性。而真人秀恰恰在这方面体现了电视不同于电影的特点。它把平常而不是明星、不是那些高高在上的人推出来当主人公,是所谓的拍真人、拍普通人的“节目”。
真人秀在选择节目的参与者时,首先必须考虑这些参与者与收视群体的相关性,节目中的普通人需要被建构成观众关注的对象,让观众感到志愿者具有亲和力和接近性。在具体设置时需要考虑包括志愿者的地域、职业、年龄、性别、收入等要素。只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才能让观众感觉到志愿者是代表他们在参与节目,从而紧紧吸引住这些收视群体。
二、强化参与者之间的戏剧性关系
真人秀的参与者虽然是普通人,但是这些普通人并不是“自然”走到一起来的,而是被节目配置在一起的,因此,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种完全“现实”的关系,而是被安排和选择的一种戏剧性关系。无论是参与者的身份、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参与者在节目中承担的功能,参与者所遵守的游戏规则,其实都是戏剧性的组成部分。
1、节目的参与者应该成为观众好奇的戏剧性对象 电视对观众来说,有个观看动机问题,即为什么要看这个节目,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和我所认同的对象有关系,他必须是我关心关怀期待的一个对象,我才有可能去看他。因此,真人秀节目的核心问题是让观众觉得这些人跟我有关,我要去关心他。必须把节目中的普通人建构成一个观众关注的对象。
2、节目的参与者要有戏剧性的差异 如果说代表性强调的主要是节目的参与者与观众之间的关系的话,那么差异性强调的则是参与者之间的戏剧性对比、冲突,以强化 叙事的感染力。比如性格的刚强与柔弱的差异,执著与灵活的差异,男性与女性的差异,“好人”和“坏人”的差异,甚至高个与矮个的差异,唠叨客与沉默寡言者的差异,幽默与木讷的差异,传统与现代的差异,外向与内敛的差异,等等,这样不仅能吸引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的观众,更重要的是可以构成戏剧性冲突。
3、节目的参与者要承担戏剧性的功能 真人秀节目的参与者往往会承担不同的功能,领导者、随从者、裁判、评审团成员、辩护人等等,这些功能常常还可以置换,正是这些功能的区分造成了真人秀的戏剧性格局和发展。
三、挖掘参与者的表现力
尽管真人秀的参与者都是普能人而不是职业演员,但是真人秀毕竟是电视节目,镜头的存在,被观看意识的存在,生活环境的特殊性,都决定了参与者具有一定的“表演”性,只不过在很大程度上他们都是用本色在扮演自己。因此,在选择参与者的时候,就必须考虑到参与者是否具有鲜明的性格,是否具有主动性甚至考虑一些参与者还应该具有某些“明星”的潜力。
在真人秀电视节目中,不仅需要志愿者表现他们所参与的游戏活动,还要挖掘他们的个性、能力、品质以有志愿者相互之间的关系。也正因为如此,真人秀电视节目需要选择一些个性鲜明而且“快热”的志愿者,才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形成强烈的戏剧冲突,否则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电视真人秀节目所选择的是普通人中的“明星”。他们或者拥有出众的处表,或者具有突出的能力,或者富有个性魅力,或者具有某项特长。但最基本的要求是“上镜”,并在镜头面前敢于表现自己。参与者甚至要具备一定的亲和力,即所谓的“人气”。 四、塑造平民明星
真人秀的人物虽然都是普通参与者,但是节目本身却往往要从这些普通参与者中发现明星,塑造明星。真人秀必须要通过游戏过程建构几个可爱的人、几个可恨的人、几个想排斥的人、几个想亲近的人,使游戏在观
第8页 共13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