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8 22:24:0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A. 上片写凭栏望远,以景物描写渲染悲凉气氛,抒发愁思苦绪。 B. “拟把”三句,写诗人狂饮高歌,“一醉”而“春愁”尽消。 C. 最后两句为千古名句,反映出诗人对心上人忠贞执着的感情。 D. 全词语言新颖工巧、清新流畅,表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

2.王国维认为,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他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

得人憔悴”为第二境。请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由此获得的启示。 答案: 1. B

2. 要点:在学习(生活)中,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执着的精神。(意近即可) 导析:

1.本题考查诗词关键句赏析,诗词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词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

础上作答。B项的赏析有误,“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的意思是“打算把放荡不羁的心情给灌醉,举杯高歌,勉强欢笑反而觉得毫无意味”,从“强乐还无味”可知,他并没有抑制住“春愁”,更说明“春愁”的缠绵执着。

2.此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意思

是“我日渐消瘦也不觉得懊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如果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也是可以的。王国维用这两句来表明: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据此回答即可,注意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

(三十三)(2019连云港)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36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作者是如何描写孤雁的执着的?请加以分析。

2.尾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诗中用一系列动词,捕写了孤雁不饮不啄,边飞边唤的情景,表现孤雁的执着。 2.衬托(反衬对比陪衬),蕴含了对野鸦(像野鸦那样的俗客庸夫)的不满与厌恶,对孤雁的同情与赞美,对知己亲朋不能见面的伤感。

导析:(1)本题是对诗中所描绘形象的分析。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分析概括。“不饮啄”体现出孤雁的执着,不达目的绝不放弃的决心。寄寓人当时渴望与亲人朋友团聚的心情。.“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形象地写出了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这是只不饮不啄、穿飞哀鸣、思寻伙伴的失群的孤雁。即:悲伤而执着的孤雁,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儿飞着、叫着,追寻它的同伴,是一只情感热烈而执着的“孤雁”。

(2)尾联“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用了陪衬的笔法,表达了诗人的爱憎感情。用野鸦

37

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尾联进一步表现了孤雁渴望团聚的哀愁与奋力寻找的坚持不懈。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是全然不懂的,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无意绪”是孤雁对着野鸦时的心情,也是杜甫既不能与知己亲朋相见,却面对着一些俗客庸夫时厌恶无聊的心绪。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尾联进一步表现了孤雁渴望团聚的哀愁与奋力寻找的忠贞。 参考译文:

一只离群孤雁,不想饮水,不肯进食,只是低飞哀叫,思念追寻它的同伴。雁群消失在云海之间,谁来怜惜着天际孤雁?放眼望尽天涯,好像看到同伴身影;哀鸣响震山谷,好像听到同伴的声音。野鸦不解孤雁心情,只顾自己鸣噪不停。

三十四(2019淮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 上片写“潇潇暮雨”有哪些作用?

2. 下片“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和“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宣宗宫人《题

红叶》)都写了流水,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

1. 写“潇潇暮雨”,创设了一种凄厉、伤感的情境,从反面烘托了下阕“谁道人生无再少”

38

的人生态度。

2. 下片“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中写流水,是借水能西流,抒发人不应为年华

老大而悲哀之情。“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中写流水,以表达宫人在宫中的怨情。 导析:

1. 考查诗歌景物描写的作用。“潇潇暮雨”是纯粹的环境描写。可从创设情境,从反面烘托

作者的思想态度的角度考虑答案。一般诗歌前面几句写景,是为了介绍所处环境,烘托气氛,再触景生情,很自然地过渡到后面的自我感情抒发上。

2. 考查对诗歌中重要诗句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的把握。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关键。要分析好“门

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中的“休将白发唱黄鸡”一句,很明显抒发的是不要为韶光易逝、青春不再而悲哀的思想态度。同时,要分析好“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中的“深宫尽日闲”一句,表达的是“宫怨”之情。

(三十五)(2019无锡)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①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1.请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39

答案:1.首联描写了阴沉萧瑟的秋景,烘托了诗人伤感抑郁的心情,奠定了全诗忧愁凄凉的感情基调。

2.表达了诗人暮年飘零的孤独愁苦之情,对故园的思念之情,对国家动荡时局的担忧之情。 导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诗歌大意,理解相关诗句的意思,分析其作用即可。首联的意思是“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这两句开门见山叙写景物。“玉露”即白露,秋天,草木摇落,白露为霜。“巫山巫峡”,诗人所在。首联用“凋伤”“萧森”描写出秋景的阴沉、萧瑟,烘托了诗人伤感抑郁的心情,定下全诗忧愁凄凉的感情基调。

2.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对诗人思想感情的把握。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诗人用一派弥天盖地的秋色将渭原秦川与巴山蜀水联结起来,寄托自己的故国之思;又用滔滔不尽的大江把今昔联系起来,寄寓自己的抚今追昔之感,抒发对国家动荡时局的担忧之情。

(三十六)(2019扬州)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潭上作 [唐]张乔

竹岛残阳映翠微①,雪翎禽过碧潭飞。 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

【注】①翠徵:青山。

1.联系全诗,说说前两句的作用。

40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kqxt391qq38ccg96mxg8n6j4879hw00bw7_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