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卫生职称考试 初级师真题 卫生管理 专业知识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8 13:22:4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一、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在诊疗护理工作中,属于医疗事故的是 A.在医疗活动中由于患者病情异常或者患者体质特殊而发生医疗意外的

B.无过错输血感染造成不良后果的

C.因患方原因延误诊疗导致不良后果的 D.因不可抗拒力造成不良后果的

E.在病人治疗中误将青霉素当作庆大霉素进行注射,发现后未及时抢救导致病人死亡

2.关于卫生事业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卫生事业是增进居民健康、防治疾病、提高民族质量的服务性行业

B.卫生事业的服务对象是患病人群

C.卫生事业政策体现了社会和政府的责任 D.卫生服务的垄断性

E.卫生事业具有一定的公益性

3.卫生服务供给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是 A.卫生服务提供者的预期 B.卫生服务提供者的时间价值 C.良好的教育

D.提供卫生服务的能力 E.提供卫生服务的价格

4.卫生总费用的核算期通常为 A.1天 B.1个月 C.1年 D.3年 E.5年

5.卫生组织的社会职能(或称社会目标)不包括 A.贯彻卫生工作方针

B.对社会卫生状况及时做出反应

C.适应市场变化,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 D.为社会提供强壮的劳动力资源 E.提高整个社会人口的健康水平

6.关于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卫生事业的发展对人口状况起着单向影响作用 B.当前我国人口数量出现低出生、低死亡、高增长的特点

C.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变化对卫生服务需求没有产生影响

D.人口质量的高低与卫生事业发展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E.人口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只与经济因素有关

7.压缩公众选择与活动范围,从而控制某些行为少发生乃至不发生的公共政策是

A.改造型公共政策 B.创新型公共政策 C.限制型公共政策 D.派生型公共政策 E.发展型公共政策

8.根据既定主题通过检索工具书或在信息数据库中迅速、准确地查找出与用户需要相符的有价值的资料,这种服务称为

A.检索服务 B.咨询服务 C.信息报道

D.信息分析研究 E.信息整理

9.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目标中,人人都得到基本药物至少有多少种

A.20 B.25 C.30 D.35 E.40

10.在以下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中,组合最正确的是

A.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庭和公共场所 B.环境、生物、行为生活方式和卫生服务

C.个人卫生、环境卫生、家庭卫生和劳动卫生 D.公共场所卫生、饮食卫生、环境卫生和劳动卫生 E.细菌、病毒、寄生虫和自身免疫

11.卫生筹资总额不包括 A.政府预算卫生支出 B.社会卫生支出

C.居民个人卫生支出 D.医疗总费用

E.农民缴纳的合作医疗基金

12.卫生行政组织的经费来源为 A.国家全额拨款 B.国家差额拨款 C.自筹经费 D.社会捐赠 E.会员费

13.来住院率的计算公式是

A.需住院而未住院患者数/调查人数×100% B.需住院而未住院患者数/调查患者数×100% C.需住院而未住院患者数/需住院患者总数×100% D.需住院而未住院患者数/需就诊患者数×100% E.未住院患者数/调查人数×100%

14.在特定的时间内,应用一定的资源,针对具体的卫生问题所采取的干预措施及其行动方案是

A.卫生项目计划 B.卫生机构计划 C.卫生发展计划 D.基本建设计划 E.业务活动计划

15.卫生事业服务的对象是 A.病人

B.病人、亚健康者

C.病人、亚健康者、健康人 D.除了医务人员之外的所有人 E.合法公民

16.我国卫生组织可分为卫生行政组织、卫生事业组织和

A.卫生专业组织 B.卫生管理组织 C.非官方卫生组织 D.群众卫生组织 E.卫生服务组织

17.关于卫生人力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卫生人力资源不具有再生性

B.卫生人力资源的形成、开发和利用是受到时间限制的

C.卫生人力的培养和管理是一个简单明了的过程 D.由于人的能动性,卫生人力的组合配置比其它资源更容易

E.卫生人力资源是劳动力密集型资源

18.主要通过商业医疗保险进行卫生筹资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美国 E.瑞士

19.在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初期,曾被誉为我国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三大支柱的是

A.农村三级预防医疗保健网、卫生下乡队伍、农村合作医疗保健制度

B.农村合作医疗保健制度、卫生下乡队伍、乡镇卫生院建设

C.农村二级预防医疗保健网、乡镇卫生院建设、卫生下乡队伍

D.乡镇卫生院建设、乡村医生队伍、农村合作医疗保健制度

E.农村三级预防医疗保健网、乡村医生队伍、农村合作医疗保健制度

20.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的功能不包括 A.健康教育 B.社区医疗 C.康复服务 D.预防服务 E.特需医疗服务

21.广大农民群众利用医疗卫生服务的第一接触点是

A.县级医疗卫生机构 B.乡镇卫生院 C.村级卫生组织

D.市级医疗卫生机构 E.省级医疗卫生机构

22.卫生政策过程不包括 A.卫生问题的确认 B.政策制定 C.政策执行 D.试验推广 E.政策评估

23.对区域内人群健康状况、卫生服务及其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性质、范围、作用和变化做出全面正确的分析判断的是

A.问题分析 B.需求分析 C.资源分析 D.形势分析 E.目标分析

24.颁发食品卫生许可证属于 A.登记 B.普通许可 C.特别许可 D.核准

E.排他性许可

25.卫生服务需要量指标不包括 A.两周患病率 B.两周卧床率 C.慢性病患病率 D.住院率

E.两周活动受限率

26.卫生人力业务考核的测量标准是 A.工作表现 B.工作结果

C.执行某种任务所必备的能力 D.道德水准

E.工作态度和意愿

27.卫生人力资源既是投资的结果,同时又能创造财富,这体现了卫生人力资源的

A.能动性 B.两重性 C.时效性 D.再生性 E.社会性

28.我国妇幼卫生监测系统分为

A.新婚夫妇、新生儿出生、婴幼儿死亡及出生缺陷监测系统

B.孕产妇死亡、儿童死亡及出生缺陷监测系统 C.分娩妊娠、孕产妇死亡、出生缺陷监测系统 D.产前检查、新生儿出生、家庭随访监测系统 E.计划生育、孕产妇随访、分娩妊娠监测系统

29.对我国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以农村为核心 B.预防为主

C.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

D.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E.中西医并重

30.医学教育机构属于 A.群众性卫生组织 B.卫生行政组织 C.卫生专业组织

D.直接卫生服务组织 E.间接卫生服务组织 3l评价的重要手段是 A.价值取向 B.调查测量 C.判断预测 D.择优选择 E.改进决策

32.关于卫生服务利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A.直接反映卫生系统对人群健康状况的影响 B.间接描述卫生系统为人群提供卫生服务的数量 C.间接反映卫生系统通过卫生服务对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

D.直接反映卫生系统通过卫生服务对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

E.直接反映卫生系统为人群提供卫生服务的数量

33.在需求量与价格的关系中,当价格从10元降至

5元时,需求量从10提高到15,表现为在需求曲线上的滑动,称为

A.需求量的变动 B.需求变动 C.价格变动

D.需求函数的变动 E.需求曲线的变动

34.市场状态是供大于求,需方在竞争中居于主动地位,即所谓

A.买方市场 B.卖方市场 C.均衡市场 D.不对称市场 E.完全市场

35.医疗保障制度作为收入再分配和卫生资源筹集的一种形式,它通过以下何种方式来影响供需行为,进而对卫生服务的利用和提供以及卫生费用产生影响

A.不同的支付方式和费用分担方式 B.筹资方式

C.自付比例调整 D.预付制度 E.DRGS

36.中国卫生费用的测算是通过三个相应的核算体系和测算方法,通过卫生费用的来源法可以形成哪个数据来源

A.卫生筹资总额 B.卫生资金分配总额 C.卫生资金使用总额 D.卫生资源总额 E.卫生费用总额

37.新加坡的医疗保险的主体形式是 A.国家医疗保险 B.社会医疗保险

C.市场主导型医疗保险 D.储蓄基金型医疗保险 E.私人医疗保险

38.在《阿拉术图宣言》中提出的是 A.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B.初级卫生保健是实现2000年人人健康的基本途径和关键

C.让80%的健康问题在基层得到解决 D.预防为主

E.建立三级预防保健网多部门合作

39.下列哪些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致病性微生物的扩散等

A.医疗机构、疫病预防控制机构 B.保健机构、疫病预防控制机构 C.医疗机构、保健机构

D.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从事致病性微生物实验的单位

E.医疗机构、保健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从事致病性微生物实验的单位

40.政府实施管制价格时,存在的主要问题不包括 A.资源配置不合理 B.较高的管理成本 C.商品短缺

D.导致效率的降低 E.减少寻租行为的产生

41.从卫生服务的分配角度分析,卫生事业的特点是

A.福利性 B.商品性, C.生产性 D.社会性 E.公益性

42.卫生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不包括

A.卫生服务需求、供给和价格的相互关系 B.卫生服务提供者和需求者的相互作用 C.市场和政府发挥何种作用及作用的结果

D.影响市场和政府在卫生领域发挥作用的因素 E卫生行政部门绩效的评估

43.当一种卫生服务的价格上涨,消费者可以通过增加消费其他类似功能的服务,而减少对该服务的需求量,这是

A.替代效应 B.需求变动 C.收入效应 D.需求法则 E.消费可能性

44.给市场主体以压力,使他们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提高效率,并迫使经济效益低下的经济主体退出市场,使社会资源配置到经济效益高的经济主体。这正体现了

A.价格机制的作用 B.竞争机制的作用 C.风险机制的作用 D.市场机制的作用 E.管制机制的作用

45.下列属于准公共产品的是 A.急症就诊

B.计划免疫外疫苗接种 C.国际卫生检验 D.阑尾炎手术 E.皮肤病治疗

46.某种卫生服务找到替代性措施的可能性越大,则其需求弹性

A.越小 B.越大 C.无影响 D.不确定 E.微小变动

47.评价的基本原理是 A.综合 B.推理 C.对比 D.演绎 E.逻辑

48.许多疾病发生的三间分布不同,表明卫生服务具有

A.被动性 B.不确定性

C.信息不对称性 D.差异性

E.盲目性

49.我国目前出生缺陷的监测主要实施的基础是 A.以医院为基础 B.以家庭为基础 C.以人群为基础 D.以社区为基础

E.以代表性人群为基础

50.公共卫生投入的主渠道是 A.集体 B.个人 C.政府

D.卫生部门 E.社会

51.通过核算卫生资金使用总额可以反映的是 A.政府对卫生的重视程度 B.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 C.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 D.卫生筹资结构的合理性 E.各卫生机构的收入水平

52.在健康保险保障制度中,市场调节最多的国家是

A.英国 B.中国 C.日本 D.丹麦 E.美国

53.进度评价关注的是

A.时间、活动及所消耗资源 B.时间、人力、物力

C.卫生问题提出的及时性

D.卫生计划目标及实施方案的一致性 E.卫生服务质与量的变化

54.疾病经济负担是指 A.预防治疗疾病支付的所有费用给本人或家庭带来的沉重负担

B.由于疾病、伤残等所带来的工资损失以及预防治疗疾病所支付的医疗费用

C.由于疾病、伤残等所导致的工资损失

D.由于疾病、伤残等给本人及社会带来的经济损失或资源消耗

E.由于疾病、伤残等所支付的医疗费用

55.不属于基层卫生机构的是 A.县医院

B.农村乡镇卫生院 C.除医院和疗养院以外的厂、矿(单位)门诊部(所)D.城市街道卫生院 E.私人诊所

56.2001年后,新成立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A.主要开展对各种急慢性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B.实际上就是原来的卫生防疫站的别称

C.有助于卫生防疫专业机构人、财、物等资源的统一调动使用

D.基本功能是同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疾病预防控制的行政执法执行机构

E.目前实行“事业编制,公务员管理” 57.目前对于卫生政策的评价。处于第一位的是 A.公平性 B.效率 C.有效性 D.指导性 E.质量

58.对于需求价格弹性不高的医疗服务,政府应采取的价格管制形式是

A.最高限价 B.最低限价 C.不管制 D.绝对控制 E.双面管制

59.卫生人力管理的依据与核心问题之是 A.卫生人力结构 B.卫生人力知识 C.卫生人力技能 D.卫生人力绩效 E.卫生人力奖惩

60.整付终值计算是指

A.资金发生在一个时点,已知终值求现值

B.资金发生在多个时点,已知各时点发生的资金求终值

C.资金发生在一个时点,已知现值求终值

D.资金发生在多个时点,已知现值求各时点发生的资金

E.资金发生在多个时点,已知终值求各时点发生的资金

61.区域卫生规划的核心是 A.充分利用卫生资源 B.优化配置卫生资源 C.加强医院管理 D.发展卫生事业 E.保证基本卫生服务

62.关于医疗服务价格影响因素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成本对价格产生直接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提供者所能接受的最低价格

B.需求水平主要取决于购买意愿和支付能力,价格的制定需要考虑需求水平

C.对于缺乏弹性的产品或服务,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应不敏感

D.由于有了医疗保险,需求弹性较没有参加保险时有所降低

E.从完全竞争市场到垄断市场,提供方对价格的控制程度逐渐减弱

63.统计信息工作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A.组织机构 B.人员

C.法规制度

D.数据处理工具 E.数据统计指标

64.第一个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卫生职称考试 初级师真题 卫生管理 专业知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kqah88cef3qhty4wk67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